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性冠脉动脉造影术是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送导管前端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通过造影准确地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狭窄程度和远端的冠状动脉血流通畅情况,并测定左室功能.传统术式是经股动脉穿刺,给患者带来不适及痛苦.随着介入技术和介入材料、器械的不断发展,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已经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冠心病的技术.桡动脉位于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位置表浅,直接位于皮下,仅被皮肤和筋膜遮盖,很少有分支,附近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这些特点避免了经股静脉途径时可能发生的动静脉瘘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易止血、恢复快、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活动不受限制等优点.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床位周转率,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护理工作量.本院自2009年3月开始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取得良好效果,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60例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的准备,术中的配合及术后的护理等,患者平衡过度,未发生护理并发症,认为科学的护理能促进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刺法在婴幼儿采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06例需要采血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桡动脉组54例,股静脉组52例,对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处局部疼痛发生率、标本合格率3个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桡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4.4%,高于股静脉组80.8%(P<0.05);桡动脉组穿刺处局部疼痛发生率3.7%,低于股静脉组19.23%(P<0.05);桡动脉组标本合格率98.1%,高于股静脉组84.6%(P<0.05).结论 桡动脉穿刺法是婴幼儿采血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进的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本科2009年7月~2010年7月间收治的50例进行桡动脉采集血标本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在穿刺方法上对穿刺定位方法,穿刺针的选择,进针角度等方面对传统穿刺方法进行改进,运用十字交叉点定位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触摸和目测法进行定位穿刺.观察2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所用时间及穿刺针的选择等情况.结果 2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进的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方法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一种穿刺成功率更高、安全且并发症较少的动脉穿刺置管的路径.方法 对ICU收治的617例患者随机分为采取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置管组,对2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组穿刺采血方法成功率、血管并发症、患者舒适状况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较高,血管并发症少,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探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我院2009年10~2011年1月收治的45例采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伤口止血的患者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5例患者均在术后5~10分钟内止血成功,其中2例患者止血器止血后3小时于穿刺点处可见少量渗血,重新给予加压包扎并调整止血器压板压力后渗血停止.45例患者无1例患者出现穿刺点处假性动脉瘤、迷走神经反射及血肿等并发症,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成功率100%.结论: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可作为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首选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50例体表心电图ST - T 改变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65.33%,心电图显示ST 段抬高(或同时伴有ST段压低)伴或不伴T 波改变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97.26%,心电图显示ST 段压低伴或不伴T 波改变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35.06%.结论:虽然临床体表心电图ST - T 改变对冠心病诊断有较好提示作用,但并非为冠心病所特有,尤其对于不伴有ST段抬高的ST-T改变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更应慎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变异型心绞痛(V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例VAP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17例患者伴发心律失常,7例患者晕厥,均因严重心律失常所致,3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27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有固定性狭窄病变者18例,冠状动脉正常者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剂治疗,伴有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5例行冠脉介入治疗,1例行冠脉搭桥术,有2例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结论:变异型心绞痛既可发生于有狭窄病变的冠状动脉,也可发生于正常冠状动脉,前者多见,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剂是主要的药物治疗,对伴有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可行支架植入或冠脉搭桥术,对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可考虑器械植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采血在婴幼儿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0例3岁以下的婴幼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血,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损伤程度、操作时间和压迫止血时间.结果 采血成功率观察组95.2%,对照组87.2%;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6%,对照组20%;平均采血时间观察组(4.1±1.04)min,对照组(6.4±1.41)min;按压止血平均时间观察组(1.89±0.32)min,对照组(5.27±0.81)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结论 婴幼儿桡动脉采血比股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损伤程度轻,按压时间、操作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的动脉穿刺采血方法.方法 对ICU收治的246例危重患者采取桡动脉(对照组)、足背动脉(观察组)穿刺采血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组不良反应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血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背动脉穿刺采血不良反应率低,比桡动脉采血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明显要小,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有踝部约束带时亦不影响采集,方便护士操作,节约护士的工作时间、减少工作强度,值得在ICU日常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已成为目前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里的热点,VSMC增殖、迁移及凋亡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作者对VSMC增殖及促增殖因素和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前普遍存在消极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焦虑、抑郁.侯允天等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焦虑症状术前占58%,抑郁症状术前占39%,严重者将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甚至放弃手术治疗.故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极为重要.现将我科2009年4月~2011年4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介入诊疗股动脉和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要点.包括:操作不当、大量使用抗凝剂、紧张、疼痛和术后下肢过早活动等,认为在介入诊疗过程中,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的护理配合,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认为熟悉手术操作流程和配合要点,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护理模式对促进超声介入治疗的顺利开展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穿刺点、发热肝区疼痛和胃肠道反应的观察与护理.认为围手术期精心细致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室穿刺结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40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取脑室穿刺结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40例脑室内血液5d内完全清除24例,6~8d内12例,9~10d内4例,治疗后恢复良好6例,轻残14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6例,仅2例患者发生脑积水.结论 脑室穿刺结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有效避免患者在心血管病介入操作中因受到穿透力强的辐射照射而造成深部组织和器官,如造血器官、生殖器官、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的辐射损伤,本文研究确定心血管病介入的患者受照剂量是很有必要的.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数据采集,对在江苏省某医院进行的26例完整的心血管介入手术包括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及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中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及与辐射剂量相关的其他因素开展研究.结果:本文通过研究得出最大皮肤受照剂量与透视时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0.84,p<0.0001).因此,可以通过对透视时间来估算皮肤最大皮肤受照剂量,从而避免患者受到辐射确定性效应损伤.结论:由于潜在的高剂量能够引起皮肤的辐射损伤,如红斑和皮肤烧伤,因此应当监测最大皮肤受照剂量.在国内外文献报告中,透视时间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用于估算最大皮肤受照剂量的相关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的水平与患者年龄、病史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入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组、急性心肌梗死7~14 d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各30例)和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GDF-15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与GDF-15水平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GDF-15水平[(649.0±224.21)ng/L]显著高于对照组[(537.2±262.9)ng/L,P<0.0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组GDF-15水平[(801.6±218.4)ng/L]显著高于急性心肌梗死7~14 d组[(656.2±252.4)ng/L,P<0.05,95%CI1.001~1.06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86.9±225.6)ng/L,P<0.01,95%CI0.809~0.950]和对照组(P<0.05,95%CI 1.000~1.012).多元logistic回归筛选与GDF-15水平产生相关的因素为患者白细胞计数(r2=0.276,P<0.01)、乳酸脱氢酶(r2=0.288,P<0.01)、肌酸激酶MB同工酶(r2=0.350,P<0.01)和肌钙蛋白T(r2=0.344,P<0.01)均具有相关性.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GDF-15水平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升高更明显,其水平与肌酸激酶MB同工酶、肌钙蛋白T、乳酸脱氢酶和白细胞等生物学标志物相关,提示GDF-15可能是一个新的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4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预防感染及并发症.认为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精心护理是促进动脉造影术后患者恢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讨论24h一对一强化心理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近年来需要行血运重建适合PCI者共217例分为2组,强化组行24h一对一强化心理护理,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强化组(8.7%)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2%),p<0.05.结论 积极的一对一强化心理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