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代化、国际化、本土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建筑现代化、国际化与本土化是中国建筑师面对的世纪课题。“三化”与中国建筑历史发展特点有关。建筑首先是器物文化,位于文化的外围,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有灵活性、变异性。中国现代建筑在近代出现历史性的转型、转制、转轨。历史的中国建筑单源又一元,现在是多源又多元。中国建筑现代化是必须的、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本土化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2.
对适用、经济、美观的再本土化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小虎  冰河 《新建筑》2005,(3):57-58
在信息时代对适用、经济、美观的理解应该立足于全球化所需要的融合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再本土化”过程,从“再本土化”角度具体诠释了这三个原则,指出中国建筑应警惕邯郸学步的覆辙。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建筑领域特别是在建筑文化方面引起了激烈的冲突,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地域性特征与设计方法趋同性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从哲学角度探讨建筑文化全球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提出将建筑文化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视域融合”,创造“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国现代建筑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全球本土化”与创造性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乃当今的一股思潮,在经济、金融、科技的发展方面还较易为人们所理解,但就“文化全球化”而言,从任何意义上都是不能成立的,未来世界文化的发展可能是“全球化”与“本土化”两者,冲突与妥协,互动对话的结果,论文指出本土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从3个层次上去理解传统“本土文化”并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以用于今天的实践,并以两个建筑实例作为对“创造性转化”的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5.
常青 《建筑师》2011,(3):69-81
本文是”话说建筑史”一文的修扩版[1],把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问题及对中国建筑历史的回顾,纳入建筑本土化演进的历史进程加以考察,涵盖了“中国传统建筑要义”、”中国建筑演化”、“历史观与建筑史”等三大问题.其中包括了文化地理视野、中心聚落兴衰、营造制度推定、建筑演进分期,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命题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特征趋同现象与日俱增。建筑的本土性特征正逐步消减,由此带来城市个性减弱、文化缺失、归属感降低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文章结合日本现代化进程中对传统建筑内涵的继承延续与探索实践,从建筑与环境、空间意向、材料构造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中国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建筑本土化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7.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更是艺术和文明的固化见证。当前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渗入,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建筑怎样才能继承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中国建筑在“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影响下应该如何发展?在设计中又应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地域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举世瞩目的2010年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如何利用这次契机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的特色和当代上海的文化,这便是我们在设计中所需要关注和探索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晋商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在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非景区”晋商建筑文化出现了再衰败、异质化与边缘化现象。如何避免晋商故里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陷入衰退,有必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明确乡村文化振兴与“非景区”晋商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内容,采取资源差异化,创新文化认同;满足时代需求,创新建筑风貌;新材料与新工艺,构建本土化建筑格局等策略,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顾大庆 《建筑师》2007,(2):5-15
本文试图对“鲍扎”建筑教育在中国近80年的发展历史作一个简要的归纳,以移植、本土化和抵抗这三个阶段来描述“鲍扎”这个外来的建筑教育制度在中国从最初个别散乱的实践发展为一个全国统一的教育方法,同时经历了一个以民族形式为主线的、以渲染练习为具体表现的本土化的过程,最后它又是如何在近二十多年面临变革的挑战以及继续对中国的建筑教育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与地域化的相互进退 伴随着全球化席卷而来,西方的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具体到建筑行业,全球化的一个典型和集中的表现就是今天建筑文化的国际化和城市空间、形态趋于“一体化”的现象,全球化对中国当代建筑和城市规划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正如郑时龄先生在《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城市与建筑》中所讲:“无论是北京、上海,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城市与建筑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全球化对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按照通常的概念,全球化是一个以西方世界的价值观为主体的“话语”领域,在建筑领域表现为建筑文化的国际化以及城市空间的趋同现象。全球化不是一元化,而是多元化和地域化的共存,全球化与地域化、多中心化是一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全球化对中国的城市与建筑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城市规划以及建筑设计领域内国际建筑师的参与,在城市化过程中中小城市逐渐失去了特色。在城市规划和建筑领域,一方面应当继续学习国际经验,另一方面也必须应对建筑文化的国际式冲击,保护并发展中国的城市与建筑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城市与建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全球化对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按照通常的概念,全球化是一个以西方世界的价值观为主体的“话语”领域,在建筑领域表现为建筑文化的国际化以及城市空间的趋同现象。全球化不是一元化,而是多元化和地域化的共存,全球化与地域化、多中心化是一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全球化对中国的城市与建筑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城市规划以及建筑设计领域内国际建筑师的参与,在城市化过程中中小城市逐渐失去了特色。在城市规划和建筑领域,一方面应当继续学习国际经验,另一方面也必须应对建筑文化的国际式冲击,保护并发展中国的城市与建筑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糜家栋  陈鹏 《华中建筑》2007,25(1):10-12
该文以人类学的视角重新解读全球化和地域性的概念,指出全球化是文化变迁的过程,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筑文化的地域性既是文化变迁的前提,也是文化变迁的结果,同时分析了当代中国建筑文化"地域性"尴尬局面出现的原因,并借助人类学中反思的态度,从"他者"和"自我"两个方面,深刻反思,使其走出尴尬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化与本土化冲撞下的城市景观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辰  葛少峰 《新建筑》2004,(1):38-40
在当今中国经济文化高速发展下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必然受到国际趋势的强烈影响,与本土的文化交流冲撞充分地体现在中国城市景观问题中: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三个层面归纳这些问题,并试图对其症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化认同与城市规划的终极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传庭  曹小曙  闫小培 《城市规划》2005,29(3):77-79,83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及其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在文化认同的影响下目前在中国的城市规划领域中普遍存在偶像崇拜现象,这种偶像崇拜现象导致的偶像崇拜心理影响到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也影响到与之对立的城市规划的终极关怀,中国城市规划界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与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终极关怀尚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的城市规划教育体系中应加强中国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该文首先对新时期的建筑文化危机作了阐述,认为其主要表现在于建筑市场中地域文化的失落以及大建设高潮中对传统文化的“大破坏”。文章在阐明“城市黄金时代”与城市振兴的机遇时特别指出:中国的城市黄金时代已经到来。文章认为,当前我们应开拓性地,创造性地研究中国建筑文化遗产。文章最后对“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的编繁出版有所评价--应视为近十年来中国建筑研究工作的一大进展,它必将对中国建筑研究以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17.
孙喆 《南方建筑》2004,(3):72-74
全球化环境推动了建筑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建筑化的趋同.如何在全球化环境下继承和发扬中国建筑的多样性,章做出了分析和思考:1.正确认识全球化所带来的进步;2.吸取中国传统民居的精华;3.提倡气候适应性建筑,推动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建筑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以全球化的背景,通过将上海当代建筑按照其现代性和本土性的特征,从新现代主义建筑、现代建筑的本土化、地域建筑的现代性和旧建筑再生等四个方面,结合相关建筑案例的介绍和佐证,试图展现一幅上海当代建筑图景。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指出在全球网络和消费时代,人们越来越多通过大众媒介而非亲身体验来认识建筑。相对于作为物质空间的建筑,作为大众媒介的建筑更具有独立意义。对中国当代建筑师而言,这既是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结果,也同近20年来执业环境和文化诉求的改变密不可分。文章从五个70后中国建筑师(事务所)建成作品中分别选择出镜率最高的一个人手,通过作品及其媒介化形式的分析,结合建筑师访谈,管窥这一背景下该建筑师群体的价值认同和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刘晓平 《新建筑》2009,(2):67-73
20世纪末期以来,全球化和市场化浪潮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世界,可以说,我国当代建筑设计是伴随着外来传播影响而发展的,有人甚至将其称之为“全球化冲击”。试图运用全球化理论、文化传播理论和跨文化传播理论成果探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建筑传播现象,通过阐述这些理论成果的精华,并结合跨文化建筑传播现象进行观照,初步构建认识跨文化建筑传播现象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