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用催化剂烧炭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扩散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了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的催化剂的烧炭动力学。烧炭反应近似于均匀连续反应模型,其动力学方程式如下:(dC)/(dt)=3.59×10~(8)exp(-35.10×10~3/RT)·P_(o_2)~(0.16)·C_c~(1.16)  相似文献   

2.
二甲苯深度氧化宏观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D-2型内循环无梯度催化反应器研究了二甲苯在Pd/Al_2O_3蜂窝型催化剂上深度氧化的宏观动力学。在试验条件下,该反应的速度方程为 r_动=1.90×10[exp(-44.2×10~3/RT)]C_(C_8H_(10)~(0.6) (200—265℃) r_扩=3.45×10~(-2)[exp(-12.6×10~3/RT)]C_(C_3H_(10)) (265—302℃) 试验证明:这种构型的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率较大,可适用于受扩散控制的快速反应。  相似文献   

3.
在常压(?)400—550℃的条件下,分别以不同粒度(20—40,40—60,60—80目)的催化剂,在流化床积分反应器中,获得了铬-磷催化剂烧炭动力学速度方程式v=k_0exp(-E/RT)·P_(o2)·C_c。其中活化能E=95.29-kJ/mol,k_0=3.25×10~5S~(-1)·atm~(-1)。首先进行了催化剂颗粒和流速对扩散的影响试验,发现表面反应为速率的控制步骤。实验结果表明,480℃以上与连续模型相符,低于480℃时与缩核摸型相符。  相似文献   

4.
以正庚烷为代表组份,采用流动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镍-铝酸盐轻油转化催化剂的动力学性能。在常压,温度为370—500℃范围内,排除了内外扩散影响的情况下得到下列反应速度方程: r=8.5×10~2exp(-11600/RT)P_(C7H16)~(0.7)P_(H2O)~(-0.6) (摩/克·时) 所得结果利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加以讨论,得出双分子表面反应为控制步骤,存在水和庚烷的竞争吸附,从而提出转化过程水碳比不宜过高的观点;从排除内扩散的实验结果提出降镍和改变催化剂孔结构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映喃(THF)为溶剂,研究丁二烯阴离子聚合增长反应动力学。试验在高纯氮保护下,以膨胀计法进行。结果表明,增长反应对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的反应级数皆为一级关系,增长反应的总速度常数 kp=9.30×10~4exp(-6900/RT)1/mol·min,形成1,4-结构的分速度常数数 k_3-1.05×10~5exp(-8530/RT)1/mol·min,形成1,2-结构的分速度常数k_4=6.73×10~4exp(-6790/RT)1/mol·min,以及在 THF 中产物的1,2-结构含量 a=7.24×10~(-I)exp(110/RT)。  相似文献   

6.
采用磁力驱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测试由西南化工研究院研制的一种国产甲醇氧化制甲醛催化剂的宏观动力学数据 ,并建立了宏观反应动力学模型。该动力学模型分为含水模型和非含水模型 ,其中含水模型比非含水模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圆整后的含水模型可用下式表示 :甲醇反应速率 :r′11=2 70× 10 5exp(- 4 88× 10 4 /RT) y0 9M y1 3 O y-0 15W一氧化碳生成速率 :r′2 2 =3 40× 10 4 exp(- 5 6 7× 10 4 /RT) y1 2F y1 2O y-0 5W  相似文献   

7.
以丙醛为反应介质、铑膦络合物为催化剂,对乙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关联,提出了丙醛生成速度的经验模型:r=649exp(-30400/RT)C_(Rh)~(0.949)C_T~(-0.076)P_E~(0.641)P_(H2)~(0.586)P_(CO)~(0.293)exp(0.044C_T~(-0.156)P_(CO))结果表明,C_(Rh)、T、P_(E)和 P(H2)是影响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C_T 的影响很小,而 P_(CO)的影响在1.88bar 时有极大值,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0.4kJ/mol·K。  相似文献   

8.
常压下,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中,采用不同温度、不同氧分压的条件对积炭的铁酸盐催化剂进行了烧炭再生;对再生后的催化剂活性恢复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控制适当的烧炭条件,可使运转近4000小时的积炭催化剂活性恢复80%以上。采用热分析方法对催化剂的积炭量、烧炭反应的速率常数及活化能进行了测定,从而近似地得到铁酸盐催化剂上积炭燃烧的动力学方程为:-(dC/dt)=1.27×10_8·exp(-14950/T)·P_(?)·C  相似文献   

9.
用气相色谱仪改装一套动态法测定沸石催化剂微孔有效扩散系数的装置。在系统压力为9.81×10~4Pa,温度在352—489K 范围内,对 ZSM-5沸石催化剂进行了测定。采用矩量分析法。用APPLE-Ⅱ微处理机处理数据。本试验方法的重复性较好。试验证明本装置测定的有效扩散系数D_e 值与温度的关系为 D_e=D_0exp(—E_d/RT);扩散气体脉冲量<1.0ml 时,对 D_e 值影响较小。实测不同气体的 D_e(?)值随气体分子直径增大呈指数下降、随沸石孔道的缩小而降低;积炭后的沸石 D_e(?)值降低10~2倍。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 3 ,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丙酸甲酯 [简称 3 ,5 甲酯 (E) ]与己二胺 (DA)在二甲苯溶液中氨解反应可能存在的两种机理。以二正辛基氧化锡 (有机锡 ) (SnO)为催化剂 ,在 13 0~ 13 9℃、催化剂浓度 (1.3 86~ 5 .5 45 )× 10 3 kmol m3 、己二胺过量的情况下 ,对反应过程中体系浓度变化数据进行拟合分析 ,发现氨解过程对 3 ,5 甲酯为二级反应 ,并说明目的化合物的生成占绝对优势 ;反应过程活化能为 110 .5kJ mol,反应速度与催化剂浓度成正比 ,反应动力学表达式为d[E] dt =-2 .5 68× 10 1 6exp(-1.10 5 × 10 5 RT) [SnO] [DA] [E] 2 。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分固定床反应器对自制的80-C-77-1催化剂进行了氧气法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的本征动力学研究。对排除了内外扩散影响在210—250℃及1.3大气压下求得的动力学试验数据,用图解,单元回归,多元线性回归三种数据处理方法,求得了该反应在近似工业条件下的简化幂函数速率方程为γ=1.21×10~5[e×p(-12300/RT)]P_(C_2H_4)~(1.61) 在动力学的试验中,找出了一些规律,为改进工艺条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A-15催化甲醛合成三聚甲醛为一可逆慢反应.该过程的三聚甲醛总生成速度方程为 r_(?)=k_1C_A~3-k_2C_P。求得98℃时的反应速度常数:K_1=1.129×10~(-7),k_2=2.677×10~(-3).三聚甲醛的浓度公式为:C_P=K_CC_(A0)~3(1-e~(-k_2r))。  相似文献   

13.
二异丙苯转移烷基化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搅拌式等温间歇反应器中,测定了不同反应条件下二异丙苯转移烷基化反应动力学数据。由Hooke-Jeeves模式搜索法及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所得动力学方程为: (dC_1)/(dt)=1.92×10~3·exp(-(6092.6)/T)·C_(AlCl_3)[C_B~(1·25)·C_D~(1.25)-(C_1~(1.90))/(6.28·exp(-(19.37)/T)]拟合结果与试验测定数据能较好地吻合,动力学模型适于工业反应器的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4.
乙苯脱氢多孔膜反应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管形结构的填充床纳滤不对称γ-Al2O3/α-Al2O3膜反应器,考察了膜反应器的操作条件:进样速度、吹气流量、水和乙苯摩尔比和反应温度等对转化率和苯乙烯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反应器中乙苯脱氢转化率以及苯乙烯选择性均高于相同操作条件下填充床反应器中的值,转化率平均提高约4.5%,苯乙烯选择性约2%左右。试验还表明,降低进样速度,提高乙苯和水的比例或提高吹气速率均可提高膜反应器中乙苯转化率,同时可保持选择性基本不变。并且用动态毛细凝聚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纳滤膜反应前后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膜的Kelvin孔径在反应前后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应用迎头色谱技术测量分子筛中扩散系数的方法。本文详细讨论了处理迎头曲线的简化模型。在认为过程是微分床条件下,其简化模型为: C/C_0=1-(6VDK/FR~2)sum from n=1 to ∞ exp(-(n~2π~2Dt/R~2)) 在考虑床层条件下,其简化模型当Z较小,时间较长时为: 实例分析表明,简化模型与严格理论模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盆地模拟技术评价渤东凹陷下第三系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地模拟结果显示:渤东凹陷东营组下段和沙河街组烃源岩的生油总量为48.71×108t,排油总量为26.37×108t;生气总量为47686×108m3,排气总量为35797×108m3;沙河街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远高于东营组下段烃源岩。据此并结合渤东凹陷内生排烃强度与生排烃量的平面分布特点,预测出该凹陷南部沉积中心周围的渤南凸起、庙西凸起及渤东低凸起南端是油气勘探取得突破的关键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