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建筑师李鸿仁先生设计的复式住宅,1990年在内地展示之后,确实在我国建筑界引起过一阵不小的轰动。李先生匠心独运,巧妙地利用住宅空间的构思,拓宽了设计人员的思路,因而颇受赞扬,被誉为“开拓了住宅设计的新途径”。 毋庸置疑,复式住宅以其新颖的设计手法,随高就低的空间布置,打破了以往住宅设计忽视三维空间利用的陈规,大大拓展了建筑师们的创作视野,很值得借鉴。但一种给人以创作启迪的建筑作品,是否即具有广泛意义上的推广价值呢?就复式住宅而言,是否就可以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建设呢?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应该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2.
罗春先 《时代建筑》1992,(1):38-41,36
《时代建筑》1991年第三期上一篇题为《热点冷调》的文章(以下简称《冷调》)对复式住宅提出了否议。该文认为复式住宅“在空间利用上不成功”、“用地很不经济”,不应提倡和推广,以避免“走入误区”云云。读后使人感到“冷调”之冷,似有将复式住宅“冻死”之势,然“否认”之议,却不尽客观,有些论点甚至是错误的,特撰此文,愿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3.
严正  高小慧 《城市规划》1991,15(2):60-63
香港建筑师李鸿仁先生近年先后在深圳、西安、北京等地推出了一种新型住宅设计——小型复式住宅或称空间家具,其构思的主要出发点在于试图解决人口密集、土地缺乏地区的居住面积短缺问题。李先生的样板房已在国内引起关注,本刊特约请建设部城镇住宅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对复式住宅从单体到宏观经济上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油军 《住宅科技》1991,(12):22-23
香港建筑师李鸿仁先生设计发明的复式住宅,以其构思巧妙、独特而引起建筑界的兴趣与重视,颇受赞誉。不少专家指出,复式住宅具有平面系数高,省工、省料、省地的显著经济效果。但是,在李先生的复式住宅的“光环”后面,人们在理性地、更实际地分析与思索,发现其复式住宅在种种问题上受到挑战,今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思考,有待于进  相似文献   

5.
现在,住宅设计中空间的利用正越来越被广大设计工作者所重视,“复式”住宅、“错层”住宅、“退层”住宅在设计和应用中屡见不鲜。所有这些都说明广大设计工作者的目光正开始向“二维”转向“三维”,由“平面”转向“空间”。当前,住宅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而住宅建设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住宅建设。人们迫切需要设计出面积不大、空间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价格不高的小康住宅。这就需要设计人员不断拓宽思路,充分利用平面和空间,以改善住宅的功能,提高住宅的使用系数。下面根据自己的浅见,举几种农村住宅设计中利用空间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香港李鸣仁先生设计的复式住宅介绍到内地后,引起了张永和国人特别是住宅设计者的极大兴趣,成为热门的话题。由此引发,内地也设计出一些具有特色的复式住宅,令人欣喜。但欣喜之余,冷静思考,又感到问题不少,喜中堪忧。一、层高和净高。《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T96—86)》规定,住宅层高不应高于2.8m,卧室起居室净高不应低于2,4m。住宅的净高首先与人们生活涉及的空间尺度有关。空间尺度可分为行为空间尺度和感觉空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当前住宅建设中出现的“空间式”单元住宅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通过对比“平面式”单元住宅,设立“空间利用率概念”,去揭示住宅空间利用的实质。同时,介绍“跃层式”、“复式”、“跃笔式”等几种典型的“空间式”单元住宅方案,并以“空间利用率”概念去分析其空间利用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高层住宅建筑的角度入手,对高层复式住宅进行了较全面的概述,针对此类高层高档住宅设计的感受和看法,总结了高层复式住宅设计的若干特性;此外,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高层复式住宅设计的前景展望.希望这些探讨和研究,能对当下国内的高层复式住宅的建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使其整体户型设计和配套达到较精密的层次,以提升此类住宅的空间使用功能和感受.  相似文献   

9.
李风华 《住宅科技》2000,(12):10-11
复式住宅打破了原有普通单元式住宅单调的平面形式 ,把室内居住环境空间化、层次化 ,使功能分区更为合理 ,动静有别 ,公私分明 ,格调高雅 ,是介于普通单元式住宅与别墅之间的一种理想的高档住宅形式 ,有“空中别墅”之美称 ,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然而复式住宅由于本身固有的特点 ,也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它虽然使住宅室内更富于空间上的变化 ,但也失去了普通单元式住宅那种结构紧凑、管线对齐、灵活多变的优点 ,使复式住宅的优越性大打折扣 ,而错层式复式住宅是一种可以集单元式住宅与复式住宅两者之所长 ,而又避两者之所短的住宅形…  相似文献   

10.
复式住宅,是由香港李鸿仁建筑师经过数年研究完成的一项新设计。它是在一个小型单元内精心裁剪、巧妙搭配,在有限的面积和空间内,使每一分每一寸都物尽其用,大大地提高了住宅的使用系数,使住宅的使用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为解决目前住房短缺,改善居住环境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主要对复式住宅的经济性和适用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家的设计是从建筑空间创造开始的。做为一个顶层的复式住宅,在建筑设计时就对空间做了适当的手术,挑高了起居室的中空,主卧室与主卫的格局更加宽畅,斜顶上增加的威卢克斯天窗和长条形光带使空间通透明亮。室内设计的目标是改造空间中缺憾,使之具备健康优美的“身材”,而不搞涂脂抹粉。  相似文献   

12.
读1991·4《建筑学报》上骆中钊与高小慧两君介绍复式住宅的文章,确有耳目一新之感。搁楼式的复层,过去也有,但是全面的按照不同的功能区分配不同的空间高度,这应该说是一种新的构思。又读1991、7《建筑学报》上毛梓尧君的夹层方案,看到了运用复式构思进行住宅设计的探索。再读1991·3《时代建筑》上陈钟原君的“热点冷调”,又不禁为之叫好。觉得“是不是发展方向”,“能否推广”,这样的冷水泼一下很有必  相似文献   

13.
住宅建设将推广新设计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建设部于1991年起,在国内民用住宅建设中推荐“骨架设计”和“复式设计”两种住宅新设计。“骨架设计”是指只建造住宅骨架,由住户自己选择不同装修内容的技术。“复式设计”是在一个楼层空间里插入夹层,以扩大有效使用面积。这两种技术都是为了节能、节材、节地。建筑结构新规范研讨会即将举行北京土木建筑技术中心将在京举办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研讨会。研讨内容是:建筑结构荷载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房地产开发公司南昌公司研制出一种住宅设计,是利用交错半复层作法,以二室一厅的占地面积可获得四室二厅的效果,总层高仅增加60cm,使用系数可提高50%。该设计是在香港李鸿仁“复式住宅”的启发下进行的。客厅层高2.8m,卧室层高2.2m,较全复式层高4.5m 有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小型复式空间家具体系、简称复式住宅,是由香港李鸿仁建筑师经过数年研究完成的一项创新设计,它是在一个小型单元内,精心裁剪、巧妙搭配,在有限的面积和空间内,使  相似文献   

16.
在近年来的住宅设计创作中,空间利用的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在“八五”新住宅设计竞赛方案中,据说有25%的方案都冲破二维的框框,在三维内做文章。在上海15幢91新住宅试点房中有80%都有不同程度的空间利用,三维设计已成为目前住宅设计中的热点。住宅充分利用空间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当前我们住宅面积标准比较低而一时还难以有较大提高的条件下,更需要利用好所有的空间。但从近年  相似文献   

17.
通过错位复式设计手法,充分利用空间,并求得层次的变化,解决一般住宅所有房间层高一致导致起居室装修后空间压抑等问题,使有限的空间显得深远,从而取得良好的居住空间环境。 1、设计构思 1.1、充分利用空间的作用,创造空间变化,是取得良好居住空间环境的重要手段。对居住内部空间进行有机的组织,在单元住宅的上、下两户中间增设一夹层空间,构成一个基本的设计单元,利用客厅与卧室的错位,形成错位复式,使各功能空间依据居住行为而取不同层高。 一个设计单元为8.1米高,将它分成三个平均层高为2.7米的空间。各套中卧室、厨房、餐厅、卫生间均采用2.7米的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互字复式”住宅的概念、结构和特点,并结合工程实例,阐明了互字复式住宅建筑定性的方法、原则以及建筑防火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发展中的中国城镇住宅建设———在“迈向21世纪的城市”国际会议上的发言●谢家瑾一、城镇住宅建设的成就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人民的住房问题,尤其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加快了住宅投资体制、建设体制、分配体制、管理体制的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我国...  相似文献   

20.
三十多年来,我国形成了一套城镇住宅建设模式,那就是国家包投资,专家包设计,公司包建造,单位包分配,后勤包维修的一揽子“包”的建设模式。它的主要特征是一包、二排、三平均。即一是国家包,二是排除居住者在住宅建设中的作用,三是实行大锅饭低租供给制。实际证明,它不是解决我国城镇住宅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贯彻执行,住宅建设中长期以来僵化、单一、封闭型的旧建设模式正受到挑战,住宅商品化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住宅建设正在冲破“福利品”的传统观念,向“商品化”住宅观念过渡。各地纷纷建立的房屋开发公司或综合开发公司,以各种方式集资建造住宅出售。但是这些开发公司实际上仍旧是产品生产和分配机关,执行的仍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