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边防  吕斌 《城市规划》2019,43(11):81-89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城市居民的客观诉求开始逐渐多元化、复杂化和碎片化,我国城市社区在提升环境空间、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及健全社区服务体系过程中,社区治理需要进行创新调整来应对转型期的挑战。本文通过治理的视角,构建了社区治理参与机制的4个重要维度,即参与主体、社区管理和组织方式、相关政策法规及资源分配和管理作为理论框架来分析城市社区治理的参与机制。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主要参与主体未明确、过度行政化、相关法律法规未健全和资金管理机制未完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构建了多元参与式社区治理的机制决策和行为框架,即通过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组织方式的多元化和参与途径的多元化提高社区公共事务解决的针对性和效率,为我国社区治理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行动框架指引。  相似文献   

3.
杨人 《城建监察》2006,(7):35-36
市民论坛作为长沙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市民素质,提高城市明程度的一种探索,自2003年8月开讲以来深受广大市民欢迎,并以话题的贴近性、主题的突出性、市民参与的广泛性、活动形式的新颖性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全市350多个社区坚持开展“市民论坛”,市民参与论坛积极性高,参加人数100万多人。全市通过论坛解决问题2000多件,市民论坛不仅是居民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与自我管理的有效载体,还成为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分解民忧与凝聚民心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可食用景观的设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食用景观是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和居民提供食物和多样生态服务,是符合中国时代需要的可持续景观实践。本文论述了中国当代可食用景观发展的国情背景,提出了可食用景观的基本设计策略,主要讨论了应对不同尺度与类型实践案例的重点设计途径,以及可食用景观为城市提供多样服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如何实现社区公共空间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笔者尝试通过实践研究与分析,探索出一条适合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在对上海社区花园的空间特征和属性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社区公共空间参与式营造的4级结构和3种发展途径,并从政府宣传引导、社会组织推动和挖掘社区"领袖"等不同层面给出社区营造的建议,解析社区花园如何通过公众参与实现多元共治,让社区营造有可能成为日常生活的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6.
刘子仪  孙小力 《园林》2023,(11):38-45
都市农业作为绿色城市设计的重要部分,是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城乡空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以社区支持农业(CSA)为主要运营模式的市民农园,作为都市农业中的特色农业类型,近年来在国内逐渐兴起并得到发展。但是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程度、文化习俗等方面都各不相同,相应的,在不同地区的CSA市民农园的发展优势或困境也各不相同。而珠江三角洲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针对本地CSA市民农园的研究尚存在空白。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结合当地的发展条件,分析发展优势及价值,阐述目前CSA市民农园的现状并总结分类,提出发展问题与壁垒,阐明发展CSA对珠三角地区产生的积极作用,最终提出CSA市民农园的发展建议及展望。以期珠三角地区CSA可以得到长期良好发展,并为其他地区的市民农园发展及可持续都市农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合肥市农民安置社区的景观设计现状问题,提出农园景观引入农民安置社区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从景观学角度出发,总结一系列的设计手法,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粗放式的城市化进程破坏了城市生产绿地的空间格局,促使城区内失去功能的荒废农地不断增加,为了对这些空间进行有效利用,日本政府贯彻了“共享绿地”的概念,通过修订法令规范了市民农园的开设和利用政策。通过对日本这一制度的制定背景、政策基础和内容进行解读,并且选取典型应用案例,对此制度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对我国的启示:健全社会组织体系、加强制度保障、强调公众参与。同时,贯彻这一制度的意义在于改善地域环境和功能,以及推动城市“微更新”。  相似文献   

9.
侯晓蕾  苏春婷 《园林》2021,(5):17-22
基于人民城市理念的老旧社区更新强调居民在空间更新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以美好生活为目标,关注社区居民自主参与度与空间治理关系,关注居民切实需求,鼓励打造自我造血的健康社区。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基于居民需求导向和参与式设计理念,研究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中居民的5大需求,记录和分析空间中居民的行为活动,提出社区文化与生活原真性的挖掘、碎片空间的整合利用、社区触媒介入激活和参与式设计营造等老旧社区景观微更新途径,并以北京市常营小微绿地参与式设计为例进行分析,旨在为老旧社区更新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罗马20-25:大都市新生命周期”展是2015年底进行的一次对未来十年现代大都市发展问题的集中探讨,受邀参展的24所高校以罗马近郊为对象,研究城市边缘在未来的角色与定位。华南理工大学团队在4号格子的研究中,从场地的历史研究入手,保持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居住功能,设计了多种类型的迷你社区,以因应未来的个人与社会生活需要,最终的展览呈现将城市拟作由社区“麻将”构成的无限牌局,让参与者以“搓麻将”的行为加入到关于城市未来的讨论中。  相似文献   

11.
园林意境的象征表达--临沂市双月园社区园林景点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卫国  唐学山 《中国园林》2003,19(12):27-29
传统园林的意境,往往在造园中通过置石、栽植、筑亭、楹联等小品来象征,有因时、因境、因人之异,来表达不同的象征主题,达到构景随机,形式多变的效果。文章以山东省临沂市双月园社区园林工程的实践,阐述象征手法在现代住区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由于高度工业化,现代化和人口迅猛增长,世界各国,都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城市爆炸,自然环境和自然与人工环境生态系统的破坏。为了全人类的长远健康、幸福和欢乐,人类必须与他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谐相处,和明智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社会的未来,由于人口迅猛增长和对自然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严重威胁,在此严峻局面下,仍然要保持生存环境不受破坏,自然资源不致浪费。那就需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自然演变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特殊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经验。这种新的专业,我们现在已经在实际工作中找到了,它就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L.A.)。这个专业在18世纪以前,是从欧洲13世纪的造园术发展而来的。到了19世纪,这种新的专业(L.A)的名称,是由美国Landscape Architects之父,F.L.Olmsted(奥尔姆斯特德)在1858年提出来的,专业的核心应是"城市环境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和"园林艺术"。当今,(21世纪)这个专业的领域,已经扩大到地球表层规划的范畴。中国(包括政府、学会、行业、大学的专业设置),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把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专业名称译成:"风景园林"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3.
屋顶农场的意义及实践--以上海“天空菜园”系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屋顶是我国城市中的消极空间。屋顶农场是对建筑屋顶的一种积极利用方式,并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上海“天空菜园”系列项目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屋顶农场的空间设计、适用技术以及运作模式进行介绍和分析:屋顶农场在空间及技术上是可行的,在运作过程中则急需城市管理制度的正面响应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严敏 《风景园林》2020,27(7):121-127
《环翠堂园景图》是一幅明代徽州长卷版画,清晰刻画出一座私家园林—坐隐园的全貌。以该版画为研究对象,以声景为研究视角,探寻传统园林绘画中的园林声景营造价值。通过画面观察结合诗文资料补充,提炼画卷中园林声景的声音要素,分析画卷中的坐隐园声景类型,总结画卷中传统园林"声色"风景营造在选址、时间维度、声景联想等方面的特征。研究得出:从传统园林绘画中可有效地提炼声景的构成要素,有助于深入理解传统园林的声景营造思想与特征,表明园林绘画在声景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外植物分类园现状分析,总结分类园规划常用分类系统自身特点及局限性。以晋中市百草坡森林植物园分类园为例,进行分类园景观营造分析。从分类系统选择、植物收集、展示面积计算、景观空间营造和植物景观特色塑造等方面对分类园规划设计方法展开研究,以期为规划科普性、地域性和特色性分类园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如何建立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环境适宜性评价,了解各景观元素在生态农业观光园中的所发挥的功能与作用,建立完善的农业观光园景观评价体系。本文运用SD法,选取四个样本案例进行景观评价分析,并依此给出评价结果,论证评价系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英国对世界园林艺术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但是,长期以来,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关系是中外学者争论的问题:第一,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否受到过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第二,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该文以一个外国学者的视角,通过分析比较中西方不同园林所体现的要素、设计手法、表现方式,论述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起源、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以及中西园林的相互影响;通过梳理大量史料,分析中国园林西传等问题,较全面地研究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园林政策与建设60年回眸(五) 国家园林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当代“绿色生态”思潮的影响,1990年代初,建设部开展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活动,以促进建设生态健全、具有本土文化特色、融审美、休闲、科教为一体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迄今1D0多个“园林城市”的实践,政府引导、领导重视是其保障,大众参与是其社会基础,同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连,具有历史纵深、地域广阔、时域持久的特点,近20年来,创造了可观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园林城市”是建国以来“城市园林”建设的新模式,更是中国园林悠久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阐述生产性与审美性统一的英国乡村牧场风光的形成,说明模仿自然的英国风景园的如画式景色也嵌入了经济功能;并且这一思想在欧洲大陆得到发展,源于牧场风光的风景园反过来成为乡村改良的手段,体现了景观规划思想的雏形。  相似文献   

20.
赵晶  刘通 《风景园林》2013,(5):99-103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出现是欧洲造园发展史上一次深刻的革命,伴随着风景园的产生、发展和传播,景观规划以一种全新的手法和理念作用于城市和区域中,并对此后景观规划、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德绍·沃尔利茨园林王国的景观规划思想与实践为例,分析了德绍·沃尔利茨园林王国的构成及其所实现的区域全面发展,论证了园林历史中的景观规划理念与实践,认为这一时期的景观规划以风景园为载体,进行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改良,带动了区域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了对中国景观规划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