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某机务段多年运行数据,用生存分析和可靠性模型,对铁路机车增压器更换与维修策略进行优化.通过分析增压器的失效模式和失效后果,根据现行的年龄更换策略,建立优化目标函数,在保证可靠性的约束下,使平均每公里的维修成本最低.分析调研数据,给出了预防性维修和事后维修成本,并用威布尔分布拟合增压器寿命分布.最终分析指出,把现行的每次中修周期对增压器进行两次更换维修的策略,调整成每两次中修进行3次更换维修,不仅能够保证可靠性,还可在中修中节省可观的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制约锅炉部件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技术(RCM)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对锅炉RCM方法的基本问题--故障模式的研究,建立了用威布尔函数表示的数学模型并解释了其物理意义,这种模型适合于工程应用。最后本文指出发展我国RCM的关键工作。  相似文献   

3.
以可靠性为核心的机车维修体制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玢 《内燃机车》2004,(6):28-29
针对我国铁路机车现行维修体制存在的问题 ,探讨如何应用以可靠性为核心的维修理论。通过分析机车部件功能故障 ,确定预防性维修工作类型 ,以及维修模式 ,建立科学的维修体制。  相似文献   

4.
发电设备RCM实施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影响RCM实施的障碍,结合我国发电企业的实际提出了发电设备RCM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法。建议在健全和完善各种先进维修技术的基础上实施RCM,通过维修评价反馈RCM分析所需要的信息,动态实施RCM;以CMMS作为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论述了建议的RCM和CBM与CMMS数据交互方式,提高RCM项目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介了可靠性维修(RCM)发展历史及石油化工生产工艺与设备特点,对茂名石化乙烯裂解装置RCM分析的工艺、设备筛分接受准则,失效模式及失效后果分析(FMEA)、失效原因、维修策略等作了详细探讨,并对RCM分析结果及意义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6.
DF11G型内燃机车维修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DF11G型机车应用技术的先进性、机车的整体性能、零部件的品质、配属规模、配属地域、投资成本、维修成本的经济性及维修资源的利用率等,以可靠性为核心的维修理论为指导,制定了“11G维修模式”;对基地维修周期的确定,从可靠性、拆检情况等方面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7.
李瑜 《内燃机车》2012,(1):1-4,23
结合机车增压器的使用特点,从数值计算和试验两方面对如何验证机车涡轮增压器可靠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有限元仿真与试验相结合来设计试验方案,不但可以减少试验的次数,增强试验成功率,更可以提前考核增压器的可靠性,提高增压器整机的结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1 问题的提出  增压器是柴油机的重要部件,也是影响柴油机工作可靠性的关键部件之一。沈阳铁路局2003年全年由于增压器故障落修300多台次,造成的机破30多件,对铁路运输秩序影响较大。提高增压器工作可靠性是摆在机务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增压器故障除了本身质量不高以外,其工作的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采取措施改善机车增压器的工作环境,进而提高增压器的工作可靠性很有必要。2 影响增压器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增压器工作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即机车柴油机废气进入增压器涡轮的温度和增压器轴承的润滑状况。以国产DF4型机车增压…  相似文献   

9.
王迁 《内燃机车》2009,(11):43-45
针对铁路提速和重载后导致的机车增压器故障破损率增加的现实,从加强增压器检修、运用和保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提高涡轮增压器运用可靠性的措施和方法,并结合检修生产实际对增压器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从而保证了机车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风电维修与设备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证了在风电行业开展RCM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吉林乾安风电场引进和推行RCM为例,对RCM在风电机组中的实施过程、成效分析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风电行业开展RCM应用推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船用低速机涡轮增压器性能,对增压器涡轮排气壳底部流道结构进行参数化,设计并开展了以效率为优化目标的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设计和增压器整机性能试验。首先,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参数组合的涡轮气动性能进行了计算,然后对涡轮排气壳底部流道结构参数开展了灵敏度分析,同时针对不同参数组结构开展了内部流场对比分析,明确结构因素对流动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对优化后方案开展了涡轮特性分析,最后在低速双燃料机平台上开展增压器整机试验验证。分析研究表明:在涡轮进气壳、喷嘴环和涡轮叶片等通流部件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涡轮排气壳排气方向轴向长度对涡轮整级效率的影响最大,优化后效率明显提升,设计点总压损失系数降低0.3874,静压恢复系数提升0.537,总静效率提升1.85%,其余工况总静效率最大提升2.4%。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涡轮增压器整机效率在主机燃油模式和燃气模式下的全工况范围内效率均有提升,最大提升幅度分别达到1.4%和2.1%,涡轮性能和增压器整机性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内燃机车运用和检修特点研制了内燃机车增压器故障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完成对柴油机和增压器转速、增压器振动、机油压力、涡轮进气温度、增压器空气出口压力6个参数的测量、显示和记录,可实时地对各种异常状态作出诊断并发出指令报警。配套的地面分析软件可对车载数据采集报警装置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问题,保证增压器的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发电设备状态检修实施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状态检修实施中具体采用何种模式关系到实施效果和这项技术在我国推广的整体性的成败。根据对国内电力企业的特点和各种已有模式的分析,提出建议采用以cbm和RCM为主的模式,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可为电厂进行状态检修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于气体发动机而言,涡轮增压器的工作环境更加恶劣,故障率较高,正确合理地使用和保养,可有效提高增压器的使用寿命。本文介绍了气体发动机的增压特点和增压器的常见故障,结合多年的使用维护经验,简要阐述了涡轮增压器在使用和保养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作为涡轮增压器的核心零件,研究涡轮增压器涡轮的结构优化尤其重要。本文对某型涡轮增压器涡轮在高转速下出现轮毂处破损失效模式的结构形式进行结构优化。首先通过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找到涡轮增压器涡轮应力集中位置,然后针对出现的大应力区进行几何优化,最后对比各优化方案,找出应力值最小并低于材料屈服强度值最优方案。本文的应力计算结果对于设计涡轮结构,提高涡轮结构强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搭建了某型低速二冲程柴油机动力涡轮复合涡轮增压器的仿真模型,对动力涡轮并联模式展开联合优化匹配。以同时考虑系统热效率、系统总功率、柴油机功率、动力涡轮功率、涡轮增压器喘振裕度全面择优的方式,寻取最优匹配点。结果表明:动力涡轮与增压涡轮联合优化匹配后,在中高工况下旁通8.55%的排气用以驱动动力涡轮,额定工况下其输出功率为134.6 kW,占柴油机功率的3.19%,系统总功率提升1.02%。  相似文献   

17.
混合涡轮增压系统是在常规废气涡轮增压器转轴上集成一个既能电动又能发电的高速电机,介绍了研制这一新型增压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样机在增压器试验台上的试验研究.等压气机流量试验结果显示:混合涡轮增压系统从功能上达到了电动/发电的设计要求,可以根据负荷调整高速电机的工作模式和功率.混合涡轮增压系统在小流量时电动的潜力大,而在大流量时发电功率大.其次,通过调整混合涡轮增压系统的高速电机功率能够拓宽涡轮膨胀比变化范围.另外,由于采用滚动轴承等措施,样机的机械效率高于常规废气涡轮增压器,试验时最高机械效率达到96%.加速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涡轮增压系统的加速时间比普通废气涡轮增压器缩短40%以上,并且高速电机的电动功率越大,改善涡轮滞后的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basic principle of optimization desig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turbine is conducted using optimization module of ANSYS and APDL in order to get the minimum turbine weight. Meanwhile, the original blade profile and flow passage are maintained, and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of the turbine are guaranteed. Considering assembly technique and cast requirement, the structure of the modified turbine is determined which can save 6.91 percent of the material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one. The modified turbine not only saved material, but also gained better effect of mass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turbine and the compressor impeller. The result can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to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turbocharger.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涡轮增压器涡轮部件进/排气蜗壳对涡轮级性能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机理,提高涡轮效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涡轮增压器中的进/排气蜗壳进行优化设计,提出进气蜗壳和排气蜗壳的优化方案,并与涡轮整机联合运算,对比分析涡轮整机的性能。结果表明:进气蜗壳主要对静叶10%叶高的来流攻角产生影响,优化方案可为涡轮提供更好的进口条件,排气蜗壳主要对动叶尾缘的载荷分布产生影响,优化方案可以增加涡轮的做功能力,进/排气蜗壳的优化设计可使整机总静效率提高1.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