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微生物一化学联合脱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在脱胶工艺中。预处理时利用了高温高压预处理、微生物脱胶时微生物采用混合茵种。通过对脱胶后纤维性质的比较,说明了微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曾莹  向新柱 《纺织学报》2007,28(11):73-75
为改进苎麻脱胶工艺,采用选择平板初筛,脱胶发酵实验复筛,从60 株保藏菌种中筛选得到可用于苎麻微生物脱胶的优良菌种———An6。在以未经刮制的苎麻韧皮为主要碳源,015 %(NH4 ) 2 SO4 为氮源,添加0105 % MgSO4 ,0105 %KCl ,011 %K2HPO4 ,01001 %FeSO4 的培养液中,接入An6 ,置30 ℃下150 rPmin处理40 h左右,脱胶麻残胶率为15193 %。  相似文献   

3.
苎麻微生物脱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蒋国华 《纺织学报》2001,22(6):407-408
对苎麻微生物脱胶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确定了较佳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生物脱胶法是一种先进的脱胶技术。  相似文献   

4.
从含丰富纤维素质的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对苎麻有良好脱胶性能的微生物混合物。该混合物由3株芽孢杆菌和1株球菌组成,它们都是嗜碱性脱胶菌。该脱胶茵对苎麻有很好的脱胶效果,其最适脱胶条件为:以蛋白Ag0.5%、果胶0.5%、(NH4)2SO4 0.5%、pH8.5的种子培养液培养脱胶菌,以水和0.2%(NH4)2SO4(pH8.5)组成的脱胶液与干苎麻按1:20比例混合,以5%接种量接入种子液,37℃下脱胶3d,脱胶率达到100%。脱胶茼液反复使用4次,脱胶率仍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5.
苎麻酶-化学联合脱胶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苎麻化学脱胶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苎麻纤维可纺性能,采用酶化学联合脱胶法进行苎麻脱胶,分析酶脱胶过程中pH值、浴比、酶用量、金属离子、温度和时间对苎麻脱胶的影响,同时对浴比、酶用量、温度和时间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对苎麻进行酶脱胶、化学精练和漂洗。结果表明,苎麻在用KDN果胶酶第1步脱胶(浴比为1∶12,pH值为8.6,1 mmol/LMg2+,KDN果胶酶300 IU/g,45℃、4 h),TZ-888复合酶第2步脱胶(浴比为1∶18,pH值为4.0,1 mmol/L Ca2+,TZ-888复合酶500 IU/g,40℃,5 h)后残胶率为14.14%,进行化学精练和漂洗后最终残胶率为1.79%。  相似文献   

6.
苎麻复合微生物脱胶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L18(36)正交实验,将芽孢杆菌B2和曲霉M2两种菌株的种子液混合对苎麻脱胶,确定两种菌株联合脱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芽孢杆菌B2和曲霉M2的种子液接种量分别为6%和11%,水料比为15∶1(mL/g),脱胶初始pH值为6,温度35℃,脱胶时间50h。在最佳条件下处理后的苎麻纤维脱胶率可达到31.9%,纤维细度和纤维断裂强度均符合二级精干苎麻的标准。利用红外光谱法和电镜扫描测试分析,结果证明经过生物酶脱胶后,得到了光滑、平整、纤细的苎麻纤维,其胶质复合体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的最佳脱胶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保存的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中筛选出脱胶效果最好的菌株8-1,以培养时间、培养温度、菌液量体积比、转速做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其最佳脱胶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最大的是培养时间,其次是培养温度与菌液量体积比,转速影响最小。该菌株的最佳脱胶条件为:4d、39℃、菌液量体积比1:40、静置培养。该条件下苎麻胶质去除率达到25.94%。对菌株8-1脱胶后的苎麻单纤维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表面观察,结果表明,经微生物脱胶得到的苎麻单纤维强力比经化学脱胶后的单纤维提高43.45%,且纤维表面更光滑,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8.
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筛选及脱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并获得苎麻微生物脱胶菌种,将富集培养与稀释涂布相结合,从随机选取的几种腐烂苎麻样品中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物38株,以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聚类分析对细菌进行鉴定。利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脱胶能力相对较高的微生物9株,其中细菌6株,分别隶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1株、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2株,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2株,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1株,丝状真菌3株。以残胶率为标准,比较6株细菌综合脱胶能力,其中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脱胶能力最强,残胶率为13.82 %。  相似文献   

9.
程芬  张兴群  王云龙  王颖 《纺织学报》2022,43(12):82-87
为提高罗布麻微生物脱胶效率,采用透明圈法、DNS比色法以及16S rRNA分子鉴定等方法从新疆乌鲁木齐南山野生麻生长区土壤中筛选优势脱胶菌株,并设计正交试验将所筛优势菌株用于优化新疆罗布麻微生物脱胶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所筛7株菌具有较高果胶酶活、木聚糖酶活,低纤维素酶活,适用于罗布麻微生物脱胶的实际应用;7菌种主要为芽孢杆菌属,此外还有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和泛菌属;在脱胶液pH值为7,浴比为1∶40,摇床转速为90 r/min的最优脱胶工艺参数下,最佳脱胶方式为7菌系复合脱胶,脱胶时残胶率可降至30.45%,脱胶效果改善,同时菌株之间形成稳定的脱胶菌群,脱胶时菌种之间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会影响菌群的脱胶能力。  相似文献   

10.
苎麻化学脱胶新技术的评述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苎麻嗜碱细菌酶脱胶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苎麻以嗜碱性细菌酶脱胶,再经碱煮练,实施细菌、化学联合脱胶,并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所得精干麻质量好,可纺性好,煮练所需碱液质量分数和时间明显减少,废液对环境污染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利用筛选得到的优良菌种——黑曲霉An.6进行苎麻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摇瓶发酵培养的方法,对影响苎麻微生物脱胶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黑曲霉An.6进行苎麻脱胶的适宜条件是以未经刮制的苎麻韧皮作为主要C源,以0.4%麸皮作为附加C源,0.5%(NH4)2SO4作为N源,0.05%MgSO4、0.05%KCl、0.1%K2HPO4、0.001?SO4作为矿物源;在30℃下,150 r/min处理36~40 h左右,脱胶麻的残胶率平均为14.42%。将微生物脱胶麻用0.5%NaOH于0.1 MPa下处理30 min,精干麻的残胶率为1.33%,达到纺织工业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苎麻生物脱胶与化学脱胶精干麻纤维性能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和微观结构方面对经生物脱胶和化学脱胶的苎麻精干麻纤维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经生物脱胶后的精干麻纤维的残胶率略高于化学脱胶精干麻,但其强力增大,柔软性、卷曲弹性和表面摩擦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生物化学联合脱胶与化学脱胶相比的优越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与纯化学脱胶两种脱胶方法对罗布麻进行了脱胶试验,并利用数学的方法对两种脱胶方法得到的精干麻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比。结果表明,使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得到的精干麻的综合指标要好于使用纯化学脱胶所得到的精干麻的综合指标,且前者有用水少、废水易处理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苎麻生物脱胶后的残胶影响其后续纺纱加工.在不损伤纤维素的前提下,采用绿色环保且可回收的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水溶液对苎麻生物脱胶麻的残胶进行处理,考察w(NMMO)、温度、时间和浴比对去除苎麻残胶的影响.结果表明,苎麻在w(NMMO)=50%,70℃,浴比1∶20水浴加热60min条件下,残胶率达到最低(2.28%).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大麻根部土壤中是否存在具有脱胶功能的放线菌,采用高氏一号培养基分离纯化大麻根部土壤中的放线菌,利用平板透明圈法筛选具有脱胶功能的菌株,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手段鉴定菌种。结果表明:共分离纯化得到41株放线菌,其中菌株DM182具有较强的脱胶能力,其透明圈直径可达3.78 cm,根据菌株DM182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与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白色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albus)。因此,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放线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白色类诺卡氏菌N.albus在本地区首次筛选得到,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把苎麻常用的几种脱胶预处理方式应用于大麻,并简要分析了这几种预处理方式对大麻脱胶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苎麻纤维的改性和变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讨论了苎麻纤维性能及苎麻纤维改性原理。简要介绍了苎麻纤维改性的方法,以及苎麻纤维改性后性能的变化。指出改性后纤维的拉伸断裂强度减低,断裂伸长增加,断裂比功增加,初始模量降低,勾结强度和勾结伸长率增加,弹性回复性能增加,卷曲性能和摩擦系数增加,提高了纤维的可纺性能,纤维的染色性能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经济环保的酶法脱胶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杨博  王宏建 《中国油脂》2004,29(3):21-23
酶法脱胶为油脂物理精炼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保性能.新型微生物磷脂酶A1具有比猪胰脏磷脂酶A2更好的性能和特点,非常适合酶法脱胶的应用.应用磷脂酶A1在柠檬酸和NaOH形成的缓冲体系中,经过4~6 h反应后经一次离心分离即可达到良好的脱胶效果,完全满足物理精炼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