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0)
本文从英汉语比较的视角,分析《红楼梦》,以及杨宪益译本中拟声叠词的翻译情况。通过分析省译、改译、音译以及音译加意译四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发现音译加意译更优于其他三种,可以在今后的小说翻译中进一步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1):243-244
本文选取了《傲慢与偏见》王科一与孙致礼的两个中译版本,拟以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为理论指导,结合原作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于翻译规范的遵循,对两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并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5)
文化误读在文学翻译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文章通过对被誉为"美国第一部自然主义作品"的《街头女郎玛吉》的译本的分析,重新审视了翻译工作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主观性问题以及译文读者期待视野对其主观性的影响。文章指出译者应将原作的意图鲜明并且完整的传达出来,避免不必要的漏译、误译或者编译;同时译界应更全面、更公正地审视误读现象,进而促进翻译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8):209-211
孔唐·丹白准美于18世纪创作了《水树格言》。迄今为止,国内外对《水树格言》的英译仅有两个版本,分别是国内的李正栓译本和国外的美国译本。目前,国内学界有对李正栓译本展开研究的,美国译本尚未被评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从翻译风格、译文忠实性和文化传递三方面对两个英译本进行分析,以期让目标读者对不同的英译本有更深入的理解,让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4)
在翻译中,不同的历史语境、文化经验,往往造就同一原作下风格各异的译本。诗歌凝聚着本族文化精粹,其翻译往往有着更加难以跨越的宽度,原诗审美内涵总会因此有所变形。译诗传递的文化信息与原诗之间的距离包含了原语和译语文化之间一定程度的张力,造成了原诗和译诗间相映成趣的翻译审美机制。美国诗人朗费罗的诗作"A Psalm of Life"《人生颂》曾被认为是第一首汉译英诗。清末董恂在驻华公使威妥玛"阐释性"译本的基础上裁以七言绝句,读来诗味十足。但传统翻译批评往往对这首经过中外合作的译诗多有苛责,认为其率意发挥,脱离原文。文章拟从宽广的文化视野出发,研究董恂七言诗体译本,探索文化张力在诗歌翻译中创造的巨大空间,对董恂译作做出新的历史界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4)
功能翻译目的论由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德国,翻译策略和标准应根据原文本以及译本受众的不同而不同。歌曲翻译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很少受到译界的重视,学者们对与歌曲翻译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本文以薛范奥斯卡金曲的译本为基础,结合目的论探讨,试图提出目的论视角下英歌汉译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
中国古诗英译是当今翻译界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由于翻译家们不懈的努力,对于中国古诗的英译已经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译本。然而由于语言本身的特点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于古诗的翻译总是不能完全的传达原诗的音、形、意美。比较鉴赏杨宪益和孙大雨两位翻译家对李白诗歌"蜀道难"的翻译,我们发现两种译文各有千秋,但就诗歌的"三美再现"而言,杨译本在充分诠释原诗意义的基础上更好地向读者传递了诗歌的意境之美;尽管如此,缺憾仍是有的,这要归咎于古诗英译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4)
译诗,译的不仅是"诗意",还有"诗味"。本文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拟从画面静动、语言风格、着眼角度、文体形式四个角度对林黛玉柳絮词《唐多令》的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译本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词作原有"诗味",探索在诗词的翻译过程中"诗味"的传递。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4)
本文通过比对《红楼梦》杨译本前八十回回目英译与"有正本"和"庚辰本"等版本的相关文字,认为杨译本基本上以"有正本"为底本,参考了"庚辰本"和"程本"。从而证明,在杨译底本问题上,外文出版社的出版说明有一定可信性,新华社有关消息不一定可靠,吴世昌文章也不完全可信,同时也说明了杨译底本问题的复杂性,并指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5)
合作翻译是汉语文化典籍外译的重要译介模式之一。本研究对中外翻译史上典型的汉语文化典籍外译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各自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生态翻译学中的"平等和谐"伦理原则,提出为了保证汉语文化典籍外译本顺利为译语读者所接受,同时促进东西方文化平等交流,应积极鼓励外籍译者与精通外语的中国学者合作翻译汉语文化典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