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1)
谈话法是班主任对学生开展思想工作最常用的沟通方法。与学生谈话交往时,班主任的语言表达尤其重要,和谐谈话气氛、找准谈话时机、选择谈话语言,才能解除学生心理顾虑,缩短心理距离,共创最佳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2):83-85
不少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学生中通常采用谈话的方法,但谈话也是一门艺术,如若使用不当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谈话中要讲究一些方法和艺术,切记“六忌”,与学生沟通情感,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达到理想的教育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29)
谈话的艺术就如演奏竖琴,琴弦被拨弄才能够奏出音乐,用手按住才不能发声,即能够听与被听。因而,谈话和沟通要想具有艺术性,需要学会倾听与被倾听,简而言之,教学工作者要想沟通具有艺术性,就要耐心倾听别人的心声,同时让学生能够倾听教师的心声。为此,小学班主任作为新时代的班级管理者,需要掌握好沟通艺术,才能建设良性的班级氛围。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6)
谈话是中国人固有的传统,从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电视节目榜的揭晓,谈话节目的主持风格成为了中国电视的新标识。谈话主要注重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一旦在沟通中产生某种相互契合的因素,谈话的目的便可达成。在电视媒体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人们在电视节目中呼唤那些更具有人情味和存在感的东西。提升节目的互动性,是电视在技术社会中对人本观念的回归。谈话节目是电视节目一种常见的形式,电视谈话节目不仅给受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交流沟通的平台,同时因为谈话节目的话题和内容的社会伦理功能的发挥,在社会中影响了很大一部分人,从而在受众心目中树立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媒介形象。正因如此,不同类型的谈话节目吸引不同的受众群体,而这些受众对电视谈话节目的热衷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
<正>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产生误解、出现冲突、进而形成对立情绪,这是教育的常见现象,如果能得当处理,有时未尝不是一种教育契机,成为班级建设的一个良好切入口,成为班级健康成长的又一个"节点"。如何得当处理这种矛盾,最终化干戈为玉帛?有如下几法。1、先跟后带——通过建立和谐谈话气氛化解矛盾如果两个人的谈话没有交集,就会与谈话的初衷渐行渐远,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所以要实现与科任教师的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5)
<正>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教育的艺术在于走进学生的心灵。大多数学生是通情达理的,但个别学生也会出现钻牛角尖、转不过弯的情况。实际上,只要教师找准适当的时机、场所,能心平气和地和学生谈话,学生是很好沟通的。作为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呵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尊严。尊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2)
对于"谈话",很多人都会简单地理解为彼此的对谈,或者是以谈话的形式发表意见。在教学中的谈话,就是用谈话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素质,促进他们知识与思想的发展。利用谈话,让教师的思想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细节紧密结合,形成无话不谈的良好师生关系,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变生活态度,树立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8.
谈判的力量     
《Planning》2015,(4)
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碰到各式各类的学生和家长,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去协调去沟通,如何顺利地解决好各种问题?除了细心耐心,我们还需要什么?我们面对学生和家长需要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并为之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同时需要一定的谈话技巧,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谈话的技巧作一点阐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36)
教师在谈话教育前要明确谈话目的,做好充分准备。在谈话过程中应注意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相应的谈话方式;要尊重学生,注意教师形象与表情;语言要亲切,说理要透彻,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就一定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使谈话产生神奇的效应,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职学生学情的分析,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建筑设计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4个沟通措施:与自己沟通、与学长沟通、与同学沟通、与校友沟通,以此来培养学生兴趣、盘活课堂、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