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基于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的黄延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强度折减理论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借助FLAC/SLOPE有限差分分析程序,选择弹塑性Mohr-Coulomb模型及其破坏准则,以黄延高速公路界子河边坡作为工程实例,分析了该边坡在自然状态条件和饱水状态条件下的稳定性,并与传统的Janbu法、Morgenstern-Price法、Spencer等方法计算得到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能够真实地反映边坡的实际情况,方便合理,求得的边坡安全系数更接近实际,显示出其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矢量和法安全系数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计算边坡安全系数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某工程实际采用矢量和法安全系数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将其计算结果与传统分析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边坡矢量和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之间的计算结果最大相对误差为9.7%,误差范围为4.2%~9.7%,而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仅为5.9%。由此表明采用矢量和法安全系数用于求解边坡的稳定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弹塑性有限元和刚体极限平衡法混合分析土坡稳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分析成果 ,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分析土坡稳定 ,不仅考虑了土体应力 -应变非线性关系 ,同时能很方便计算土坡稳定的安全系数。避免了刚体极限平衡法单独计算时需要反复试算的过程 ,因而能够发挥有限元和刚体极限平衡法各自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与极限平衡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对两者所确定的安全系数以及滑动面的情况进行比较,解决了极限平衡法不能反映坡体塑性变形趋势以及模拟的滑动面与实际不吻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受到静载荷试验条件限制,群桩基础的极限载荷是通过单桩载荷试验极限值修正来确定群桩基础的极限载荷,所判定的极限载荷值往往缺少客观性。文中建立了多变量群桩基础承载力泛函数,首先基于加载过程中桩土系统的岩土材料强度参数与载荷施加参数具有相互匹配的同时性关系,引入强度折减系数,提出了基础安全储备系数,用以表示所施加外载荷与真实极限荷载的比值。其次,极限条件下群桩的桩端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桩土系统从一种稳定状态快速进入另一种稳定状态的突变关系,在荷载位移关系上具体表现为拐点后出现一铅直线段,据此建立了群桩基础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极限载荷判定条件。最后使用ANSYS软件进行了螺旋群桩基础的三维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工程应用分析,当外载荷207 800 N时的安全储备系数为1.16,极限荷载计算值为241 048 N小于静载荷试验判定极限荷载值249 400 N,误差3.35%,验证了群桩基础强度折减系数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极限平衡Morgenstern-Price法(M-P法)与有限元ABAQUS法是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常用方法。但是,两者对边坡岩土材料的假设和失稳判定准则完全不同。一般情况下,两者的分析结果相差不大。但对于某些特殊土质,极限平衡法的精确性还有待考查。倘若设计中不假思索地使用极限平衡法,将对边坡的安全性评价造成严重误差,影响工程永久性。为了探求2种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对工程中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选择提出了建议,还探求了2种方法稳定性分析结果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将强度折减法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折减土体强度,代入有限元程序进行计算,直至计算不收敛,此时的折减系数即为安全系数.结合工程实例,对比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有限元法和传统极限平衡法的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有限元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大甘坪土坡稳定的极限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甘坪上坡为实例对不同的极限平衡分析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对各方法的应用前景作出综合评价。本文还剖析不同的极限平衡分析法对土稳定义的内涵,并对安全系数的选取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评价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法对考虑土层遇水软化及渗流应力耦合效应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基于空气单元法求解含排水井边坡的多重非线性渗流场,基于强度折减法确定最危险滑动面和稳定安全系数.结合驷马山分洪道工程切岭段右岸边坡,开展渗流、应力及稳定性分析,得到边坡中的水头、应力分布及变形特征;评价了边坡布设排...  相似文献   

10.
11.
自然灾害中的土体塌陷严重威胁埋地管道的稳定性。为了研究埋地管道在悬空塌陷区的稳定性,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壁厚、外径不同的埋地弯管在悬空状态下的位移、应变和应力;采用特征值屈曲理论,研究了一定条件下埋地弯管在土体塌陷时所能承受的极限长度。结果表明,减小管道在土体中的埋深、增大管道外径以及壁厚,可以有效降低管道在土体塌陷过程中的位移,管道的应力和应变均发生在塌陷区的中心和两侧固支端的位置;管道外径、壁厚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局部应力过高;埋地弯管在采空区的极限长度约为87 m,并且增大管道外径和壁厚可增强埋地弯管在土体塌陷过程中的抗屈曲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极限平衡理论的基础上,考虑外部因素(水、拉裂缝、外荷载)与加固措施(锚杆、锚索、土工织物、土钉)对边坡的作用,推导出能模拟各种极限平衡方法的改进通用条分法(IGLE)理论体系,并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Rslope。运用改进通用条分法(IGLE)模拟了不平衡推力法,并对不平衡推力法(强度储备法)与不平衡推力法(超载法)的安全系数与剩余下滑力进行了精度分析,给出了使用建议。针对工程人员容易混淆剩余下滑力与条间力的情况,对条间法向力与剩余下滑力的水平分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面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或者规律。运用Rslope程序与商品化软件slide、SLOPE/W进行了算例分析,对比了自动搜索圆弧滑面、折线型滑面、加固后的边坡安全系数,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是重力坝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针对典型的重力坝设计实例,应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和强度储备法对重力坝进行整体抗滑稳定分析,并对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方法、抗剪公式适用性、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安全控制标准等方面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用两种分析方法计算的安全系数均能满足《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 319—2005)要求,并且二者较为吻合.采用两种方法分析重力坝的稳定性,可相互补充和验证,为重力坝设计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针对南友路膨胀土堑坡破坏的实际情况,对堑坡的滑面形态及强度参数进行合理假定,对膨胀土堑坡局部浅层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考虑了坡腰裂隙及深度的影响.分析表明,堑坡浅层破坏主要是由于坡腰以下部分的土体先发生失稳,导致上部土体失去支撑而发生牵引式破坏,同时得知在2 m左右的堑坡表层最容易引起局部失稳.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对于岩体破碎、裂隙发育的边坡,前期地勘和试验工作获取到的信息非常有限,难以确定岩体力学参数统计特征.本文结合边坡施工开挖逐步揭示的工程地质信息,建立切合工程地质特征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边坡开挖过程对工程岩体岩石力学参数进行反分析,对比开挖过程测斜监测获得的位移变形,获得了接近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16.
以岳城水库主坝为例,采用有限元法与条分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浅层滑坡坝段进行了非稳定渗流期的稳定分析,并与常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说明,有限元法与条分法相结合能充分考虑非稳定渗流期渗流力对土坝稳定的影响,比常规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基于滑坡体的地质条件,采用目前尚在探索阶段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某滑坡进行了稳定性的计算分析.所得结果与用极限平衡法计算的结果比较,充分证明了该法应用于实践的可行性.同时,对影响计算结果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对提高有限元计算的精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滑坡体的地质条件,采用目前尚在探索阶段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某滑坡进行了稳定性的计算分析.所得结果与用极限平衡法计算的结果比较,充分证明了该法应用于实践的可行性.同时,对影响计算结果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对提高有限元计算的精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传统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的缺点和不足,重点分析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理论背景、突出优势、计算结果的影响因素、边坡失稳判据方法.采用15节点三角形单元,应用广义米赛斯屈服准则、非关联流动法则,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逐步进行强度折减,直至满足位移不收敛的失稳判据,从而得到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20.
在基于外贸路南侧边坡区域工程概况及宏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使用极限平衡理论中的圆弧滑动条分法对外贸路南侧边坡局部及整体性的稳定性进行定量计算。通过地质勘察结果对计算参数进行取值,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计算滑坡的稳定性系数Fs,计算结果表明:边坡局部稳定性验算时,正常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处于非稳定状态;边坡整体稳定性验算时,正常及暴雨工况下均处于稳定状态;根据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边坡失稳原因,并提出了坡顶裂缝灌浆、坡体松散土强夯、坡脚挡墙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