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压器中压侧负荷分配不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升群 《广西电力》2009,32(6):39-40
通过分析钦州供电局灵山变电站1号、2号主变在中压侧并列、低压侧分列的运行方式下,1号主变中压侧出现负荷分配不平衡的原因,得知此种运行方式下低压侧负荷对中压侧负荷分配的影响,在中压侧负荷远大于低压侧负荷时才能采取此种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2.
智能电网中,为调控电网峰谷期间的用电量,提高负荷用户效益,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负荷调控方法。以用户侧与电网侧为博弈主体分别构建负荷模型、负荷效益模型及电网侧效益模型。设计了基于博弈机制的电价调控策略,通过多轮动态调整博弈双方的收益,协调用户侧与电网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在负荷与电价的双重约束下,通过CPLEX求解器计算负荷用户收益结果与电网负荷调控结果。算例表明,相同数据条件下,与改进粒子群算法相比,所提调控方法的负荷侧支出减少了0.95%,网侧支出减少了6.14%。验证了该方法可在有效调控电网峰谷期间负荷的同时,保证用户侧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3.
《电网技术》2021,45(10):3803-3812,中插2
通过负荷侧灵活性资源的协同可有效促进系统的碳排放降低与低碳经济运行,针对于电热联合系统日前调度问题,建立了一种热负荷弹性与分时电价需求侧响应协同促进碳减排的电热优化调度模型。为有效挖掘负荷侧灵活性资源的协同潜力,在系统的热负荷侧综合利用采暖建筑用户热负荷弹性,同时于系统的电负荷侧引入分时电价需求侧响应相协同。模型的综合优化目标对应考虑结合系统运行燃料成本、系统弃风惩罚和系统碳交易成本以安排电热联合系统的调度计划。算例仿真表明,通过电热负荷侧采暖建筑用户热负荷弹性与分时电价需求侧响应的协同可有效地降低系统碳排放并促进系统低碳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4.
马永翔  李凡   《陕西电力》2021,(11):89-96
将负荷侧弹性负荷资源作为电力市场交易的产品,开展负荷侧弹性负荷跟踪电力系统电量供需平衡的交易市场机制与模式研究。首先结合负荷侧弹性负荷用电规律定义了弹性负荷资源并构建了汇聚负荷弹性资源的架构,设计负荷侧弹性资源参与交易的申报、出清流程。其次,根据电力市场原则,提出了负荷弹性资源跟踪电力系统电量供需平衡优化模型,设计了交易的原则、机制以及效益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负荷弹性资源跟踪新能源发电出力波动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需求侧电力负荷预测精度,针对需求侧自身特点,提出了基于负荷特性的改进短期负荷预测方法。依据需求侧负荷特性与属性聚类算法结合的方法完成两级需求侧负荷分类,并使用优化改进粒子群优化径向基神经网络(MPSO-RBF)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LS-SVM)等算法建立短期预测模型进行负荷预测。利用该方法对某工业园区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并与实际用电负荷数据和利用传统预测模型以及单一模型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预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表明,基于负荷特性的改进短期负荷预测方法是有效和实用的,既能得到准确的负荷预测结果,方便需求侧用户就地进行各类负荷针对性调控,又方便管理者宏观掌控需求侧用户负荷情况,有效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作为系统惯量主要来源的常规机组不断被替代,负荷侧惯量占比持续提升,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目前已有负荷侧惯量估计方法较为简单,其估计结果误差较大,不能满足系统运行管理的需求。基于惯性资源统计,提出了一种负荷侧惯量估计的精细化统计修正方法。从负荷侧基础元件的惯量分析入手,基于基本负荷单元的惯量建模,给出了各种典型负荷模式下的负荷侧惯量估计表达式;面向负荷侧分布式电源接入场景,分析其对惯量估计的隐藏效应,针对表后电源具有与不具有惯性环节两种情形,给出了负荷侧惯量估计的统一修正公式。依据IEEE标准系统搭建了仿真系统,分别对包含与不包含表后电源两种情形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得负荷侧惯量误差均不超过5%,验证了所提惯量估计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将参与用户侧管理负荷分为两类:可平移负荷和随机负荷,建立了基于负荷平移的用户侧负荷管理数学模型。运行周期分为谷、平、峰3个时段,在分布式电源经济出力及用户侧负荷优化调度协同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用户侧负荷平移的以微网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的微网经济运行模型。利用线性逼近法将非线性目标函数简化,采用最佳保留策略选择算子,通过改进遗传算法对上述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验证了遗传算法的适用性和该模型的有效性,考虑用户侧负荷平移的微网较不考虑时的成本降低了4.01%,表明微网分布式电源和用户侧负荷协同优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调度侧配电网负荷数据分析进行负荷性质辨识与用户侧用电感知、失电影响评估的方法。利用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负荷数据,首先通过基于时间序列趋势的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求解馈线负荷曲线与典型负荷曲线的隶属度,判断馈线负荷性质;然后利用用户侧多维系统中历史数据,通过基于用电量积分的概率谱方法,分析线路负荷异常波动对应的用户侧实际用电感知及故障影响。实际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根据调度侧负荷数据分析,正确辨识配电线路的负荷性质,精准评估用户侧失电影响,建立配网运行数据与客户用电感知之间的实时映射,辅助配网调控人员根据用户需求开展方式调整与故障处置。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兼容需求侧资源的负荷预测新方法,其基本思路为“自上而下细分负荷,自下而上叠加计算”。该方法的主要步骤为确定预测范围、对用户进行分类、识别各类用户的各种需求侧资源、定量分析预测期内各类用户各种需求侧资源对负荷的影响效果,通过多层次叠加技术测算得到预测区域内考虑需求侧资源的最大负荷。基于此,构建考虑需求侧资源的负荷预测模型。以某110 kV变电站中某条线路的覆盖范围为仿真算例,结果表明,考虑需求侧资源影响后电网规划中的负荷预测结果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可中断负荷是需求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能源紧缺的背景下,应用可中断负荷实施需求侧管理,能缓解供电紧张的局面和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总结需求侧管理和可中断负荷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分析在我国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支持环境和技术支持措施;结合广东电网的负荷和电源建设情况,提出可中断负荷管理流程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传统配电网电力负荷需求侧响应模型存在负荷配置效率较低、协调性较差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云边融合的电力需求侧负荷协调配置方法。采用云边融合技术融合配电网云数据库中心、边缘节点以及边缘域数据,对配电网负荷的类型进行分类,设置配电网储能配置目标与约束条件,将其作为前提,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配电网储能配置目标函数,构建配电网负荷需求侧响应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具有理想的配置协调性,电力需求侧负荷利用率更高,验证了该文研究构建的配电网电力负荷需求侧响应模型的应用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两起110kV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录波,对比并计算分析得出,负荷侧中性点不接地时,负荷侧非故障相母线电压仅与故障点靠电源侧的Z_0与Z_1的相对大小有关;负荷侧中性点接地时,负荷侧非故障相母线电压的变化不仅与两侧的综合正负零序阻抗大小相关,还与N侧背后的零序阻抗Z_(NS0)和K点靠N侧的综合零序阻抗Z_(N0)之比有关。  相似文献   

13.
探讨系统各因素对单端电源双回线路负荷侧纵联距离保护承受过渡电阻能力的影响。对一起220 kV系统单端电源双回线路负荷侧纵联距离保护拒动事件进行分析,并以数值化的方式分析线路互感等因素对负荷侧距离元件承受过渡电阻能力的影响。线路互感、有源侧零序阻抗、无源侧零序阻抗的变化均不会对负荷侧纵联距离元件承受最大过渡电阻能力产生明显影响,有源侧运行方式是影响负荷侧纵联距离元件承受最大过渡电阻能力的主要因素。该结论可为优化纵联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供用电》2017,(7)
为充分利用用户侧资源,提高居民负荷在电力系统调度中的参与度,主动配电网中负荷主动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基于负荷预测和发电预测,通过智能用户终端实现用户交互,采集用户用电信息和用电偏好,分析负荷特性,优化用户能效,将居民负荷纳入配电网调度范围,实现了主动配电网中负荷的主动管理,使负荷侧和供电侧实时互动。负荷主动管理系统目前在贵阳示范现场投运,试验数据表明,通过主动管理用户侧负荷,能够有效降低负荷峰谷差,提高新能源消纳率,促进电力资源合理配置,改善电网运行曲线,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和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系统中对电压敏感的负荷不断增多,用户侧的负荷低压释放问题越来越突出。系统在发生故障而采取低压减载措施的同时,用户侧负荷出现的负荷低压释放将增大系统中的负荷切除总量,导致负荷切除过多,故障后恢复电压过高的不利结果。本文通过对电网用户侧各负荷的低压释放特性的研究,建立了考虑负荷低压释放特性的综合负荷模型,分析负荷低压释放对低压减载影响的机理,通过对10机39节点系统仿真,分析低压释放对低压减载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用户侧负荷低压释放量、负荷低压是否延时释放以及延时释放时间将对低压减载策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国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国合220 kV开闭站及国奥双回线承担着向蒙古国奥尤陶勒盖(OT)项目送电的任务。对国奥双回线进行多种运行方式潮流计算,分析不同运行电压和负荷情况下国奥双回线的供电能力。针对在OT侧负荷较低时国合开闭站运行功率因数偏低问题,从电网电压、OT侧负荷大小、功率因数、补偿容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按照OT侧负荷大小分阶段控制OT侧负荷功率因数的控制策略,即在OT侧负荷较低时,通过控制OT侧功率因数,吸收一部分由线路充电功率产生的无功功率。通过计算,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度,须在负荷预测当中考虑到需求侧管理因素。结合上海市电力公司常用的负荷预测方法,提出了基于模型参数修正的负荷预测间接修正方法和把需求侧管理量作为负荷形成直接输入变量的负荷预测直接法,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潮流计算模型分析了电网小负荷运行方式下发电机进相运行与负荷侧无功补偿对电网网损的影响机理,得到了发电机发出无功功率和负荷侧无功补偿容量对网损的灵敏度表达式。利用Dig SILENT/Power Factory对IEEE-9节点系统中发电机进相运行与负荷侧无功补偿对网损的影响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两种调压方式都能降低电网网损,但负荷侧进行无功补偿时网损更低。  相似文献   

19.
针对离相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壳侧发热故障导致系统负荷电流极度不平衡问题,建立离相GIS壳侧电磁环流计算模型,研究了GIS壳侧设备发热故障引发负荷电流不平衡的内在联系,并正确制定设备消缺措施。模拟设备发热故障,分析GIS壳侧发热对电磁环流及负荷电流的直接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磁环流模型能准确验证GIS壳侧实测环流及确定负荷电流不平衡的主要原因;采取负荷转移策略可以在保证系统输送功率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及时消除设备故障并解决系统负荷电流极度不平衡问题,使得发热温度从253℃降低到29.4℃,最大不平衡负荷电流从107.2 A降到20 A以下。  相似文献   

20.
针对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采用基于拟蒙特卡洛(quasi-Monte Carlo,QMC)模拟的场景分析法生成风电出力初始场景,选取考虑风电预测误差较大的极限场景实现场景缩减。在不同的风电出力场景下,兼顾发电侧与需求侧柔性负荷的双侧协调配合,提出了计及柔性负荷的安全约束机组组合模型,实现了可削减负荷、可平移负荷以及可转移负荷3类柔性负荷的分类调度。通过对不同场景下10机系统的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了需求侧柔性负荷调度对系统的经济成本、负荷峰谷差以及弃风量的影响。在考虑风电不确定性时,需求侧柔性负荷调度对提高系统经济性、缓解负荷高峰期用电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有利于增加风电的消纳,降低弃风电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