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风机隔振设计的关键——确定合理的系统隔振效率和保证风机隔振后自身振动不超过限值,并着重分析了风机隔振后自身振动的控制标准和方法,适用于离心风机的隔振设计,对轴流风机及罗茨风机隔振设计也有参考价值.一、风机隔振的必要性风机是旋转式机器,其旋转部件高速旋转时不平衡质量产生的离心力就是风机的振动扰力,其力幅P_0.可用公式(1)计算:  相似文献   

2.
浮筏隔振技术已在船舶的减振降噪中取得显著的进展,对于大型船用设备的浮筏隔振装置,需要使用较多的隔振器来承担设备重量,且隔振效果也欠佳。为改善大型船用设备浮筏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节约隔振器成本,以船用柴油发电机组为隔振对象,比较气囊型隔振器和橡胶型隔振器的特点,提出四种浮筏隔振系统方案,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四种方案进行仿真分析,采用振级落差法对各方案隔振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双层气囊浮筏隔振系统方案的隔振性能更为优越,方案优化后可以有效减少隔振器的使用数量,能够充分解决大型设备的隔振问题,为以后大型装置浮筏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型浮筏隔振系统中的筏架(中间质量)是隔振系统振动传递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使筏架前几阶模态频率避开隔振系统的低频特征频率是提高隔振系统低频隔振效果的关键。本文大型隔振系统为例,着重分析大型隔振系统筏架的上、下层支承边界特性对其前几阶模态振型和频率的影响,为提高大型隔振系统的低频隔振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型浮筏隔振系统筏架耦合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型浮筏隔振系统中的筏架(中间质量)是隔振系统振动传递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使筏架前几阶模态频率避开隔振系统的低频特征频率是提高隔振系统低频隔振效果的关键。以大型隔振系统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大型隔振系统筏架的上、下层支承边界特性对其前几阶模态振型和频率的影响,为提高大型隔振系统的低频隔振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机械加工车间设备类型探讨设备基础的建造和安装设备的车间地坪问题.对独立基础的尺寸、配筋、基础隔振、设备基础之间或设备基础与建筑物基础之间的位置关系、设备安装固定的方式进行阐述.详细分析了机床的隔振措施及隔振沟的设计,讨论了设备基础的位置关系,并给出了机床的安装固定方法及各种方法适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为选取某型动车组的牵引电机冷却风机及隔振系统,分别对两组隔振器及两种冷却风机进行台架试验,根据试验所测得的加速度响应信号,计算出相应的风机的振动烈度及隔振器的加速度传递率,选取隔振效果较好的一组进行装车,并进行线路运行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运行工况下风机的振动烈度和加速度传递率随运行速度及加载工况的变化关系,从时域和频域角度分析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结果表明,隔振器隔振效果良好,满足动车组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钢炼铁厂一烧结车间五台主抽风机均采用豪顿华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双吸式风机,弥补了风机的多种不足,成为全国大型钢铁企业的烧结、环保除尘主要生产设备。为了将风机的设计能力和优良工作性能尽显出来,本文通过浅析主抽风机的点检维护与故障排除,以延长风机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对安装有三台机组的大型复杂浮筏隔振系统进行研究.对筏体和浮筏隔振系统进行了有限元建模.接着对各种支撑条件下的筏体和完全组装好的筏体进行了模态测试和分析,得到了筏体在不同状态下的模态参数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模态控制的角度来看筏体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反作用轮微振动引起卫星成像质量下降问题,依据反作用轮微振动特性,设计了一种汇聚式六自由度被动隔振系统。隔振系统通过弹簧刚度设计降低系统整体模态频率,结合高阻尼特性的锰铜合金作为隔振元件材料来提高振动能量衰减。首先,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考虑刚度对隔振性能影响,设计不同结构参数弹簧进行对照,分析弹簧径轴刚度比与系统基频关系,并确定最佳隔振结构参数;其次,利用有限元法分析隔振系统模态及振动传递特性,讨论各自由度下振动抑制性能;最后,搭建Kistler微振动试验平台对隔振前后的反作用轮微振动进行测量,分析与验证隔振器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隔振系统在六个扰动方向和中高频范围内隔振效果显著,在1000 Hz主频振动处隔振效果超过40 dB;在0~2500 r/min转速内F z方向上最大振动幅值的减振百分比达到92.42%。  相似文献   

10.
在充分研究干式净化除尘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转炉生产现场环境.综合对比分析研究,选用WinCC/S7-400系列大型计算机,以光纤以太环网通信系统解决转炉生产除尘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小中间质量对复杂系统隔振效果的影响及最优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传递矩阵法分析了弹性底座、非对称多支承复杂系统的隔振效果,揭示了小中间质量对具有一个对称面的复杂隔振系统的影响规律,应用优化方法探讨了复杂隔振系统的逆设计问题。最后由计算机确定系统的最佳设计参数,并给出各种传递输出量的性能曲线,为解决非对称系统隔振设计问题提供了一种理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空气弹簧隔振器在舰船上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是空气弹簧漏气往往造成隔振平台姿态倾斜或者高度下降,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以及隔振性能.因此,检测漏气情况以及保持平台姿态平稳是空气弹簧隔振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由于大型设备的空气弹簧隔振平台结构往往非常复杂,很难建立其精确的数学模型,常规的依靠精确模型的控制策略在这里无法奏效.文中分析了空气弹簧漏气对隔振平台姿态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漏气快速检测方法,利用模糊控制理论对空气弹簧隔振平台的姿态控制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空气弹簧隔振系统姿态模糊控制技术是完全可行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与分析了150t转炉风机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证与优化,包括理论计算、测试、及方案提出与具体改造,最终解决了风机系统的各方面问题,并进行了总结,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4.
涡桨发动机一般采用隔振系统将发动机安装于安装框架上,由安装框架与隔振装置组成的涡桨发动机安装系统的传递特性的测试及分析对于涡桨发动机的减隔振安装设计有重要作用。以某型涡桨发动机安装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专用的发动机假件用于模拟发动机质量、惯量、各安装接头位置和结构形式,专用的隔振系统(减振器及安装框)将各安装构件进行安装,专用的固定装置将发动机隔振系统及发动机假件固定在承力墙上。并采用静动联合加载技术在试验室环境下模拟发动机推力及振动载荷,得到发动机刚体模态与安装系统隔振效率。结果表明:在1阶通过频率处,除滚装状态外,发动机5个自由度方向的隔振效率均在80%以上;侧向/垂向激励下,该隔振系统减振器隔振效率均超过80%,符合相关标准及型号需求。同时,本文形成的试验及分析方法可指导后期外场台架试验研究,并为型号研制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纺纱厂对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不同要求、每个车间都装有空调送风系统.由于风量需求大,所以广泛采用轴流风机为送风设备.这种风机运行时,虽然动力消耗小、但风机本身产生的噪声较高、一般在100dB以上.该噪声从设在车间内的回风窗向车间内辐射,危害操作工人健康,并从设在车间外的进风口向室外辐射、污染了环境,危害了临近的办公室和居民区.  相似文献   

16.
基于Riccati不等式的微动隔振平台鲁棒性能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辨识参数存在摄动的精密隔振平台系统的鲁棒性能控制器设计问题,基于参数摄动系统的鲁棒性能与Riccati不等式解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一类参数摄动系统的输出反馈鲁棒性能控制器设计方法,将鲁棒性能控制器设计转化为参数确定的辅助系统的一般输出反馈鲁棒控制器求解,计算较方便.通过对单自由度微动隔振平台的仿真分析表明,空气弹簧支撑隔振平台虽能隔离地基的高频成分,但对低频成分以及台面直接干扰的隔振效果不好;采用所设计的鲁棒性能控制器,闭环系统能够在不确定参数较大的摄动范围内有效隔离地基的低频振动,而且对台面直接干扰和量测噪声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非线性隔振系统的有效隔振频率区间要求越过跳跃区间,大于向下跳跃频率.然而,在跳跃区间内,当系统响应振幅位于幅频曲线的非共振支上时,系统具有隔振效果,问题在于如何将振幅保持在非共振支上.当初始条件或激励频率变化使系统响应幅值位于共振支时,提出利用最优时延反馈控制将幅值从共振支切换至非共振支.时延反馈控制虽然使系统处于混沌状态,但振幅得到了充分降低.待混沌状态稳定,且系统状态位于趋向于非共振支的流域中时,撤除反馈控制,系统将恢复简谐振动且振幅最终落在非共振支上,实现了在跳跃区间内的有效隔振,从而拓宽了非线性隔振的频率区间.通过数值仿真计算,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证实了基于最优时延反馈控制和准零刚度的非线性隔振系统适用于低频隔振.  相似文献   

18.
双层浮筏隔振系统中,筏体结构对隔振效果的影响重大.针对不同的筏体结构, 在MSC/PATRAN中建立浮筏的有限元模型,并且分析其固有振动特性、隔振效果,为隔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非线性阻尼、非线性刚度隔振系统效果评价问题,引入功率流作为评价非线性隔振系统的关键参数。水平弹簧提供负刚度使得隔振系统具有高静态低动态刚度特性,水平阻尼提供系统的非线性阻尼。运用谐波平衡法分析系统强非线性振动的功率流,探讨非线性刚度和非线性阻尼对隔振系统功率流的影响。研究表明,非线性刚度能够拓宽系统隔振频带,非线性阻尼能够保持较优高频隔振性能。最后,在单层隔振基础上,展开双层非线性隔振系统功率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中每一层非线性刚度的加入均可以有效拓宽隔振频带,降低高频处功率流传递率。系统中每一层非线性阻尼的引入均可以降低第一阶共振峰峰值,得到更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多层隔振技术是隔振降噪一项重要技术,而功率流的研究方法也是目前评价隔振系统隔振效果的重要方法.本文搭建了一个三质量双层隔振系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功率流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机组激励的情况下,输入系统的功率流曲线、传入中间质量的功率流曲线及传入另一机组的功率流曲线均与理论计算值较为吻合,完成了对多层刚体隔振系统功率流理论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