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梅丽莎”、“CIH"、“爱虫”到“红色代码”,每一次病毒的大规模爆发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损失。在国家信息安全办公室、公安部公布的《我国首次计算机病毒疫情网上调查报告》中显示,我国曾经感染过病毒的用户数量占被调查数的73%(实际上的数字可能还不止这些)。在感染病毒的用户中,感染病毒3次以上的用户高达59%。这次“红色代码”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与网络》2004,(3):U005-U005
互联网应用发展到今天,信息安全已经得到了用户足够的重视,而在信息安全厂商把目光集中于金融、证券等大型客户的同时,占国内企业主体市场的中小企业用户的信息安全却由于单个购买力相对较弱,中小企业的安全问题似乎一直没有得到安全厂商的充分重视。但在“红色病毒”、“尼姆达”等恶性病毒的大肆泛滥下,特别是2003年“冲击波”攻击,使得中小企业们同样遭遇了网络阻塞、系统瘫痪、信息传输中断、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严峻的事实使中小企业不得不开始注重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3.
据最新的病毒监测结果显示,尼姆达衍生出5个变种,准备肆机再起。 今年9月份尼姆达病毒曾大闹江湖,在各反病毒公司的联合追杀下,终于有所收敛。但据Kaspersky公司报告称,尼姆达稍加“打扮”后又开始小规模传播。 尼姆达主要是通过邮件传播,即使用户不阅读邮件,病毒仍然可以感染电脑。本次出现的5个变种,附件名可能是README.EXE,或者是SAMPLE.EXE。 尽管Kaspersky公司声称变种的传播速度不及原来的尼姆达,但是电脑用户们仍然需要提高警惕,尽快升级防病毒软件。s  相似文献   

4.
肆虐全球的红色代码病毒的余波尚未平息,又一种破坏力极强的新病毒——尼姆达(Nimda)已经开始像野火一样在互联网上蔓延开来。 新病毒来势汹汹 据报道,尼姆达病毒首先于9月18日在美国出现,然后在当晚就蔓延到亚洲,到周三(19日)早晨,数千家欧洲企业的计算机网络都感染了这种病毒,其传播范围和破坏程度大大超过前一段时间极度肆虐的“红色代码”病毒。趋势科技大中国区技术支持部经理林锦忠先生表示:“趋势全球病毒实时监控中心数据显示,尼姆达病毒在24小时之内,迅速跃升至全球十大病毒排行榜第一名。”据9月21日美国  相似文献   

5.
《微电脑世界》2001,(23):115-115
最先出现在美国的“概念蠕虫”(又称尼姆达,Nimda)病毒,几乎用上了网络的所有资源和方式来进行传播,它既感染服务器又感染个人电脑。 用户感染病毒的特征是,用户收到一封正文为空,似乎没有附件的邮件,而实际上这一邮件中已经嵌入了病毒的执行代码,当用户用Microsoft Outlook或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2001,(Z3)
近期,网络病毒疯狂肆虐,其气焰甚至比恐怖主义分子还要嚣张。围剿“红色代码”与“蓝色代码”的硝烟才刚刚散去,一种据说比他们更厉害的新型病毒“尼姆达”就马上登台亮相。,据最新报道,“尼姆达”的感染和传播范围正在以超过“红色代码”的速度和规模,在网络上进行蔓延,国内一些堪称铸就了铜墙铁壁的金融和证券机构都在“尼姆达”的猛攻之下已经陷入瘫痪,国内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再一次面临严峻挑战。辰病毒市场一时间又被炒得沸沸扬扬,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回顾近期病毒的爆发频率、危害区域、损失程度,各个数据都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7.
病毒排行榜病毒档案病毒名称:尼姆达变种I(Worm.Nimda.i)警惕程度:★★★★☆发作时间:随机病毒类型:蠕虫病毒传播方式:局域网/文件依赖系统:Windows 9X/NT/2000/XP感染对象:系统文件病毒介绍:该变种在原尼姆达病毒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技术改进,具有更强的泄密性与网络传播的能力,因此具有更大的杀伤力和威胁性,最终可导致系统崩溃、局域网瘫痪。虽然该病毒还未在全球泛滥,但鉴于该病毒的特性,我们提醒个人及企业级用户,对该变种病毒要提前预防,以防止再一次发生尼姆达病毒袭击全球的事件。病毒的发现与清除:此病毒会有如下特征,如果用户发…  相似文献   

8.
《电脑爱好者》2004,(20):106-106
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电脑病毒现在已不再局限于普通的感染文件或者破坏系统了。电脑病毒的一个重要分支“木马”病毒已成为现在电脑安全的主要危害者之一。据统计78.26%的用户怀疑受到木马病毒攻击过.63%以上的电脑用户曾受过“木马”病毒攻击.个人电脑用户当中.每三台机器中就有一台感染“木马”病毒.网络游戏玩家33%的用户被盗号都与“木马”有关。  相似文献   

9.
2002年网络病毒频繁活动之年。刚刚过去的2001年,红色代码、尼姆达等网络蠕虫病毒频频发威,将国内计算机用户闹得心惊胆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与去年包括红色代码和Nimda在内的众多病毒的大量涌现相比,今年上半年被发现的病毒要比去年同期少得多,但是出现的都是具有强破坏力与广泛传播性的病毒。 业内反病毒专家警告说,(国内反病毒公司江民、瑞星、金山纷纷提出警告),病毒技术以及它们的传播机制仍然在不断地发展、求变,正如求职信病毒在今年死灰复然,其变种一举创下最受用户关注“大奖”。据业界反病毒公司江民科技报告,在5月-7月间,用户反馈最多的病毒案例为KLEZ.H,一共接到5000多例求职信变种病毒投诉,占所有病毒案例7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一号”网络蠕虫根据病毒体内特有的标记“R.P.China Version1.0,特将其命名为:I-WORM/CHINA-1#“中国一号”网络蠕虫。特此说明,病毒体内有此标记,不等于就是中国人编写的病毒,现也有称为Nimda“尼姆达”病毒的,但病毒体内无此标记。 Nimda“尼姆达”变种病毒该病毒是原来的“中国一号”病毒的变种,修改了原来病毒的一些错误(BUG)并且对病毒程序做了一些修改,目的是防止一些反病毒软件来查杀。变种病毒体内有以下的字符串:Concept Virus(CV)V.6, Copyright 2001, (This's CV, No Nimda.)。该病毒声明它不称为“Nimda尼姆达”病毒。变种蠕虫程序使用了不同的文件名称以及文件的大小都是不同的。江民公司提醒广大用户,这类病毒传染能力极强,请  相似文献   

11.
问你个问题——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系统的“克星”吗?有人回答:是病毒;没错!还有人回答:是网上黑客;也没错。但是还有一个克星,是电。据有关数据统计,计算机因电源产生的故障占计算机总体故障的45.3%。因电源中断引起的硬件损失仅次于网上“盗窃”,由电源引起计算机数据丢失的原因要比病毒高14倍,也是  相似文献   

12.
9月18日,一种危害性比红色代码更大的新病毒——尼姆达在互联网上迅速蔓延,在很短的时间里波及整个世界,我国也未能幸免。尼姆达到底有多大危害?面对越来越“危险”的病毒,我们应该怎样防范?为此,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我国的信息安全专家。 位于北京复兴门的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负责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跟踪和研究,记者采访了实验室副主任杜跃进。杜副主任经历了红色代码和尼姆达爆发、监测的全过程,他重点向记者讲述了尼姆达病毒的袭击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直面尼姆达     
9月19日的尼姆达病毒传播速度之快,让人实在是吃惊不已。尼姆达是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蠕虫病毒,以README.EXE为附件。此病毒创建染毒文件.eml和.nws。感染尼姆达后,蠕虫会把用户C盘设为共享,在刚络中进行传播。如果操作系统是Windows 9x,病毒会利用Outlook的漏洞,通过预览自动执行电子邮件中的附件。在这种情况下,蠕虫将自身复制到Windows\System目录下,生成具有隐含属性的文件load.exe。另外,蠕虫将修改SYSTEM.INI,增加一行  相似文献   

14.
PC虽然是高科技产品,也会遇到种种麻烦。比如4月26日发作的CIH病毒,仅在我国就造成了10亿元以上的损失,许多公司的业务被迫中断,个人日积月累的存储资料也在瞬间化为乌有。有一项调查表明,用户数据丢失的主要原因中,43%是因为病毒,21%是因为系统瘫痪,4%是因为电源中断。显然,“数据安全”是用户购买和使用电脑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但要真正实现“数据安全”却并非易事。个人可移动存储设备及解决方案的领导厂商——艾美加(Iomega)公司近日提出的“安全PC”新概念,找到了通往“数据安全”的捷径——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的基本思路是防患于未然。文美加为适应企业及个人用户需要而设计生产的Zip软驱和盘片、Jaz活动硬盘和盘片等产品在数据备份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01年,超过94%的文档将大于1.44MB,现有的一般  相似文献   

15.
新闻视窗     
“为什么大多杀毒厂商只在意发布病毒码的速度而不在这之前提供更多信息?若等到病毒码公布,类似尼姆达这种15分钟就可以遍布全球的黑客型病毒 早让我大受损失了”面对众多用户的疑问,全球市值最高的反病毒厂商趋势科技昨天发布全新的企业安全保护战略EPS。 在尼姆达病毒现身之前 计算机病毒的流行是具有时效性的,只要防毒软件厂商一公布病毒码,病毒就会逐渐销声匿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安装防毒软件  相似文献   

16.
病毒防疫站     
病毒名称:W32.Nimda.A@mm(尼姆达) 病毒危害: 病毒介绍:该蠕虫病毒主要通过Email传播,当用户收到带毒邮件,病毒会利用系统漏洞自动运行,即使是只阅读或预览邮件。它会在已感染的计算机上创建一个网络共享,并以超级管理员的  相似文献   

17.
最近发作的新病毒,如红色代码、尼姆达和求职信等,与以前的病毒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因此有人认为,病毒技术的更新使得现在计算机用户即便小心翼翼,也难逃“中毒”厄运。病毒技术在进步,新病毒在核心技术、攻击方式、传播方式上及破坏性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2001,(30)
本刊讯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中心的张健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互联网研讨会”上透露,中国首次进行的计算机病毒疫情网上调查显示,中国有高达73%的计算机曾遭受过病毒感染,而且多次感染现象非常严重,这表明中国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工作依然严峻。 此次调查是在国家信息化办公室以及公安部的领导下,于今年4月15日至5月25日间进行的,国内绝大多数病毒防治厂商均参与了此次调查。 他指出,在所有被病毒感染的计算机用户中,有59%的用户被感染次数超过3次,只被感染过一次的比例仅为26%,重复感染率相当高。 张健表示,从…  相似文献   

19.
IE漏洞病毒逐个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去年尼姆达病毒开始,新病毒广泛的利用了IE的Ifarme漏洞在用户预览或打开信件的时候自动运行,这种入侵方式大大的降低了用户中毒的门槛,使得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在之前广泛传播的爱虫,Sircam还只是利用社交工程诱使用户点击运行病毒。分别用了一个月和两周的时间才传播到全球范围,而尼姆达和求职信病毒只用了三天和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不说IE的Ifarme漏洞在这其中“居功至伟”,这类利用IE漏洞的病毒从去年到今年层出不穷,给我们平时的上网生活与工作带来诸多危险,让我们现在就来逐个认识此类病毒并为防范新病毒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0.
去年下半年爆发的红色代码(CodeRed)和尼姆达(Nimda)病毒,彻底打破了以往病毒与黑客“井水不犯河水”的规律,使病毒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红色代码和尼姆达等病毒以蠕虫行为与黑客相结合的方式,在网络上瞬间繁衍变种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