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董吉林  申瑞玲 《现代食品科技》2008,24(10):1022-1025
对油菜蜂花粉多糖和总黄酮的提职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油菜蜂花粉多糖和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90℃、pH值为5、料水比1:8(m/V)时提取1.0h,油菜蜂花粉多糖得率为25.12%,提取率为81.55%;选用95%乙醇作为溶剂,料液比1:7(m/V),在70℃水浴中提取1.5 h,油菜蜂花粉总黄酮得率为3.32%,提取率为94.80%.本研究采用方法工艺简单,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速剪切技术(High-speed Shear Dispersing Emulsifier,HSDE)提取油菜蜂花粉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提取次数、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及高速剪切机转速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在温度55℃,转速19000r/min,料液比1:10的条件下,以90%乙醇为溶剂提取1次,时间为15min。  相似文献   

3.
油菜蜂花粉蛋白的分离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菜蜂花粉为研究对象,根据溶解性的不同,从中分离出了水溶性蛋白、醇溶性蛋白、碱溶性蛋白及盐溶性蛋白,并对各蛋白组分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蜂花粉中主要蛋白为水溶性蛋白,占其干重的7.35%,其次为醇溶性蛋白3.65%,盐溶性蛋白和碱溶性蛋白分别占2.50%和2.24%。4种不同溶解性的油菜蜂花粉蛋白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各蛋白组分的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OH.和O2-.的清除能力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4种蛋白抗氧化活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水溶性蛋白>醇溶性蛋白>碱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因此,油菜蜂花粉蛋白质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剂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乙醇提出、水沉淀,并结合大孔树脂富集、乙醇洗脱等方法进行破壁油菜蜂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获得较好结果.花粉总黄酮的转移率可达70%以上,提取物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大于50%.采用柱式分离、有机溶剂分步洗脱等方法从提取物中分离出芦丁、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四种单体黄酮,经核磁共振结构鉴定证实的有芦丁、槲皮素、山奈酚等三种.同时,采用富集、洗脱等方法分离出β-谷甾醇、β-豆甾醇等两种生物活性物质并经核磁共振结构鉴定证实.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油菜蜂花粉酶解破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卢挺 《食品科学》2002,23(8):126-127
采用复合酶制剂对青藏高原油菜蜂花粉进行破壁处理,效果颇佳。方法具有作用时间短(12h左右),破壁率高(≥90%)等优点。破壁后花粉内含营养物质释放充分,各项感官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芝麻中脂肪酸成分的GC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取黑芝麻和白芝麻两个品种,研碎,用甲醇和氯仿提取脂肪,将提出的脂肪甲基化,并用TLC分离纯化甲基酯,纯化的甲基酯通过100m×0.25mm的GC毛细管柱来测定脂类中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芝麻中主要含有10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成分,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38.888%,40.041%,主要为油酸,其含量分别为38.616%,39.759%;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4.695%,44.545%,主要为亚油酸,其含量分别为44.026%,44.119%.同时还发现有少量的共轭亚油酸的存在.分析表明,黑芝麻和白芝麻的脂肪酸组成相近.  相似文献   

7.
8.
杨洁  陈纯  邢建军  刘睿 《食品科学》2010,31(22):273-278
以湖北大宗油菜蜂花粉为材料,对其中微量特征成分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鉴定。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优化提取工艺,通过响应面分析和岭嵴寻优分析,确定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采用HPLC-DAD 以及HPLC-MS 对酸解后的提取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油菜蜂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为体积分数76% 乙醇、料液比1:30、超声波时间33min,超声波温度为51℃。蜂花粉中总黄酮含量的理论得率为2.12%,实际得率为1.89%,实测得率达到理论预测值的89.15%。HPLC-DAD 以及HPLCMS分析结果证实油菜蜂花粉中可能含有9 种黄酮苷元。其中可以推定的黄酮类物质是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和柚皮素。可为识别蜂花粉的植物来源,鉴别真伪提供研究方法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油菜蜂花粉为原料,研究其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活性成分。采用乙醇提取油菜蜂花粉,经不同溶剂萃取,通过诱导BPH模型小鼠研究不同萃取物抗BPH活性。利用各种色谱柱分离,并利用~1H-NMR、~(13)C-NMR、~(135)DEPT-NMR鉴定化学结构。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显著抗BPH活性(P0.05)。分离纯化得到了6个单体化合物鉴定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十八碳-9Z,12Z,15Z-三烯酸甘油酯、3'-甲氧基-1'-十八碳-9 Z,12 Z,15 Z三烯酸甘油酯、十八碳-9 Z,12 Z,15 Z-三烯酰基-N-乙基甘油醚、2'-甲氧基-1',3'-十八碳-9 Z,12 Z,15 Z-三烯酸甘油二酯、α-亚麻酸。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以油菜蜂花粉及其蜂粮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评价并比较二者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油菜蜂粮的水分、还原糖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蜂花粉(p<0.05),灰分、蛋白质和总黄酮含量显著低于后者(p<0.05);油菜蜂花粉及其蜂粮中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蜂粮总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EA/TAA)显著高于蜂花粉(p<0.05),分别为37.80%和34.74%;油菜蜂花粉和蜂粮的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最高,分别为33.81%、33.50%,不饱和脂肪酸中亚麻酸含量最高,分别为32.42%、38.22%,差异显著(p<0.05)。油菜蜂粮是一种优质的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营养源,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原料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法优化油菜蜂花粉核苷类成分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油菜蜂花粉核苷类成分的提取条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先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油菜蜂花粉核苷类成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料液比的优化范围,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蜂花粉核苷类成分的提取工艺。结果:3因素的优化范围分别为40~60min、45~65℃、1:60~1:80(g/mL)。结论:最终优化条件为提取时间53min、温度60℃、料液比1:70(g/mL),该条件下,油菜蜂花粉中核苷类成分总提取量为(705.2±0.006)mg/100g。  相似文献   

13.
以油菜蜂花粉及其同种植物源的蜂粮为原料,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自由基清除两种体外抗氧化方法,评价并比较油菜蜂花粉及其蜂粮水提物和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依次为蜂花粉醇提物、蜂粮醇提物蜂粮水提物蜂花粉水提物,其中蜂花粉及其蜂粮醇提物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分别为0.204 mg/mL~0.290 mg/mL和0.094 mg/mL~0.167 mg/mL,二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2种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蜂粮水提物、蜂花粉水提物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进一步证实蜂花粉及其蜂粮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其在抗氧化功能性食品等领域的开发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柚子种子油的提取工艺及其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益群  肖丽凤 《食品科学》2008,29(3):438-440
本实验研究了索氏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柚子种子油,探讨了不同条件对柚子种子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对不同方法提取的种子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柚子种子油中含有多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是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其相对含量在90%以上,且不同提取方法对柚子种子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高鲲  张红城  董捷 《食品科学》2011,32(20):99-103
蜂花粉营养成分丰富,并多存在于花粉粒内部,花粉壁的存在限制了蜂花粉的开发和利用。结果表明:采用复合蛋白酶处理花粉,获得最佳破壁效果时的条件为:pH8、48℃、时间48h。并在此条件下利用比表面积、粒度分析、Zeta电位、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蜂花粉破壁进行表征评定,从不同角度反映酶法在改善花粉细胞通透性上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粉碎后的油菜蜂花粉用去离子水提取,经大孔树脂AB-8色谱柱粗分离,再用MCI-GEL色谱柱和ODS-B色谱柱分离,TLC薄层法检测纯度,最终得到3个化合物。经1H-NMR,13C-NMR和135DEPT-NMR鉴定分析,3个化合物分别为:鸟嘌呤核苷、腺嘌呤核苷、胞腺嘧啶脱氧核苷。这3种核苷类化合物是首次从油菜蜂花粉中分离、鉴定的核苷类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