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美斋  陈兴亮  邵颖  罗畅 《水力发电》2020,46(1):24-26,35
苏阿皮蒂水利枢纽建筑物主要包括两岸挡水坝段。发电引水坝段、导流底孔坝段、泄洪底孔坝段、溢流坝段,发电厂房位于左岸发电引水坝段坝后。枢纽布置紧凑合理、结构新颖、技术先进、施工方便,有利于缩短建设工期,节省工程投资。其中,右岸82.5 m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坐落于极薄泥质粉砂岩/砂岩水平互层地基、173.55 m宽无闸门控制的溢流坝“台阶+底流”消能布置形式等先进的技术方案,为国内外同类工程之首。  相似文献   

2.
大朝山水电站泄洪消能及排沙建筑物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朝山水电站采用表孔和泄洪排沙底孔联合泄洪的泄洪消能方案。中小流量时,以泄洪排沙底孔、冲沙孔和机组泄流为主;中大流量时,则以表孔、泄洪排沙底孔、冲沙孔和机组联合泄流。表孔采用宽尾墩,台阶式坝面和戽式消力池消能工,泄洪排沙底孔和冲沙孔采用窄缝异型挑流消能。新型台阶式坝面对加快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进度、节省工程量和提高工程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观音阁水库位于本溪市上游40km的太子河干流上,地处泉水向斜西翼倒转地层上,构造复杂,岩溶发育,在勘探选址工作中,先后选择了6个坝址,经筛选和进一步比较,最终选择在坝基下具有相对隔水层作为防渗边界和底线的第六坝址。坝轴线沿相对隔水层的岩层走向为折线。枢纽布置考虑了采用碾压混凝土筑坝方法的特点,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由挡水、溢流、底孔及电站四种坝段组成,坝基下防渗帷幕长1036m,左岸坝外1  相似文献   

4.
五马水库坝址坝基存在倾向下游的软弱夹层,下游河道呈S型,底孔出口挑射高速水流会冲击坝脚和下游山体,对大坝造成严重威胁。鉴于此,将泄洪冲沙底孔出口由挑流调整为底流消能。笔者对优化设计加以总结,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寒冷地区RCC筑坝创新技术紧密结合桃林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实际,对RCC筑坝技术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先后完成了碾压混凝土力学试验、现场碾压试验、坝基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野外大型抗剪断试验、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试验、溢流坝消能型式试验、底孔消能防冲试验、底孔减压模型试验等试验研究。采用了70余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解决了20余项重大技术问题,使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达到了节约投资,缩短工期,方便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1任务背景沙沱水电站位于贵州省沿河县,枢纽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身溢流表孔、左岸引水坝段、坝后厂房及右岸垂直升船机等建筑物组成。工程施工导流方式为分期导流,在河床修筑纵向混凝土围堰后,前期选用左岸明渠导流,中、后期采用在坝体上预留导流底孔、缺口导流。纵向混凝土围堰从上游往下游分Ⅰ、Ⅱ、Ⅲ区,Ⅱ区前期做子堰挡水施工右岸坝体及右侧消力池,右岸坝体及消力池形成后在消力池底板上修筑Ⅱ区纵向混凝土围堰,下游与Ⅲ区相接、上游与坝  相似文献   

7.
景洪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612m,最大坝高110m,坝顶总长704m,其中右冲沙底孔坝段坝轴线方向长23.5m,水流向长270.7m。鉴于右冲沙底孔坝段,在施工期兼作一期、二期纵向围堰,在运行期又作为厂房右端墙的一部分,两侧将承受不同频率洪水位下的水压力,可能存在侧向失稳的问题,需对其侧向稳定性和基础应力进行复核计算。经复核计算发现,在二期导流期间,右冲沙底孔D0+065m~D0+240m段建基面抗倾覆稳定不能满足规范要求,且右侧垂直拉应力较大,有可能对坝体结构产生破坏。因此,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对右冲沙底孔D0+065m~D0+240m段进行了综合性的加固处理,从而确保了二期导流期间右冲沙底孔的安全及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独山县尧弄水库灌溉工程设计总灌溉面积为1 991 hm^2的耕地,工程主要由拦河坝、右岸溢洪道、左岸放空兼冲沙底孔(兼顾下放环境水)、库首取水口、干渠、支渠及渠系建筑物组成。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布置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46 m,右岸坝肩布置岸边开敞式溢洪道,最大下泄流量为155 m^3/s,左岸布置放空兼冲沙底孔,在库首右岸库内布置取水口,取水口后接无压引水隧洞进入灌溉渠系。  相似文献   

9.
铅厂电站泄洪冲沙底孔消能设计中采用挑流消能方式,底孔布置在左岸岸边位置处,由于河道地形狭窄,轴线方向与河岸斜交,给河道岸坡安全带来威胁.经过比较,采用扭曲式挑坎挑流消能的方案,使挑射水流在顺水流方向向右岸分散,改善了均匀挑坎水舌集中靠近左岸的缺点,增加了水流的消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戈兰滩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兰滩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13 m,采用表、底孔重叠布置的泄水型式和表孔台阶消能与宽尾墩、底孔跌流加消力池的联合消能布置,很好地解决了大流量、窄河谷枢纽布置问题。采用复掺石灰石粉和铁矿渣掺和料缓解了碾压混凝土粉煤灰短缺问题。通过枢纽布置优化比选,使得河床最高坝段和厂房地基均座落在坝址区力学指标最优越的安山岩上。  相似文献   

11.
洞河水库双曲拱坝表孔泄洪消能问题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洞河水库大坝为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65.5 m,采用"三表+二底"泄洪方案。通过1∶50的水工整体模型对其表孔泄洪消能布置进行了体型优化试验研究,提出了差动式鼻坎与斜切圆柱体鼻坎巧妙结合,合理搭配,使其下泄水流实现纵、横向充分扩散,最大限度地增加落水面积,充分利用下游河道水体消能减弱对下游河道的冲刷作用,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该工程消能防冲问题。该泄洪方案已被设计单位采用。  相似文献   

12.
云南土卡河水电站是一个中型水电工程,拦河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在参考国内中型水电站的泄洪消能设计经验后,结合土卡河的洪水、地质条件、尾水条件及枢纽布置特点,在施工详图阶段,对枢纽的泄洪消能方式进行了优化,采取了台阶式溢流坝面加平尾墩及戽式消力池方案,水工模型试验表明该方案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泄洪消能建筑物和发电引水系统是戈兰滩水电站三大主体建筑物。通过对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的深入研究,结合碾压混凝土快速施工,对枢纽总体布置方案进行了优化比选,较好地解决了高边坡,窄河谷,大流量河段枢纽布置问题。  相似文献   

14.
白石水库工程建设中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石坝坝址位于气候条件恶劣的北方严守地区,坝体结构复杂,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攻关课题的研究,并应用到白石水库工程建设中,其内容包括:(1)对施工导流进行风险决策分析;(2)将RCC配合比用于RCD施工,发展了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3)底孔采用全过程仿真计算技术进行设计;(4)溢流坝采用异型宽尾墩挑流消能;(5)在坝体越冬层面上下游采取预留缝措施;(6)对旧SDMQ1260/60型门机进行技术改造;(7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戈兰滩碾压混凝土大坝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在材料应用、料场开挖、砂石系统生产工艺、混凝土入仓方案、温控措施、溢流面混凝土浇筑、碾压混凝土斜层浇筑、模板施工、碾压混凝土施工工法及工程管理等10个方面具有特色。正因为如此,才能使戈兰滩电站100 m级的碾压混凝土大坝在20个月内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16.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黄河的特大型控制工程,为了满足枢纽总布置的要求,在左岸相对较单薄的山体内布置有:3条孔板泄洪洞(由导流洞改建而成)、3条排沙泄洪洞、3条明流泄洪排漂排污洞、6条发电洞、3条尾水洞、1条龙溉洞和典型的三洞室布置的地下厂房,形成了小浪底枢纽洞室群的独特布置格局。小浪底枢纽地下工程规模浩大,其地下洞室的设计各具特点,孔板洞内采用多级孔板消能,排沙洞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不设刚性支护的大跨度地下厂房,这些新技术的采用,为今后高土石坝导流、泄洪、发电问题的处理开创了新路。  相似文献   

17.
黄其愚 《水电站设计》1993,9(2):43-47,52
本文综合了“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在大型水电主体工程中的应用》专题中有关碾压混凝土坝在温度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碾压混凝土块以及坝体的温度和温度应力的规律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长塘水电站大坝为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88 m,采用3表孔+1中孔泄洪消能方式。本文介绍了泄洪消能布置方案的研究,泄水建筑物体型优化,以及3个溢流表孔采用锥形体鼻坎体型,解决长塘泄洪中出现的向心水流和消能防冲问题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碾压混凝土坝具有温控措施简单、施工快、水泥用量少、投资省等优点。碾压混凝土技术在国内外大坝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在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从黑龙水电站坝址地形地质、枢纽布置、筑坝材料、施工、运行、投资及工期等方面,对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两种坝型进行分析比较后,初拟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代表性坝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