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磷酸三丁酯络合萃取含酚废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磷酸三丁酯、三烷基胺为络合剂,分别采用苯、甲苯、正辛醇、煤油作为稀释剂对含酚废水进行络合萃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磷酸三丁酯一甲苯混合溶剂对含酚废水进行萃取具有相当高的分配系数;同时探讨了络合萃取技术处理含酚废水工业化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络合萃取法处理含酚废水技术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介绍了络合萃取法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工作。实验研究及工业实施的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工业含酚废水络合萃取工艺是可行的、有特色的。采取这一技术,可以通过单一萃取操作使废水含酚量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创造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络合萃取法对煤制气高浓度含酚废水的资源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和煤油为稀释剂,对煤制气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含酚废水进行了络合萃取处理,并用氢氧化钠溶液为反萃取剂对负载有机相进行了反萃取。分别研究了废水pH、TBP体积分数对萃取及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对反萃取的影响,并对萃取和反萃取过程中有机相的重复使用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废水的pH为3~6时,萃取率可达90%以上,CODCr去除率达到80%以上;当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4%~10%时,反萃取率可达80%以上;TBP-煤油有机相可在萃取和反萃的过程中多次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4.
酚类物质不利于废水的生化处理.在废水进入污水站生化处理前,需要对其中的酚类物质进行预处理.采用磷酸三丁酯作为络合剂、正辛醇作为稀释剂处理苯酚和硝基苯酚类废水,研究了温度、pH、萃取剂/废水比对萃取的影响以及萃取剂的再生情况.结果为优化条件下:废水pH=4.0、温度为30℃,萃取剂中磷酸三丁酯与正辛醇质量比为1:3,萃取...  相似文献   

5.
络合萃取法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我院自行研制的新型高效萃取剂--HLE处理水杨酸工业废水,一级萃取率>99.5%,反萃率>99%,分配比达100以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磷酸三丁酯-柴油在处理高质量浓度含酚废水时的最优化条件.在25℃、TBP含量为30%、pH值小于7、油水比1:1(体积比)的条件下,处理效率达98.7%.该萃取条件同时对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8%和80%,为后续处理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7.
以磷酸三丁酯(TBP)作萃取剂,正辛醇作稀释剂,络合萃取处理邻异丙氧苯酚(OP)废水中的酚,考察了p H、稀释剂配比、油/水相比和反应温度等对OP废水中挥发酚萃取效率的影响,并对酚进行了反萃取分离回收。实验结果表明:在p H=3、温度为30℃时,用含5%TBP的正辛醇萃取,萃取率达93%;再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于45℃,按体积比1∶1反萃取,酚回收率达90%,B/C由0.10提高到0.35。  相似文献   

8.
王吉坤  李阳 《化工进展》2020,39(12):5309-5315
研究了磷酸三丁酯(TBP)-正辛醇萃取煤气化废水中的酚。实验考察了TBP浓度、温度对萃取过程中分配系数的影响规律,确定了萃取产物的结构组成及反应焓变,通过液液萃取模型理论建立了TBP萃取酚的分配系数模型,且以煤气化废水为实验水样验证了分配系数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TBP浓度越大,萃取分配系数越大,当TBP体积分数由10%增至50%时,萃取分配系数由17.6增至61.4;温度升高,萃取分配系数降低,温度由30℃升至70℃时,萃取分配系数由42.9降至34.7;TBP浓度对萃取分配系数模型有影响,且平均相对误差控制在1.14%;温度对萃取分配系数模型有影响,且平均相对误差控制在0.87%。通过模型预估及实际实验值的对比,该萃取分配系数模型在预测煤气化废水萃取分配系数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MK型高效络合萃取剂,对实际工业高浓度含酚废水进行络合萃取处理,结果显示,MK型络合萃取剂对酚类物质具有良好的萃取性能,并对萃取温度、萃取p H、相比、萃取级数等萃取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MK型络合萃取剂萃取脱酚工艺。实验研究表明,MK型络合萃取剂对废水中的单元酚和多元酚都有较好的萃取效果,最佳萃取条件为:pH=6,温度30℃,相比1∶1~1∶4,萃取级数2级~4级。  相似文献   

10.
含酚废水是来源广泛而危害严重的工业废水。随着钢铁、炼油、石油化工、塑料合成纤维等工业的发展,含酚废水的种类与数量日益增加,这些废水毒性很大,如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妥而排入江河就会严重污染水源,给人民健康、农业以及渔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酚类物质的萃取回收也可以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目的。一、脱酚方法及萃取脱酚法的特点目前对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有磺化煤法,活性炭吸附法,化学沉淀法,化学氧化法,活性污泥生化法,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等多种。工业上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往往需要用多种方法,几套设备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1.
络合萃取法对含胺类有机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络合萃取法对含胺类有机废水进行了中试研究,探讨络合萃取技术处理含胺类有机废水的工业化的可行性。中试结果表明,采用络合萃取法对含胺类有机废水进行萃取,具有相当高的COD去除率,废水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实验要求,并且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操作方便,该技术可以应用于生产中,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含酚废水的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着重分析了Fenton法处理含酚废水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含酚废水的回收性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金凌  管玉江 《辽宁化工》1999,28(3):182-184
工业含酚废水的处理技术有很多种,本文对其中能在处理废水使其达标排放的同时又能回收酚资源的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4.
萘磺酸类有机废水的络合萃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络合萃取法对萘磺酸类有机废水进行预处理。选用了三烷基胺(7301)、三辛胺作萃取剂,用NaOH、KOH、NH3.H2O作反萃剂,分别进行萃取与反萃实验,确定了最优良的萃取与反萃体系。同时,研究了萃取剂与稀释剂比例、废水pH、油水比以及萃取温度对废水萃取效果的影响及反萃时碱液的最佳质量分数和油碱比。  相似文献   

15.
《广东化工》2021,48(12)
采用智能离心萃取系统萃取高浓度含酚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油水相比、萃取级数和转速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Central–Composite实验设计探究了萃取剂比例、油水相比、萃取级数和转速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并优化最优工艺参数。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加大油水相比有利于苯酚的去除,4级苯酚去除率为99.99%,最优转速为2800 r/min。通过响应面分析发现各因素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顺序为萃取级数油水相比萃取剂比例,转速对萃取影响不显著;在最佳条件25%N235-25%TBP-50%磺化煤油,油水比3︰1,转速为3200 r/min,级数为2级逆流操作,苯酚去除率达99.99%。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中小型企业含酚废水处理的新工艺。该方法采用过氧化氢作氧化剂 ,金属盐硫酸亚铁作催化剂 ,氧化处理后的微量酚废水循环使用 ,可作为瓦楞纸箱粘合剂的防腐剂和防潮剂。  相似文献   

17.
络合离心萃取法在高浓度含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络合离心萃取法在含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该方法的采用,解决了高浓度含酚废水处理这一技术难题,与传统的工业处理方法相比,投资省,占地面积小,设备操作弹性大,消耗低,不但降低了环境污染,而且可回收废水中的酚重新利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处理含低质量浓度(50~500mg/L)酚的废水的PSB活性污泥法,处理含中等质量浓度(1000mg/L左右)酚在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含高质量浓度(30000mg/L)酚的废水的萃取法。  相似文献   

19.
工业含酚废水离心萃取脱酚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离心萃取机处理含酚废水,考察温度、相比、流量、碱液浓度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该含酚废水处理的最佳操作条件。两级逆流萃取最佳操作条件为:温度为70℃,相比(O/A)为1∶3,总流量为500 m L/min;三级逆流反萃取最佳操作条件为:温度为70℃,相比(O/A)为20∶1,总流量为250 m L/min。经过处理,酚的萃取率达到了99.44%,余水中酚的质量浓度降至18.05 mg/L。利用该工艺方法处理含酚废水,不仅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同时也解决了现有设备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大大减少了废水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20.
甲苯硝化废水含有十几种芳香族硝基酚类物质,治理难。江苏淮河化工总厂根据络合萃取原理,选择了QH-1溶剂作萃取剂,选用HL-230型离心萃取器为主体设备,对该种废水作四级逆相络合萃取,三级逆相反萃取处理,出水含酚浓度为0.7×10^-6,脱酚率达99.9%,COD去除率达80%,出水呈淡黄色。萃取剂经反萃可循环使用。总投资70万元,处理1吨废水费用为12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