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分析政策、理论和现实,发现服务大多数老年人是社区养老发展的必然路径,继而提出融合服务、空间和人的社区复合养老设施新模式。上海市南丹小区邻里汇的实践证明,通过面向全龄的复合服务功能、基地-建筑-室内3层次的公共空间建设、公众参与的社区融合,贯彻新模式的社区养老可以帮助大多数人实现原居安老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以新加坡高层公共住宅为例,文章聚焦物质空间设计层面,从综合规划、邻里共用空间、公众参与、居家养老、生态设计等方面探讨其宜居理念,创意性的社区营造是新加坡高层公共住宅实现宜居的重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微更新的角度介入社区改造,探讨对社区内的公共空间以适度的规模进行更新改造的方式,采用弹性设计的原则探索土地多功能综合利用的价值,以公众参与的多元主体化治理模式和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介入的改造方式,活化社区邻里氛围。力求社区硬件软件改造一体化推进,有机整合其历史文脉,邻里关系,社区文化等因素。加强政府的统筹谋划,探索可持续更新发展的综合治理模式,为提升老旧社区整体环境品质,活化社区空间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国外邻里互助社区实践研究的书籍、文献作为资料源,结合部分案例的实地调研,对建筑学与社会学在交叉视野下的国外互助型社区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已取得的一些实践成果。研究结果对探索我国老龄化背景下的邻里互助与社会组织、社区公共空间、住宅空间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健康及其邻里环境的影响因素日益受到地理学和规划学研究关注。本文以广州市28个社区为例,利用2016年社区问卷调查数据、空间兴趣点POI、土地利用现状、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等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探究居民健康的邻里影响研究,并通过多群组分析剖析不同社区邻里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1)建成环境:高密度、混合型、公共交通发达的邻里会鼓励居民进行体育锻炼,并对心理健康带来积极影响;(2)社会环境:互助、信任、沟通交流以及社区参与程度较高的邻里对体育锻炼具有正向影响,并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带来积极影响;(3)不同社区邻里影响存在差异,社会经济指数(SESI)低的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受到建成环境影响更显著,社会经济指数(SESI)高的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受到社会环境影响更显著。研究希望为健康社区建设提供研究基础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董心悦  崔国 《住区》2022,(1):11-20
城市更新于规划中越来越强调自下而上的多元主体参与模式,当前城市更新逐渐由公私合营(PPP)模式向“公-私-社区及三方”(PPCt)合作模式转变。社区成为第三方,拥有了更高的话语权。但落实这一模式,不仅依靠规划权力的下放和对公众参与的强调,社区能否有自己足够的能力承接放权之后所得到的话语权,将成为是否能够有效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的另一决定因素。英国在规划权力下放的地方主义背景下,邻里规划制度作为多元主体参与的具体执行方式在运行十年后已经相对成熟,但依旧存在城市地区社区发展差异问题。本文对英格兰大都市地区邻里论坛领导的邻里规划项目的各项社区能力在规划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参照Beckley等人提出的社区能力在时间维度上的反馈模式,增加了对社区在邻里规划过程中的能力的动态变化情况的讨论。研究发现,在新一轮城市治理的创新中,社区的社会历史经济情况以及社区能力是社区能够真正形成PPCt模式中“社区方”的基础。同时资金支持、各政府规划部门的协作能促进社区的内生能力的建设和发展。通过总结英国邻里规划中社区的构成特点,本文弥补中国城市更新模式转型中对社区这一利益方讨论的不足,并为国内明确社区角色、能力...  相似文献   

7.
胡剑锋  刘畅  曹弈璘 《风景园林》2018,25(2):116-122
现代城市高密度社区中出现了邻里关系淡漠、社区精神缺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社区公园的营造是缓解现代都市病,创造美好社区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现代城市社区环境中所缺失的重要环节"邻里交往空间"为核心关注点,从亲子活动与运动健身活动这2个方面探讨了社区环境促进邻里交往的空间特征及设计策略;通过重庆市南岸区金辉社区儿童公园、运动公园景观设计实践,重点探讨了各年龄段人的行为特征、邻里交往的互动关系、多元集合式的邻里交往空间、邻里空间的归属感等。通过社区公园的营建,维系邻里情感关系和交往关系,这也是满足社区居民人文精神需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社区空间的内核在于使用者如何轻松地回归到邻里的交往氛围中。本研究倡导现代住区景观设计应向积极的邻里交往方向发展转变,并为这一转变的达成提供一定有效途径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但目前国内社区大多缺乏可识别性和亲和力。社会发展要求规划从关注空间逐渐转为关注人,重点关注人的活动规律、生活需要、精神追求。以苏州华通社区为例,通过收集数据剖析现状邻里空间,探寻适宜邻里交往、拉近邻里距离的空间重构途径,以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居住空间有限、绿化环境有限、邻里交 往淡漠的现实使许多城市居民对“归园田居”式 的、充满人情味的乡村生活十分向往。新冠肺炎 疫情的出现和蔓延,使人们在抗击疫情的过程 中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互助是共克时艰 的重要支撑。城市居民对充裕的生活空间与紧密 的邻里关系的渴望进一步提升。探索鼓励邻里 交往活动发生的空间因素,促进社区社交网络 的构建,是新的居住社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 要问题。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策略的大背景下, 功能复合、特色鲜明的郊区社区建设逐渐开展, 这是一种实现城乡一体化、推动农村产业升级 的居住模式实践。生活在这类新型郊区社区的 居民,在没有亲缘联系与宗族文化凝聚的情况 下,自发形成了紧密的邻里社交网络。探索这类新型郊区社区居民社交网络形成的原因与相关的空 间因素,有助于在新社区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更为主动地引导良性邻里社交网络的建构。文章以 坐落于广西南宁市郊的南国乡村为分析案例,通过现场调查与居民访谈探讨以城市中产阶级居民 为主体的新型郊区社区的邻里关系构建,分析邻里交往空间是如何参与并影响这一构建过程,总 结促进邻里交往的公共空间建设原则为构建复合型社区功能空间、强调社区特色与归属感、营造 自然和谐的空间环境、建设多层级的邻里社交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共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我国城市规划进入存量时代的大背景下,公众参与社区更新机制的研究非常重要。文中首先对英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公众参与社区更新的状况进行了介绍,进而从参与目标与主体角色、NGO作用、法律法规政策支持、组织保障、资金来源和参与特色等六个方面,对他们的公众参与社区更新的机制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最后针对我国大陆公众参与社区更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邻里型高层住宅交往空间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健 《新建筑》2000,(2):62-64
简要论述了高层居住环境中邻里交往空间的重要性 ,提出了“邻里型高层住宅”的概念 ,认为“邻里型高层住宅”是未来高层住宅的一个发展方向 ,并对此作了尝试性的设计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计划 经济体制下的单位制社区向多元化社区转 变,大多数老旧社区已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本文从社区规划 角度,以成都市玉林社区和曹家巷社区为 例,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 方法,分析研究社区矛盾冲突问题,以满足 各类住民的社区使用要求为前提,探索使社 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改善方案,从而促 进和谐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3.
王芳  张倩  惠劼 《华中建筑》2011,29(6):43-45
邻里生活院落是承载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该文以单位型住区的邻里生活院落为对象,通过对院落中居民生活行为的观察和记录,从户外活动的主体、场地的使用、院落空间与邻里关系、底层小院的复合性等四个方面剖析了邻里生活院落与居民户外生活行为之间的关系,指出居民的邻里生活行为需求体现在院落空间的归属性、居民的户...  相似文献   

14.
李百浩  张燕镭 《华中建筑》2008,26(2):176-179
该文简要介绍了汉口近代里分泰兴里与同兴里的概况和历史。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两个里分从规划布局,建筑形态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泰兴里与同兴里不同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对现代地产开发模式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Community identity is considered a desirable goal for various reasons. This paper traces the impact of rapid and unprecedented urbanization on the structure of Saudi cities by taking the example of a small town, Al-Badai in the Riyadh region. It points out how existing towns are struggling to regain their character through a number of methods including the provision of planning frameworks and the creation of new city center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reation of identity in the two new communities of Diplomatic Quarter, within Metropolitan Riyadh and Yanbu, the new industrial city on the Red Sea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 paper describes how site exploitation, architecture of public buildings and housing employing the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Saudi settlements,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ith local trees and shrubs have been used in creating community identity. The use of hierarchy of mosques due to their frequent dotting of urban landscape as nodes and landmarks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special feature of these communities. The paper brings out the roles of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and comprehensive planning approach in a centralized system of government for creating community identity.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讨论加强邻里规划的重要性,它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将促进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合,减少新的社会分异,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对象是90年代以来的宁波市。文章第二部分对宁波市的发展做了简要回顾,重点集中在近年来的人口变化方面。人口统计数据的动态变化主要表现在来自全国外来人口的净迁入量上,其社会政策影响在第三部分中有所分析。接下来的两部分对邻里治理的新系统,即社区居民委员会进行了评述,作者认为这种新的地方自治基础设施对于解决上述生态可持续性、社会融合以及邻里尺度上的生活质量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机会。文章最后还探讨了邻里规划者如何依循这些方法致力于地方倡导,并论及这种新方法对于规划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新城市主义思潮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城市设计的借鉴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桂丹  毛其智 《世界建筑》2000,(10):26-30
新城市主义是美国90年代促进邻里和地区健康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运动,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美当今的城市建设,本文主要介绍新城市主义产生发展以及主要的理论与实践。分析该思潮的理论来源和今后的发展前景,以及对于中国现阶段的城市设计的种种启示。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present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elucidating the equity and social efficiency criteria that might be used to justify a housing policy aiming for a substantial mix of neighborhood residents by income, ethnicity and/or immigrant status. This framework permits the classification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studies comprising the Western European evidence base and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distinguishing intra- and extra-neighborhood processes when evaluating evidence related to the efficiency criterion. Evaluation of the evidence base in light of this framework reveals that it sufficiently supports a mixing policy aimed at avoiding concentrations of disadvantaged individuals if, and only if, policy makers emphasize equity grounds (i.e. improving the well-being of the disadvantaged absolutely). The evidence base does not support a mixing policy on efficiency grounds, regardless of whether intra-neighborhood social interactions or extra-neighborhood stigmatization/resource restrictions are presumed to be the primary causal mechanism for neighborhood effects.  相似文献   

19.
师宏儒  张涵  李军环 《华中建筑》2010,28(12):144-145
该文从研究大同古城历史街区的街坊格局入手,通过对里坊、街巷及院落空间特征的分析,探究出历史街区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因素,目的是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