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某风电场工程条件的勘察资料为例,进行了岩土工程条件的初步分析与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地基及基础方案,为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勘察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3.
简述了黄土的三种主要类型,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的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介绍了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实施处理的强夯法、重锤夯实法、换填垫层法等常用方法,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5.
黄土地区工程勘察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作经验,在介绍黄土的特殊性质的基础上,从取样和测试技术、工程地质评价、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等方面入手,对黄土地区工程勘察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工程勘察质量。 相似文献
6.
襄樊市区新近沉积粉质粘土层常被作为房屋建筑天然地基.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该土层强度变化的规律,对分析和处理该地区的岩土工程问题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兰州地区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手段和方法的描述,提出了在兰州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勘察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10.
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在一定压力下,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故在湿润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1.
12.
公路黄土路堑、路堤的湿陷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规范规定的黄土湿陷性评价方法和室内试验对公路黄土路堑、路堤的湿陷性评价存在缺陷。结合工程实践和室内试验,作者提出公路黄土路堑、路堤湿陷性评价应以挖填方的厚度和面积能够改变公路路基场地的湿陷性类型和地基湿陷等级为界定。对测定湿陷性黄土湿陷系数的试验压力,应考虑挖填方引起的卸荷、加荷作用。进行公路沿线黄土的湿陷性评价时,应分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更符合实际,可为设计提供更为合理的黄土湿陷性评价结果,采取合理的路基处理措施,从而减少工程投资,缩短工期。也可供今后类似的工程及修订《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建筑工程检测鉴定行业发展现状的介绍,分析了现阶段行业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从而带动全行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陇东地区深厚黄土层的桩基承载特性,依托庆阳市华池县某工程开展现场试验,选取地下室3根试验灌注桩进行静载荷试验,结果显示,试桩沉降量小且较均匀,该地区荷载较大的建筑物可以其为基础。根据试桩的轴力分布曲线可知,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提供的反力承担,且分布特征与桩周土性质和桩顶荷载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结合焦作市矿区的地质情况,从土壤重构、植被重建、配套工程、监测与监管四方面阐述了该矿区废弃地复垦工程采取的措施,以期通过土地复垦工作促进该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基于G6京藏高速公路兰海段湿陷性黄土地区复合地基处理工程,采用FLAC3D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复合地基在车辆荷载与复合地基自重作用下的沉降量,结合实际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验证数值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地基最终监测的沉降量大致在15mm左右,与数值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随着桩体深入稳定土层深度逐渐增加,桩在达到应力平衡状态时的最终沉降量也明显降低;整个沉降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时间段,在前1/3时段为沉降幅度最大的时间段,在后2/3时段,沉降幅度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7.
18.
为研究土桥的水稳定性,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土桥在边坡坡脚积水与不积水情况下的变形。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两种情况中土桥内部的土体都表现为向中心线和向下移动,但坡脚积水时的变形要比不积水的情况大得多。最大横向位移均发生在边坡中部,同时挤压下部土体向右边界移动,边坡积水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表现为横向位移在数量上相差一个数量级。结果表明水对土桥的破坏性很强,加强土桥的排水系统设计与施工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山西湿陷性黄土的类型及各种类型土的处理方法,并为有效处理湿陷性黄土提供了有意义的理论见解,指出采用挤密桩处理地基,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黄土地区某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对其三面边坡进行了土钉支护设计,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施工方案,研究了影响黄土地区的滑坡因素,为边坡稳定性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