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宇  林进峰 《广东建材》2007,(2):110-111
水源热泵在某些住宅小区受到青睐.一些大型居住小区已在实验水源热泵在住宅中的应用.所谓水源热泵,就是用水取代空气作为冷却介质来割冷割热,其系统形式如高静压管道机形式.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制冷(热)效率较高,制冷(热)稳定,特别是冬季割热消除了其它风冷形式冬季机组难启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研究热回收型水源热泵的实际应用。简述某大科学装置项目低温制冷冷却系统、空调冷热源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的情况,提出回收低温制冷冷却系统排热的水源热泵方案,比较季节供冷供热型、冷凝热回收型和单供热型这 3 种热泵机组蒸发器水管连接方式的优缺点,并明确符合冷却系统工艺要求的接管方式。通过计算分析证明,选用的热回收型水源热泵系统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与节能减排效果。这些可给热回收型水源热泵在类似项目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种土壤蓄冷与双级热泵集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恩  高涛 《暖通空调》2007,37(11):40-42
结合蓄冷技术和土壤源热泵技术,提出了一种土壤蓄冷和双级热泵集成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双工况制冷机组和水源热泵机组构成。介绍了该集成系统制冷、蓄冷和供热的工作过程,并指出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尹航  朱能 《煤气与热力》2006,26(1):56-60
探讨了校园建筑冷、热负荷的特点,介绍了适用于校园建筑供暖、供冷的冷热源。结合某工程实例,研究了以水源热泵机组作为冷热源的水源热泵系统,针对校园建筑冷、热负荷特点,修正了冷热负荷。分析了水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环保性及校园建筑采用水源热泵作为冷热源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李铁雄 《暖通空调》2003,33(6):127-130
介绍了自控仪表在多机组分体空调、水冷冷水机组水系统、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水源热泵机组中的应用和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煤矿矿井水的水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源热泵技术是一项新兴的节能空调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山东某煤矿利用矿井水作水源热泵系统的冷热源,为矿区的建筑物供冷和供暖。本文对照传统的燃煤锅炉加电制冷方案,进行了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某分布式水源热泵区域供热项目近几年来的实际运行工况出发,对影响分布式水源热泵区域供热系统的能耗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同等容量的锅炉房供热系统相比,分布式水源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提高了82.6%.本文对影响分布式水源热泵区域供热系统的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输送半径在10公里之内的源水输配能耗约占系统总能耗的8%.二网水力不平衡问题可以造成能耗提高约20%.热泵机组的运行调节方案以及机组配置对能耗水平的影响约10%.  相似文献   

8.
以华北地区某数据中心作为研究对象,数据中心需全年供冷,供暖期为了有效利用数据中心余热,为周边住宅供暖。通过电、冷、热逐时负荷分析并结合不同季节用能需求,提出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4个子系统:燃气冷热电联供子系统、水源热泵供冷热子系统、间接水冷自然冷却子系统、电制冷子系统。设计能源站供能方案及工艺系统流程。非供暖期白天时,开启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供应数据中心全部用电负荷及能源站部分自用电负荷,能源站不足电负荷由市政电力补充供应,发电余热通过余热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供应数据中心部分冷负荷,不足冷负荷由电制冷机组补充供应。非供暖期夜间时,数据中心及能源站用电均由市政电力提供,冷负荷首先由电制冷机组提供,不足冷负荷由水源热泵机组补充供应。供暖期时,数据中心及能源站用电均由市政电力提供,水源热泵机组供应住宅建筑全部热负荷及数据中心基础冷负荷,不足冷负荷由间接水冷自然冷却系统补充供应。根据工艺系统流程,配置主要设备并制定运行策略。能源站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24 a,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水源热泵机组变工况运行特性,以重庆市和成都市为例计算了采用月平均水温进行选型的热泵机组在全年水温变化情况下所能提供的制冷、制热量.结合不同规模办公建筑、酒店建筑、商场建筑3种典型公共建筑全年逐时空调冷、热负荷的分布特点,分析了热泵机组在最不利水温下的制冷、制热量与建筑负荷侧需求的关系.在分析其全年制冷期和制热期的不保证时间和保证率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取水温度设计值.  相似文献   

10.
用于空调系统的冷(热)水机组大体可分为水冷、风冷冷水机组,水冷、风冷热泵型冷热机组。针对工程设计建设中选用哪一种机组的问题,系统地叙述了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组成、特点,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系统控制等问题,以期推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我国的更好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