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钢铁工业是能耗的大户,占国民经济总能耗的12%左右,因而引起人们的特殊关注。近二十年来,由于能源危机的冲击,钢铁冶炼节能技术得到不断发展,使其能耗大幅度下降,见图1。钢铁工业能耗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氧气顶吹转炉炼钢逐步代替了平炉炼钢,广泛采用了连铸技术及过程自动控制,实行了能源管理。平炉炼钢的能耗为4000MJ/T钢,(MJ=10~焦耳、指单一炼钢方法的能耗)而氧气转炉炼钢仅约650MJ/T钢。模铸钢锭开坯的能耗约1200MJ/T钢,而连铸坯的能耗仅为300MJ/T钢。可见,钢铁生产工艺的每一个 相似文献
6.
节能减排是我国工业生产部门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钢铁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因其工业规模巨大、污染严重和耗能多而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北京科技大学从建立生态化工业的角度,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在“煅烧石灰一氧气转炉炼钢”这条工业链上,存在着大量的资源能源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氧气转炉中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的新方法,一改几十年来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 相似文献
8.
9.
一、概况1·1 基本情况上海的转炉炼钢,解放时只有私营日亚钢厂生产侧吹酸性转炉钢,解放后,亚细亚钢铁厂(上海机械总厂前身),上钢一厂先后亦建立侧吹酸性转炉,至1956年上钢六厂建成碱性侧吹蜗鼓型转炉,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套操作制度,1957年以后,酸性转炉由于原料条件限制而停产,陆续建成上钢三厂一转,二转;一厂二转,三转,上钢五厂转炉车间,限于当时没有供氧条件,均采用侧吹碱性蜗鼓型转炉,使上海的转炉成为主要的产钢方法。1966年上钢一厂三转炉首先改建为30T×3的氧气顶吹转炉车间随后各厂转炉均改氧气顶吹,目前上海有四个氧气顶吹转炉车间,共12座转炉270公称吨位(宝钢除外)。见表1。1·2 上海转炉钢的产量质量品种上海的转炉钢产量一直占全国首位,到1983年,上海累计生产了转炉钢5000万吨。近几年在各转炉车间轮流大修改造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 贝塞麦(1813~1898年)是英国工程师和发明家,首创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发明了贝塞麦转炉。他生于英国的哈法德郡的查尔顿,幼年时即显示出很有机械技能和创造力。不到20岁就发明了一种机械进行邮票盖章的方法,并为英国政府所采用。但是政府对他的这一发明没有给任何报酬。所以,从那次后,他每当有任何发明时,总要设法取得专利,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发明。直接导致他寻找新炼钢法的契机,是军备和战争的需要。1851年在伦敦的第一届国际博览会上,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完全用钢铁和玻璃建筑了一座“水晶宫”供作博览会的会场,以此来炫耀它的强大工业实力。而德国在这个博览会的中央展厅却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实现转炉操作的标准化,作者利用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及模糊数学的思想,开发了转炉造渣操作专家系统,离线仿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冲天炉—转炉双联炼钢工艺山东工业大学(济南市250014)田永生AMethodofSteelProductionbyCupola┐converterTianYongsheng(ShandongPolytecnicalUniversity)铸钢熔炼普遍... 相似文献
16.
17.
文中介绍了碳化硅作为脱氧剂在平炉炼钢中的应用,并与传统的扩散脱氧剂(碳粉、硅铁粉)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用碳化硅作为平炉炼钢脱氧剂,可提高合金回收率,降低炼钢成本,而且回磷趋势减弱,对钢液增氢、回硫影响不明显。因此,碳化硅作为扩散脱氧剂在平炉上应用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神经网络在电弧炉炼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电弧炉是应用神经网络模型与数字模型、专家系统、模糊技术等结合起来控制冶金过程。提出神经网络在电弧炉炼钢生产中,有待开发基于多智能体,分布式人工智能,生产过程智能控制、智能管理、智能监测一体化的智能综合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19.
20.
一、无摇炉出钢式转炉日本川崎钢铁公司推出的无摇炉出钢式转炉主要用于以脱碳和脱磷为主的吹炼。水岛厂为消除转炉操作中兑铁水和出钢时摇炉所造成的炉衬耐火材料的加重损坏,以及出钢时钢渣易混入钢包,引起钢水回磷、增硫给二次精炼带来麻烦等问题,研究出的无摇炉出钢式转炉的构造是:将转炉的底部熔池部分向外突出设置出钢部位,在该出钢部位的底部设有可开闭的出钢口,在其上部设置用于封闭出钢口的抛砂口。在这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