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优化浅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方法 将108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四贴固定法,将肝素帽固定于透明敷贴上缘近端皮肤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将肝素帽固定于透明敷贴上.结果 观察组透明敷贴使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留置针脱出、渗漏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四贴固定法,将肝素帽固定于透明敷贴上缘近端皮肤上,可延长透明敷贴使用时间,减少留置针的脱出和局部渗漏肿胀,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减少浅静脉留置针贴膜(以下简称贴膜)更换次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方法.方法:将402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贴膜开窗组)和对照组(完整贴膜组).开窗组穿刺后将贴膜中间开一窗口贴于穿刺处,用一次性输液敷贴覆盖,每天消毒穿刺口,并更换输液敷贴,除贴膜与皮肤分离外,不更换贴膜;对照组每天及时更换贴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留置针脱出率上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在局部的反应如穿刺点疼痛、红斑、肿胀、静脉条索状、穿刺点渗出等静脉炎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能减少贴膜的更换次数,减少了留置针脱出率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静脉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白血病患者化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52例白血病化疗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观察组选用安全静脉留置针输液化疗,对照组选用普通5~7号头皮针输液化疗.结果:观察组在避免穿刺失败、药物渗漏、预防静脉炎及患者心理顾虑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白血病化疗患者应用安全静脉留置针,既可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保护血管,同时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负担,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心血管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持续输液留置部位对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需持续静脉输注的心脏内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前臂静脉)和对照组(手背浅静脉),各50例.观察2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且并发症较少(p<0.01).结论 老年心血管患者选择前臂静脉留置针持续静脉输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消炎散外敷治疗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50例因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用常规硫酸镁外敷,治疗组用本院自制消炎散外敷,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6%,对照组76%;2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消炎散外敷治疗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抢救中的使用,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时间.方法 随机选取患者930例,分成观察组(470例,静脉留置针)和对照组(460例,一般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在穿刺方法 、采集血标本、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急诊抢救中留置针建立的静脉通道,能保证及时给药,提高转运的安全性,能同时采集血标本,减少重复穿刺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腋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方法 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四肢静脉穿刺留置针;观察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时间、保留成功率以及局部堵塞、渗漏、感染、抓脱等在2组之间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套管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套管针堵塞、局部液体外渗、抓脱等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局部感染在2组间发生的例数均较少,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腋静脉留置针,方法相对简便易行,效果佳,可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应用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住院患者的昏迷,需要长期补液及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长期静点尼莫地平防止血管痉挛类药物的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观察其不良反应,总结护理体会及经验.结果:对我科522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中,成功率90%以上,本组病例输液3-20 d,平均时间为14 d.静脉留置时间4-18 d,平均静脉留置时间12 d.出现导管脱落8例,导管堵塞30例,静脉炎9例.均经采取积极措施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静脉留置针便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既减轻了患者由于反复操作造成的痛苦,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在新生儿疾病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是最主要的给药途径,通常会采用头皮静脉和四肢的浅静脉进行穿刺,但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头部和四肢的浅静脉细小,血管壁通透性高,输液易外渗,尤其是输注高渗液体和血管活性药,留置针保留时间短,静脉炎发生率较高.而腋静脉粗、直、容易穿刺,并发症少,且留置时间长,便于护理.我科从2009年7月开展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穿刺以来,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作为一项较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留置针的使用,其优点是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证合理用药的时间,而且很大程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且能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2].在护理中,其留置时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留置时间过长,可使患者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过短则增加患者的花费及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为此本文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及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皮式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观察我科进行头皮式静脉留置针操作的住院患者180例,分析留置针的正确应用方法、日常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18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置管时间3-8天,平均置管时间5.4天,有12例出现静脉炎,16例出现管道堵塞,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无拔管患者,未见其它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头皮式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只要正确选择穿刺血管,合理选择静脉留置针,熟练的穿刺技术是静脉留置针成功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水胶体敷料预防及治疗持续泵入氟尿嘧啶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112例从外周静脉使用输液泵持续泵入氟尿嘧啶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试验组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后使用水胶体敷料固定,对照组采用普通透明贴固定,比较2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将发生静脉炎的60例患者,再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应用水胶体敷料和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炎的效果.结果试验组12例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21.43%;对照组有48例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85.7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覆盖水胶体敷料治疗静脉炎有效29例,总有效率96.67%;应用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炎有效21例,有效率70%,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胶体敷料能有效预防及治疗氟尿嘧啶持续泵入引起的静脉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儿静脉留置针在血液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方法:对静脉输液治疗达三天以上的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按照留置针的操作规程进行穿刺,穿刺后标记穿刺时间拔管时评估,记录拔管原因,穿刺点局部情况并统计每次穿刺后保留的总时长.结果:静脉留置针明显长于普通一次性钢针的使用时间,平均保留时间可达2.57±0.85天,为患儿减少了因反复穿刺带来的身心痛苦,为抢救、治疗提供了随时用药的静脉通道,大大提高了危重患儿的抢救、治疗效果.结论:科学正确的在血液病患儿中使用静脉留置针,可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护士工作强度,保护患儿血管,减少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4.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急诊科抢救危重病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一时间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是成功抢救患者的基本保证.由于静脉针留置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又能加快输液速度,特别是在抢救失液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套管柔软,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故广泛应用于急诊.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便易学,保护血管,减少每日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等诸多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穿刺成功后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应用一次性医用透明贴膜进行固定,理想的留置时间一般为3-5d.我所在的呼吸内科危重患者多、高龄患者多,常常由于患者病情变化出现躁动或者因为年龄大、皮下组织松弛,导致留置针过早漂移至血管外而使局部肿胀,起不到留置针的留置作用.我科在留置针传统固定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减轻需持续监测血气分析患者反复动脉穿刺的痛苦,减轻临床护士工作量.方法 对50例需反复监测血气分析患者,第一次和第二次动脉采血同时行直接动脉穿刺取血(对照组)和经动脉留置针采血(观察组),然后封管留置,立即将2组血标本送检,比较2组标本检验结果值,穿刺成功率、患者舒适满意度.结果 2组血气分析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p>0.05).结论 对需要连续、反复监测血气分析的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行动脉留置采血,可减轻患者痛苦和护士工作量,且不影响实验室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进浅静脉穿刺留置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6月在本院呼吸内科行浅静脉留置输液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及实验组(86例).实验组采用改进的浅静脉穿刺、固定、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浅静脉留置穿刺护理方法.比较2纽患者穿刺疼痛程度、患者对静脉留置接受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实验组穿刺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减轻(p=0.015),且实验组患者对留置针接受程度更高(p=0.03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通过改进浅静脉穿刺置管护理方法,降低了穿刺留置时的疼痛感,降低了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浅静脉留置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8.
静脉留置针可用于静脉输液、输血、动脉及静脉抽血等,适用于长期输液,年老体弱,血管穿刺困难的患者[1].静脉留置针导管由于外套管所使用的材料柔韧性好,所以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输注速度较快等优点,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普遍受到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终末期肾病患者静脉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留置时间过短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静脉留置针治疗情况,急性肾盂肾炎治疗者23例,为A组,终末期肾病治疗者19例,为B组.结果:A组留置时间84.21±10.15h,B组留置时间42.33±5.32h.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容易发生留置时间过短并发症,应慎用.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100例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的操作及护理过程,包括做好健康教育,防治静脉炎,防止导管堵塞等.100例患者中出现静脉炎2人,留置期间出现堵管3人,穿刺失败1人,其余均无异常,留置时间5~7d.认为使用正压针进行输液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节省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能够有效预防血源性传染病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