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在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的基础上,成功地合成了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专用低粘度双马来酰亚胺基体树脂CDR-9418,并研究了该树脂的成型加工工艺。结果表明,该树脂体系完全满足RTM成型加工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概述了苯并噁嗪树脂在耐热性、韧性、阻燃性、介电性能等方面的改性进展,然后重点阐述了苯并噁嗪树脂在预浸料、RTM、拉挤成型等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中的应用进展,介绍了苯并噁嗪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和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了苯并噁嗪树脂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张卓  杨威  颜丙越  褚崴  尹立  张翀  陈新 《绝缘材料》2020,53(4):89-94
基于流体体积函数方法建立了高压绝缘拉杆真空辅助树脂浸润纤维过程的树脂、空气两相流模型,论述了气泡缺陷成因并进行可控工艺参数分析;构建了接近真实的绝缘拉杆单胞细观和微观几何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并通过Fluent软件完成了树脂、空气两相流模型的求解;对单胞细观和微观的树脂、空气两相流动及气泡缺陷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可控工艺参数与气泡缺陷的关系,并进行工艺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当温度为50℃时,毛细数在0.007~0.008,浸润效果最好。基于数值模拟的工艺参数制备绝缘拉杆,其虹吸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符,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实际浸润工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沸点新型活性交联单体及引发阻聚体系研制出一种电机散嵌绕组专用改性聚酯亚胺浸渍树脂。该树脂不含有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热稳定性好,能低温快速固化,固化挥发份极低,是一种新型环保无溶剂树脂。树脂固化后具有优异的电气及力学性能。制作了电机绕组通电加热模拟试验装置,电机绕组模拟通电加热工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通电加热工艺比普通浸渍工艺挂漆质量高,改性聚酯亚胺树脂比传统树脂更适用于通电加热工艺。  相似文献   

5.
提高叶片类产品铸造精度工艺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预测大型铸钢件生产中经常出现的变形及尺寸偏差等铸造缺陷,进而优化工艺,降低铸造成本。通过对水轮机叶片的铸造工艺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掌握在铸件凝固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进而优化工艺参数。依据大量的实验数据,获得铸件变形的规律,并验证应力数值模拟的准确性。通过对典型铸件工艺的数值模拟和验证研究,实现了数值模拟技术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避免了工艺设计的盲目性,缩短了新工艺的设计周期和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6.
王金吕  吴静 《发电设备》2008,22(1):64-66,69
利用热力耦合三维刚粘塑性有限元模拟技术对汽轮机钛合金叶片锻造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以实际锻造工艺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锻造工艺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进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对钛合金叶片锻造工艺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在塑料加工工业的广泛应用,使得塑料制品技术在创新中得到飞速进步,塑料从原来的注射、挤出、吹塑、模压、手糊、喷涂、铺层单纯工艺,发展到现在的缠绕成型、反应注射成型(RIM)、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的复合型工艺.比如:撑杆跳高的篙竿就是纤维缠绕成型制成;比赛用自行车架是碳纤维反应注射成型而成;传统的铁井盖被复合塑料--树脂传递模塑成型所代替.随着塑料加工工艺的进一步成熟,其制品性能将得到空前的加强,制品用途将更加广泛.本文主要阐述纤维缠绕成型制成的热固性增强塑料管在双重绝缘电机上代替传统包塑轴绝缘的工艺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N.N′,N′一四烯内基二一米甲烷二胶、改性剂、才避剂及二米中烧双马来酸亚肢为主要原利合成了一类新型的耐高温双马来献亚胶共聚树脂。考察了共聚树脂及共聚树脂溶液的贮存稳定性、共等权指的固化行为、以及团化物的热复稳定性。探讨了共聚树脂在高性能复合材料、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以及高温绝缘侵清淡导项城应用的前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继电器磁极芯零件的加工工艺,在构造出坯料和成型零件的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利用DEFORM-3D软件对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并先后进行了两次工艺实验,找出了合理有效的基于冷锻成形技术的加工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瑞典NOVCAST铸造分析软件在实际生产中优化铸造工艺和铸件质量分析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首先分析了自动铺放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上海电气于2016年收购德国宝捷自动化公司最新研制的自动铺放设备的技术特点;然后对纤维自动铺放技术与树脂传递模塑技术的工艺流程及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分析了纤维自动铺放技术的铺放头结构、工艺流程、及铺放路径规划等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开展甩负荷试验与数值仿真的研究,建立过渡过程仿真数学模型,同时基于历次试验结果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针对柘溪水电厂~#8机组的仿真计算及试验研究表明:通过对数学模型及计算参数的修正,能够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说明可以通过计算分析机组在各典型工况下的甩负荷过渡过程,确保其满足调节保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电力电缆隧道火灾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成为威胁城市电网安全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电力电缆带电燃烧的机理至关重要。由于实际的电缆隧道长达数十公里,很难进行全尺寸的带电燃烧实验,因此数值模拟是目前研究电缆隧道火灾的重要方法。介绍了模拟电力电缆燃烧的2种数值模型:区域模型和流体动力学模型,重点介绍了两种模型的原理和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模型和流体动力学模型在电力电缆带电燃烧的数值模拟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目前电力电缆火灾的数值模拟模型主要关注的是火灾引发后的动态过程,未将电力电缆的电气失效过程与火灾的发展过程联系起来,电力电缆带电燃烧的数值模型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电力系统频率动态过程的重要手段是基于数值仿真的方法,但多次事故后仿真复现表明,采用现有的模型及参数无法准确描述实际电力系统的频率动态过程,仿真结果与实测轨迹之间存在明显偏差。文章首先基于WSCC系统,分析不同参数对频率动态过程的影响趋势,并基于东北电网网架结构和实测数据,在复杂多机系统中验证从WSCC系统得出的不同参数物理特性结论。基于实测轨迹并参考参数的物理特性结论校核频率动态过程仿真模型和参数,提高频率动态过程的仿真精度,对于整定低频减载方案,克服以往保守的运行方式等方面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拟谱方法对三维湍流混合层的流场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描绘了流场展向涡和流向涡的演变过程以及混合层的三维发展情况,对展向涡和流向涡的结构在演变过程的拟序特征进行了分析.为了验证混合层湍流直接数值模拟(DNS)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将流场的模拟结果与前人的实验进行了对比,定量对比了流向涡湍流脉动速度和混合层涡量厚度等流动量.数值计算与前人实验的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直接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CaO高温脱硫过程数值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采用一种全新的CaO颗粒数学模型对高温条件下CaO颗粒的脱硫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该模型采用随机漫步方法所生成的三维立方体结构的数学模型。根据高温下CaO吸收SO2生成CaSO4的反应分为表面化学反应阶段和以离子扩散为主的产物层扩散控制阶段的原理,将气体分子运动论理论用于孔隙数学模型,对3种具有近似孔隙率和内表面积却具有不同孔隙分形维数的CaO颗粒模型的高温脱硫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能够定性地反映CaO高温脱硫的过程,其结果同现有的文献报道符合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17.
电力系统中长期过程具有非线性、强刚性的特点,其仿真时间框架长,与电力系统机电暂态过程相比,中长期过程对数值积分算法的数值稳定性、收敛性和计算效率的要求更高。针对此问题,将隐式梯形积分法和多步高阶隐式Taylor级数法进行组合,提出新的组合积分算法。在机电暂态过程采用隐式梯形积分法,在中长期过程采用多步高阶隐式Taylor级数法。算例仿真与分析结果验证了新组合积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600 MW超临界锅炉的主要设计参数,分析了新型燃烧方式燃烧系统的设计特点,建立了炉内过程数值模拟模型,在同类型机组进行了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通过不同工况数值模拟结果对比,探索该型燃烧方式的燃烧调整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环栅喷淋泡沫塔欧拉–离散相模型三相除尘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欧拉(Euler)多相流模型与离散相模型(discretephase model,DPM)对脱硫除尘实验装置内部的气液固三相流流动进行三维湍流数值分析。在Euler坐标系中采用双流体模型来表述气液两相的相互耦合,同时在拉格朗日坐标系中考察颗粒的运动,把烟尘颗粒对气液两相的影响耦合于双流体模型中。通过对流场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实验验证,得出此数学模型的可行性;分析脱硫除尘塔内部流场流动,得出气液固三相流特征,为脱硫模拟及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得出脱硫除尘塔除尘效率与颗粒粒径、进气风速、喷淋液气比等参数的相互关系;得出脱硫除尘塔进出口压差与烟气流量、液气比、烟尘浓度等参数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