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儒家伦理角度,从"三纲五常""理想人格"及"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祠祀建筑文化进行伦理解析,认为中国传统祠祀建筑文化中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行为规范及所涉及的各种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1)
教育的"气质"直接召唤与要求家校共同"有机"在一起,这得以可能的核心向度在于二者的"我—你"信任。然而,时下家校信任却面临着"我们彼此不信任"乃至"我们不能在一起"的困厄。此种境况难免遵循着"道德信用危机—伦理信任危机—文化信心危机"的演化路径。家校间的彼此"失信"缘由在于:部分家校个体道德信用的缺失、家校"个人主体性"的最大化、家校伦理"信任半径"的短化及家校间所关联部分制度"零度空间"的存在。家校信任的破冰之旅应注意从展开各自道德个人提升的自我救赎、致力个人主体性向依存性信任根据的转变、走出伦理信任半径短化的孤岛,以及在其他方的助力下共力澄明制度零度空间"暧昧"的关系几个"破冰点"来肇始。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3)
伦理道德的本性是"精神","精神"是伦理型文化与宗教型文化的共同话语,由此可以建立起文明对话的话语平台。"‘精’—‘神’"的二元构造使其概念地内在理想与现实、普遍性与民族性相矛盾,于是建立一种关于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体系,寻找其"中国气派"便必须而必然。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体系是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与法哲学的统一。黑格尔所建立的"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的伦理道德的"精神现象学",揭示了伦理道德的形上真理,然而它只是西方精神史的历史哲学表达,并在法哲学层面"头足倒置"。伦理世界中的中国话语是"国—家"伦理实体,"中国气派"是"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的精神哲学规律所造就的伦理世界的"亲和";生活世界或"教化世界"的中国话语是"内圣外王"的权力伦理与"义利合一"的财富伦理,"中国气派"是对国家权力"为政以德"的道德诉求和对财富"为富不仁"的伦理批判,呈现为对生活世界的道德警惕和伦理紧张;道德世界的话语体系是"义利—理欲—公私","中国气派"是"求诸己"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超越。伦理世界的亲和、生活世界的警惕与紧张、道德世界的超越,三者构成的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体系和精神哲学形态的"中国气质"和"中国气派"就是:伦理乐观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4.
泰式民居历史悠久、特征鲜明,其中的建筑伦理文化最为独特,这与泰州历史中的社会环境和人文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建筑伦理为研究对象,以泰州唐代至清代的社会环境和人文历史为背景,从民间对生活伦理的基本理解、平民儒学学术思维的广泛浸润、"百姓日用"的建筑审美标准这三个角度出发,试图探索泰式民居建筑伦理思想产生的根源,阐明泰式民居文化的本质与内涵,这对传承优秀建筑文化,彰显城市文化特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讨现代家居"中式风格"美学意义,除了了解传统文化,还要理清"家"与"居"的美学内涵。"家"是人文伦理环境,"居"则是生态生活环境;二者合而为一,就是家居美学的基本精神。文章从传统文化因子中解读现代家居文化传承问题。希望以此来探讨当前家居设计本土化趋势,引发关于中国特色家居美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秦红岭 《华中建筑》2012,(7):177-181
该文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所体现的礼乐精神、中和品格、比德理念三个方面,探讨了传统建筑审美的伦理向度,提出中国传统建筑占主流地位的建筑审美理想总是与伦理价值相依相伴,以建筑艺术的审美伦理化为旨归,具有浓厚的伦理品性,这是中国传统建筑审美的重要特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1)
当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改变了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同时为儒家伦理的实现带来了巨大挑战。李泽厚以"文化心理"的"情-理"结构解释儒家伦理与中国人的关系,但这一结构在当下却面临着超越知识分子规划的巨大解构。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说,强调中国人要对自身的文化传统有"自知之明",这可以为我们今天应对挑战、实现儒家伦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当代的文化与伦理建设,可以将"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自觉"作为分析中国实际的方法,强调其方法论意义。我们应抱着一种既不复古又不全盘西化的态度,找寻儒家思想的当代定位,实现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而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1,(1)
<正>国庆是举国欢庆、祝福祖国的重要时刻,中秋是阖家团圆、共享天伦的传统节日。2020年,国庆与中秋相遇,"家"与"国"在时间上的相连、文化上的相牵,更让人有家国之思,感家国之情。国泰民安,家国团圆,来之不易。在刚刚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国人民经历了一段非凡的历程。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亿万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手牵手、心连心,唱响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大合唱。歌曲《国家》唱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家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国是万家平安的保障;国家以千家万户为重心,百姓以爱国爱家为美德。理解了这样的家国伦理,理解了这样的"家国社会",才能理解面对疫情,为什么中国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什么中国人民能勇敢逆行、舍生忘死,能同心同德、和衷共济,能主动隔离、阻断病魔。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5)
<正>曾建平,1967年生,江西新干人,哲学博士,二级教授,国务院特贴专家,兼职博士生导师,现任井冈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主要从事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方面研究。。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环境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伦理学会副会长、江西省伦理学会会长,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先后16次被评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鉴定工作认真负责专家。  相似文献   

10.
对施工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施工项目人力资源从劳动管理、工资管理和激励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劳动管理和激励机制为重点,提出建筑企业应对员工实行以"人"为主导因素的人本化管理方式,特别指出要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和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重视雇佣伦理,构建组织文化和心理契约的合理缔结,培养员工的组织归属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