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阴离子改性硅油乳液的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乳液聚合法,共聚得到改性有机硅微乳液.试验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产品用于涤棉织物整理,效果良好,是一种优越的织物整理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活性染料上染尼龙66针织物的染色工艺。结果表明:在所试验的面料上染色温度为95℃,pH值为4,恒温上染时间为60分钟。在此工艺条件下,织物得色率较高,几乎无“横档”现象。  相似文献   

3.
改性锦纶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锦纶合成过程中添加特殊的改性剂,制得末端氨基含量有大幅提高的改性锦纶。研究了染色条件对该改性锦纶染色性能的影响,指出在适宜的染色条件下(染浴pH值3.5~5.0、染色温度95℃、染色时间30min、染浴中染料浓度为0.625mg/mL),可获得上染量较大、色泽纯正的酸性染料可染锦纶。同时,还发现染料浓度与纤维上染料平衡浓度关系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色差测试表明,改性锦纶的染色深度有很大提高,与未改性锦纶相比,色差明显,达到3~4级,表明改性锦纶染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王晓明 《染料工业》1997,34(5):40-43
本文从原料、化料、机械设备的性能、半制品的质量、工艺参数及条件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涤/绵混纺织物熔染色中色差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色差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原料、化料、机械设备的性能、半制品的质量、工艺参数及条件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涤/棉混纺织物热熔染色中色差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色差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闫腾 《染料与染色》2006,43(6):30-33
染色大小样色差是困扰染色生产的最主要问题.染色大小样不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小样染色工艺差异太大.本文以羊绒绞纱染色为例,主要从染色工艺方面着手,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找出影响羊绒织物绞纱染色大小样色差的最主要因素,调整出合理的工艺参数,制定出符合企业生产的优化的工艺曲线,最终达到减少绞纱染色色差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详细分析了尼龙66地毯纱间隔染色色差的成因,认为纱线的质量、纱线的张力均匀性控制、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染色工艺控制是关键的因素,并从设备、操作、纱线张力和染色等方面提出了具体防止色差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分散染料在120℃、30MPa条件下溶解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将涤纶织物在此条件下循环染色50分钟;与水介质中染色的涤纶织物进行结果比较:前者无需清洗即可获得很高的色牢度但染色深度偏低,并需25~30MPa的压力。在实验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循环压力、流量、介质均匀程度直接影响染色织物的色深度、牢度和匀染性。  相似文献   

9.
涤棉混纺织物染色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涤棉混纺织物染色技术的进展,包括一浴染色,连续染色,染色整理一步法以及氨基硅烷,苄醇等助剂在涤棉织物染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低共熔溶剂改性椰壳活性炭吸附印染废水,采用单因素方法探究出了最佳改性工艺:改性温度为115℃、改性时间为4 h、低共熔溶剂与炭的质量比为3.5∶1。最佳吸附条件为:加炭量0.2 g、pH值为5、加盐量为0.4 g。活性炭的最佳吸附率可达96.25%,改性炭对直接湖蓝5B的吸附与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相符。探索了同样条件下改性炭与未改性炭在吸附不同的时间时对印染废水吸附效果对比,改性炭在任何时间下的吸附率均优于未改性炭,吸附时间在10 min时二者的吸附率差值达到最大为13.13%。吸附率数据显示,与改性前的炭相比,改性后的活性炭对印染废水的吸附性有很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The level dyeing of fabrics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was investigated by employing an improved beam (a perforated pipe on which the knitted or woven fabric/warp is wound around). The effects of system temperature, pressure, dyeing time, a time ratio of fluid circulation to static dyeing (Rtime), different fabric layers wrapped around the beam, and the species and chemical structures of dyestuffs on leveling properties and color strength of polyester and cotton fabrics were obser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ing properties and color strength of fabrics were improved on the new beam, as well as with a favorably increased system temperature, pressure, dyeing time, and a time ratio of fluid circulation to static dyeing; while the leveling property and color strength decreased with fabric layers on the beam under an identical condition. Highly level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on polyester and cotton fabrics with disperse and reactive disperse dyes involving different chemical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研究聚乳酸纤维的染色工艺特点,探讨国内外涤/棉、PLA/棉混纺织物染色工艺技术进展,分析分散/活性染料一浴一步法染PLA/棉混纺织物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了适合PLA/棉一浴一步法染色的染料及染色方法,并对一浴一步法染色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含β-羟乙基砜硫酸酯基活性分散染料在涤-棉混纺织物上热熔染色各阶段的迁移及其存在形态.测定了染料的升华性能和气相转移.研究热熔条件对染料在涤-棉混纺织物上分配的影响及染料分子结构与分配的关系.由此提出了这类染料在涤-棉混纺织物上的热熔染色机理.  相似文献   

14.
乙二醇分离回收废弃涤棉混纺织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乙二醇(EG)对废弃涤棉混纺织物醇解分离,并对醇解工艺优化,使涤棉易于分离,实现循环利用。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EG与织物的质量配比、醇解温度、醇解时间等因素对醇解分离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当EG与涤棉混纺织物的质量配比为3∶1、过滤温度60℃以上时最利于过滤回收,较适宜的醇解温度为196~210℃,醇解时间为2.5 h。回收后的棉纤维物理机械性几乎没有损伤,可被重复利用。同时,回收的再生PET特性黏度可达0.65 dL/g以上,可以满足纺丝要求。  相似文献   

15.
硫化黑染涤/棉织物的两浴法染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固体硫化黑染料对涤/棉织物的染色工艺,讨论了硫化黑染料和分散黑染料用量、染棉和染涤的先后顺序、是否经过前处理等工艺对涤/棉织物染色深度和染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证明,使用两浴法用硫化黑染涤/棉的染色效果很好,并且可省去前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天然染料核桃青皮染色色调单一的问题,以颜色特征值和染色牢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影响染色效果的温度、时间、pH值及核桃青皮色素染液的质量浓度等因素,比较了单金属盐的不同媒染方法和双金属盐复配对纯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青皮色素染色的优化条件为:温度90oC、质量浓度71.40 g/L、染浴pH=4.0、时间140 min。核桃青皮提取液染色棉织物色谱的范围广,耐摩擦牢度好;耐皂洗牢度上单金属盐媒染是后媒>前媒>同浴>直接染色,双金属盐复配及Fe3+、Fe2+、Cu2+、Al3+、Cr6+等单金属盐媒染的耐皂洗色牢度均能达到3级以上。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棉织物内部结构未受影响,Fe3+、Fe2+、Cr6+、Sr2+、Na+和K+等单金属盐和Fe2+/Cu2+、Fe2+/Ti4+、Cu2+/Ti4+、Cu2+/Sn2+、Al3+/Cr6+、Cr6+/Ti4+和Cr6+/Sn2+等双金属盐媒染后的棉织物紫外线防护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易染色超仿棉涤纶长丝,通过对长丝性能进行检测,确定织物风格,开发出一种如丝般柔滑的超仿棉涤纶长丝织物。经检测结果表明:该超仿棉涤纶织物吸湿透气、手感滑爽清凉、抗起毛起球性能优异;此外,它还能采用常压沸染,在不使用碱减量处理的前提下达到柔软舒适的效果,低碳环保,符合当今纺织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谢宏 《合成技术及应用》2012,27(3):33-37,45
探讨了涤纶纤维染色机理和色差评价方法,初步分析了涤纶纱线、织物在聚酯合成、纺丝以及纺织染整过程中存在的色差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控制色差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用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氯漂/氯化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用活性染料/碱性染料同浴对棉盖丙复合针织物染色时,分散剂的用量、碱剂的用量、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等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 IW分散剂用量为2.5g/l时可获得比较好的分散效果,弱碱性条件下棉的色差很小,丙纶的色差也可以接受; 温度低时,对碱性染料上染丙纶不利,90℃时染色效果较好,同浴染色时间增加,色差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0.
使用纤维素纤维改性剂聚环氧氯丙烷胺化物(PECH-amine)对涤/棉进行处理,讨论了PECH-amine浓度、氢氧化钠浓度及改性方法等影响因素对涤/棉染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此改性剂改性涤/棉中的棉,可以大幅度提高活性染料在改性涤/棉上的上染率及固色率,在中性、无盐条件下,中、低浓度染色甚至可以达到尽染,使实现清洁染色的目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