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健康问题日益得到公众关注,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对于维持老龄人口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可步行性可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促进健身行为的发生。然而对于寒冷地区而言,气候条件是影响城市公共空间可步行性的重要因素。尽管当前中国关于老龄人口以及可步行性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这些研究对于气候因素的关注度仍比较低,寒地气候背景下的相关研究更为有限。本文分析了寒地气候对可步行性的诸多影响,进一步以东北地区典型的寒地城市哈尔滨市为例,对有健身习惯的城市老龄人口的健身行为特征以及健身出行特征进行随机问卷调查,从老龄人口冬季健身出行的视角出发,对严寒地区城市公共空间可步行性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参照渥太华等北美寒地城市的经验,充分考虑寒地气候的特点,结合中国寒地城市的步行现状问题,从合理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布局、优化城市步行系统以及优化城市步行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提升及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可步行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秦皇岛作为我国沿海开放的发展城市之一,以其优越的旅游环境,招商引资的经济体质,日新月异城市环境,科技化的公共设施而快速崛起;同时人口度密给交通带来复杂拥挤、商业的膨胀,又使城市的公共环境日益繁乱,给人们的居住和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结合秦皇岛市的现状论述了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在城市形象设计中的重要性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该针对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城市非机动车过多引发的交通问题,从车辆本身的特点出发,结合我国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出行时距及对出行舒适程度的接受情况,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对城市整体交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朱妙芳 《砖瓦》2021,(2):179-180
市政道路施工建设一直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方面能够让城市人口出行变得更加便利,另外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地向前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势必会影响城市的发展,重点分析了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孙婷  刘昊 《城乡规划》2021,(3):111-117
行为与空间的互动理论认为,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产生行为选择影响,个体行为对环境空间具有改造潜质.本文从"出行行为—空间环境"互动的视角出发,探究出行行为与慢行环境之间的互动影响机制,对近年来慢行空间环境要素的识别方法、结果及可能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基于要素改善的慢行环境规划在人本回归、交通网络化、出行环境智能化设计等关键议题中的研究动向,希望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结论,以便为城市慢行空间环境优化研究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佐  罗理 《建筑与文化》2016,(11):98-99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剧烈增长,导致交通拥堵、秩序混乱越来越严重,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作为北京重点发展的三大新城之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面临着同样交通拥堵问题。随着人口和企业逐步增多、产业配套逐步完善、与周边的交通联系逐步增强,与此同时伴随着地铁的票制改革,开发区居民和就业人群的出行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开发区内居民和企业职工的出行方式调查,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对潮汐交通拥堵现象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探析城市街道空间品质与居民出行行为的关联机制对合理有效配置街道设施资源、促进健康绿色出行具有重要意义。以合肥市七桂塘街区为例,通过Python爬取街景图像,采用机器学习算法、空间句法结合ArcGIS量化街道空间品质构成要素;通过行为观察获取出行数据,进而构建空间品质和行为特征关联研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总结各影响因子相互作用程度和方式。研究表明:出行行为与街道空间要素存在特定的数理影响关系,其中功能业态、步行宽度和界面开放度对出行行为影响更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老城区街道优化策略,以期为合肥市街道设计导则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对中小城市交通规划和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已有国内外居民出行选择研究多针对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然而中小城市在用地布局、经济水平、社会环境、出行特征等方面都与大城市存在差异.文章基于PRISMA方法筛选国内外文献,归纳中小城市的规模特点与交通问题,总结居民出行特征,梳理居民出行模式选择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哈尔滨城市中心区的两个案例的观察及调查问卷研究,总结出影响城市空间步行和公交出行适宜性的环境特征。根据对这些特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改善寒地城市中心区空间步行及公交出行适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和就业变化下所带来的出行方式及出行需求也发生深刻地改变。作为城市商业商务地产开发的新模式,"城市综合体"正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快速扩张和发展。然而目前大多数城市综合体主要由商业策划机构进行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缺乏从城市整体的角度进行规划分析和研究。本文从分析萍乡市现状城市综合体布局特征出发,通过分析城市综合体对城市的空间影响,并结合相关城市的设置标准,最后提出萍乡市城市综合体的设置标准、布局模式和规划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人口迅猛增长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城市交通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公共交通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公共交通站点的空间可达性对引导公交出行起了关键作用。研究分析了影响公交站点可达性的主要因素,针对城市道路网的密集程度对公交站点空间可达性的影响,借助Arc GIS,以道路网、公交站点数据为基础,对公交站点的空间可达性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城市不同站点的空间可达性水平,为城市规划选址分析、公交优化等提供了定量化的公交空间可达性信息。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市2个区位条件不同的公租房社区为例,研究分析了居民出行行为产生的决策过程,构建居民出行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基于模型定量分析各因素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机制,并分析2个社区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影响公租房居民出行行为的基本特征、经济特征、不确定性和出行态度这4类因素中,基本特征并未表现出空间差异性,其他3类因素在不同区位条件下的作用过程和结果各不相同,对选址适宜的公租房社区而言,出行态度是影响居民出行的主要因素,对区位条件较差的公租房社区,经济特征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唐乐  陈雯 《城市规划》2024,(1):55-64
城市街区演替的多维现象是各种城市问题持续劣化的微观成因,探明其中影响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依据。针对江苏省淮安市107处城市街区,利用时空多源数据,采用逻辑降维、关联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构建可表征空间规模、交通设施、日常出行、社会经济及公共交通等演替现象的多维复合要素体系,揭示城市街区演替对交通出行拥堵的时空影响机理。影响机理表明空间规模与日常出行演替具有显著一致的正向影响,公共交通演替具有显著一致的负向影响,交通设施与社会经济的演替则不具显著影响。依循时空影响机理,结合可预见变化、官方指导意见和近期实践经验,情景模拟了全局性交通出行改善下各类街区更新的空间增容阙值,作为城市更新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上海城市快速扩张中交通系统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自1986年以来的上海近20年城市扩张过程中社会经济、人口、岗位与城市空间的发展及其对交通系统发展的作用机制.以上海历史上三次综合交通调查数据为基础,定量研究了居民出行需求总量、道路机动车出行需求、交通空间分布三个典型交通系统特征的变化及成因,分析了城市快速扩张下交通系统特征的变化规律,提出交通系统特征的变化本质上是由于交通系统外部的城市扩张所引起,在快速城市化与机动化过程中应保持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河西新城为例,通过建立出行行为与建成环境等因素的MNL模型,研究既有新城规划对于居民交通出行的影响。道路宽度和路网密度的增加可能刺激小汽车出行;医院、娱乐设施、学校、住宅、办公场所等到达地土地利用性质更易吸引小汽车出行,土地利用混合度对新城居民的"公共交通/小汽车"选择不存在显著影响;公交线网重复率的提高促进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小汽车拥有量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居民出行行为选择有较大影响。最后,从三方面提出对新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苑剑英  陈铖 《建筑知识》2014,(3):249-250
当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生态环境正在快速变迁着,在科技、社会、人文的进步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的提升,绿色交通、“零碳”出行是目前的时代主题。我们的交通系统变化影响着我们的通勤文化和出行方式,自行车出行方式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本文描述了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带来的出行方式演变以及评估交通系统变化时对自行车出行的影响因素考虑,通过实例和文献分析总结出城市内自行车出行的收益/成本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不同出行目的停车行为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大连市主城区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商业中心以及居住区进行停车设施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各种停车行为的停车需求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差异,并据此提出了三种出行目的的停车行为的需求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作为促进绿色出行的重要举措,已 有诸多研究分析建成环境或交通需求管理 对出行行为的影响,但大多数忽视了两者之 间的协同作用。准确分析建成环境、交通需 求管理对出行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其协同 效应,能够为促进我国大城市绿色出行、贯 彻绿色发展理念提供理论支撑和精准施策 依据。本文基于当前研究现状,对建成环境 与出行行为、交通需求管理与出行行为的影 响,以及建成环境和交通需求管理的协同作 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我国大城市建成 环境和居民出行特征对学术研究热点问题 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上海与其他国际大都市如纽约、伦敦、圣保罗、柏林、墨西哥城和孟买进行了比较。根据城市发展的客观性指标的对照,包括城市规模和人口、城市密度、城市的形态特征、交通出行以及经济和就业概况等方面,作者分析了上海作为一个“世界城市”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20.
基于行为分析的自行车交通方式选择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城市出行者自行车交通方式的选择机理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自行车出行的可测与不可测因素,通过出行者对出行方式特性的态度来研究其自行车方式选择行为,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回归关系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出行舒适性、便利性和安全性等不能直接观测的因素。针对从态度分析交通行为方法存在的不足,文章研究了通过出行者其他行为,来分析其自行车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方法。文章通过调查数据检验了这两种方法的可行性与效果,并通过实例分析发现在一定距离内除出行时耗,花费外,出行的舒适性与便利性等对自行车出行者的交通方式选择也有重要影响。文章的结论对于城市如何改善交通环境,提高居民出行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文章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