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7)
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赏心悦目的教学中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在有效的课外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古今中外名篇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进而提高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4)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还要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2)
做一个有品位的人,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日积月累的培养与积淀,而语文课是培养学生文化品位的重要阵地,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场所。所以试图从书法、经典阅读、诗文散文的欣赏及拓展阅读等多个角度入手,详细探究了培养小学生文化品位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
<正>课外阅读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道德和审美的发展,能塑造人的精神世界。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从优秀书籍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能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得到熏陶。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对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呢?我认为,课外阅读指导应包括: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习惯的形成以及阅读结果的评价等多个方面。首先,应该关注的是读什么。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关注,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提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自然与审美""审美与教育"这数者之间的逻辑"链条"。而审美教育是指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应该多方实践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1,(28)
语言和文字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语文是我国进行语言和文字学习的重要手段,素有"百科之母"的美誉。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发挥名著阅读的这种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很多教学研究和尝试。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和提高名著阅读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4)
语文作为一门既具工具性,又具人文性的综合性基础学科,教师应从其自身特点出发,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当前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话题。文言文是祖国文化中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一朵奇葩,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珍宝,是人们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素质的重要精神食粮。要从文言文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文化知识储备,面对学生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教师必须有新意、有创意地处理教材,才能把创新的教法变为创新的学法,给学生开辟多种创新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有广泛学识,有崇高审美情趣,有创新意识的有用人才。鉴于这些认识,谈下对韩愈的一篇文章《马说》的处理情况。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8):20-21
作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8个任务群之一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它区别于一般消遣性或为学术研究的读整本书,有着课程标准的规定性,必须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属于教学性阅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能有效地培育以言语为起点的兼及思维、审美与文化的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获得言语经验,养成良好的言语品质、思维品质,形成基于正确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2)
核心素养时代的美术教学需要使学生具备独特的思维方法,在生活中捕获信息,培养审美感悟力;在剪贴添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在拓宽学生的视觉体验思路的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鉴赏品位;使其观察细节,更加深入地思考,进而为学生埋下创意的种子。该文论述美术教学如何找到核心素养的落脚点、培养点并进行若干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