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龙羊峡水库是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控制性工程之一,在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龙羊峡水库建成运行后,水库一直没有蓄满,且长时期在死水位附近运行,这一问题已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根据实测资料,并结合模型计算成果,认为龙羊峡水库的调节特性和入库水量年际分配是造成水库长期低水位运行的关键因素;多年平均入库水量、水库调度因素仅是水库蓄水位偏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3.
4.
影响龙羊峡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的主要因子有黄河上游的洪水起涨特点、水库下游河道的安全过流能力、龙刘水库的联合防洪调度方式、入库洪水预报的精度和预见期等几个方面。龙羊峡水库的预泄模式宜采用固定预泄的方式,洪水预报的有效预见期为7 d,预泄判别流量为1 500 m~3/s,预泄流量为2 000 m~3/s,相应的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为2 588~2 590 m,在此区间内水库进行动态调蓄运用,视上游来水预报和水库蓄水情况确定出库流量。水库水位超过2 590 m时,水库按常规防洪运用方式运用;水库水位超过2 594 m时,水库按设计防洪运用方式运用。 相似文献
5.
龙羊峡水库设计汛限水位为2 594 m,水库建成以后一直未能实现按设计汛限水位运行。近年来,黄河上游防洪运用条件逐步改善,龙羊峡水库下游水电站基本建成,下游河段堤防及河道治理工程逐步完善,现状过流能力逐步加大,为龙羊峡水库按设计汛限水位运行创造了条件。以2019年为现状年,在分析龙羊峡水库下游河段防洪运用条件的基础上,拟定龙羊峡水库不同汛限水位方案和相应的龙、刘水库联合防洪运用方式,在保证水库自身安全和设计防洪任务的前提下,兼顾水库下游河段的防洪需求。经分析,龙羊峡水库现状汛限水位应为2 592 m,利用2 592~2 594 m之间库容,通过与刘家峡水库联合防洪调度运用,兼顾水库下游河道防洪需求;龙羊峡水库水位在2 592~2 594 m时,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最大下泄流量原则上不超过2 500 m~3/s和3 500 m~3/s。 相似文献
6.
龙羊峡不电站自1987年投产发电以来,已产生较大的综合效益。本文通过对龙羊峡水站电实际综合效益和达到正常运行阶段设计综合效益进行对比分析,论证影响正常运行的因素,提出发挥龙羊峡水电站综合效益的关键是提高水库运行水位,尽愉实现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7.
2011年,太平池水库开始进行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期间,水库一直处于低水运行状态,平均水位比历年同期下降0.5~1.0 m。在此期间针对水质及藻类生物进行监测,研究低水位长期运行对太平池水库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长期低水位运行,使得太平池水库的自身清洁能力大大减弱,同时浮游植物绿藻及蓝藻的比例明显增加,水库处于趋于富营养化阶段发展,水质情况下降,并对水库渔业发展及城市供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的龙羊峡水电站,水库总库容为247亿m^3,正常蓄水位为2605m,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多年调节型水库。2005年蓄水创历史最高,水位达到2597m,蓄水量达到236亿m^3。蓄水量的增加使龙羊峡水电站今冬的发电有了充分的保障,同时为今冬明春中下游地区的抗旱及防凌储备了水源,但同时,也给长期在低水位运行的龙羊峡水电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以1956—2022年唐乃亥水文站实测水文数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重点分析黄河源区后汛期径流特征,并结合龙羊峡水库满负荷发电流量,对龙羊峡水库在后汛期可蓄水量进行不同情景的分析讨论。研究表明:1)唐乃亥水文站后汛期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丰枯不均,以正常偏枯为主,多年平均后汛期径流量占汛期径流量的29.1%;2)唐乃亥水文站后汛期日平均流量在1 000 m3/s以上的径流量平均为8.96亿m3,年际变化极大,以1 000 m3/s发电流量运用,龙羊峡水库蓄至正常蓄水位的保证率仅为10%,多数年份汛期结束后水位无法达到正常蓄水位2 600 m。建议根据后期来水,适时调整进入后汛期的时机,优化和调整龙羊峡水库年度调度方案,为高效合理利用黄河源区后汛期水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龙羊峡水库泥沙淤积量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上游唐乃亥站和贵德站是龙羊峡水库入库和出库水文站 ,在水库蓄水前已有 30年同步水沙量观测资料 ,同时二站径流量、输沙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根据蓄水后唐乃亥站年输沙量 ,利用出入库站在水库蓄水前建立输沙量关系 ,推求贵德站逐年未受水库蓄水影响输沙量 ,与贵德站相应逐年实测输沙量差值累积量来估算水库淤积量。经计算 ,1986年 10月水库蓄水至 1999年 12月水库淤积沙量 2 .98× 10 8t,折合体积 2 48×10 8m3 。 相似文献
11.
12.
13.
龙羊峡水库是黄河上游具有供水、发电等多目标运用方式的多年调节水库。在分析多年调节水库功能的基础上,辨析提出多年调节水库旱限水位的概念、内涵。研究多年调节水库旱限水位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基于最优控制理论和自适应技术,建立由多年调节水库跨年度补水收益最大化和出库过程最优化的控制模型,并探讨人工鱼群智能算法的求解实现。以黄河流域1990年代连续干旱枯水时段为例,研究了龙羊峡水库最优旱限水位控制策略,结果表明通过龙羊峡水库旱限水位最优控制实施跨年度补水、蓄丰补枯可增加干旱枯水年份的可供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黄河流域旱灾损失。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掌握观测序列延长后的龙羊峡水库水文设计成果的变化情况,通过采用黄河上游流域实测的101年的径流观测资料、75年的洪水观测资料,运用皮尔逊Ⅲ型曲线对龙羊峡水库设计年径流、设计洪峰与设计洪量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延长资料的水库设计年径流与原始设计成果相差不超过2%;重现期在1000年一遇及以上洪水的设计洪峰、设计... 相似文献
16.
于桥水库多级汛限水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汛限水位是综合利用水库运行和调度的重要参数之一,汛限水位设置目的是协调水库运行管理中防洪与兴利之间的矛盾。从模糊理论讲,汛限水位在水库中应是一段连续的“抛物线型”水位值,而不是某一特定的固定值,是一个模糊概念。于桥水库是一座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整个汛期采用一个固定汛限水位,蓄水量往往达不到兴利要求。为此,采用汛期描述的模糊集理论,把于桥水库汛期划分为汛前期、汛前过渡期、主汛期、汛后过渡期和汛后期,并确定了不同时节水库的汛限水位。这有利于拦蓄汛末雨洪资源,增加水库蓄水量,减少弃水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