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建立了导线覆冰过程的热平衡方程.提出了基于焦耳热效应的输电线路防覆冰临界电流密度计算公式,并对该临界电流密度公式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防覆冰临界电流是导线外径、导线电阻、表面几何外形等导线自身参数以及环境温度、风速、水滴中值体积直径、空气中液态水含量等大气参数的函数.通过合理调度负荷可达到减少导线覆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覆冰交流输电线路保线电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导线覆冰过程的热平衡方程,同时考虑绞线几何外形及集肤效应对传热过程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焦耳热效应的输电线路导线保线电流计算公式,并采用Runge-Kutta算法对水滴运动轨迹进行模拟,得到碰撞系数这一关键参量值。仿真结果表明,保线电流是导线外径、导线电阻、表面几何外形等导线自身参数以及环境温度、风速、水滴中值体积直径、空气中液态水含量等大气参数的函数;得到了不同绞线在典型覆冰类型下的保线电流,与人工气候室的试验结果相吻合。将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其他模型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证明该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环境参数对导线覆冰厚度影响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蒋兴良  申强 《高电压技术》2010,36(5):1096-1100
2008年的冰灾给电力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研究环境参数对导线覆冰的影响在防冰抗冰研究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重庆大学人工气候室内完成了3种不同直径导线在不同风速、液态水含量(LWC)即液态水质量浓度、水滴中值体积直径(MVD)、环境温度等环境参数下的覆冰试验。分析了覆冰时间及4个环境参数对覆冰厚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湿增长条件下覆冰厚度基本不受MVD改变的影响,提出线路架设应避开高风速地区,建议人工气候室覆冰根据制冷系统效果选择最快覆冰的LWC和温度值。  相似文献   

4.
蒋兴良  兰强  毕茂强 《高电压技术》2012,38(5):1225-1232
导线覆冰是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焦耳热效应的临界电流防冰方法可行且有效。为此,基于焦耳热效应和导线在临界覆冰状态下的传热过程,并考虑了集肤效应、导线几何外形及其表面水膜对传热过程的影响,建立了临界防冰电流模型,其计算结果与人工气候室试验结果符合。另外,还研究了在覆冰环境下,导线直径及几何外形、环境温度、风速、液态水含量(LWC)、中值体积直径(MVD)对输电线路临界防冰电流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临界防冰电流随温度的降低或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随LWC的增大或MVD在0~100μm区间增大而缓慢增大,而当MVD>100μm时,临界防冰电流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输电线路导线、绝缘子覆冰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对覆冰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是研究导线、绝缘子覆冰机理的关键。该文从旋转圆导体空气、水滴二相流分布出发,计算分析了不同直径圆导体水滴碰撞特性和冻结特性,以此为基础,推导了不同直径旋转圆导体覆冰速率随风速、水滴中值直径的变化规律,确定了以五个旋转圆导体为积冰器进行覆冰参数预测的方法。运用差分进化算法理论,建立基于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的覆冰参数预测模型,模型预测误差小于10%。在雪峰山自然覆冰基地开展了覆冰验证试验,利用自主设计的分散型旋转圆导体对6.7h覆冰期进行了不间断监测,装置工作状态良好,将试验所得数据代入预测模型,所得风速、环境温度、水滴中值直径、空气液态水含量四个环境参数预测值平均误差均小于7%,验证了装置测量数据以及预测模型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输电线路直流短路融冰的临界电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导线覆冰后短路融冰的物理过程,分析直流融冰的基本条件,通过融冰的热平衡过程分析,建立直流临界融冰条件的物理数学模型,提出计算冰面温度和临界融冰电流的方法,分析影响冰面温度和临界融冰电流的因素,并在人工气候室对建立的模型和提出的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分析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在进行直流短路融冰时,融冰电流必须大于临界融冰电流,并根据覆冰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融冰电流;临界融冰电流是冰面温度、导线直径和覆冰厚度的函数,冰面温度决定了临界融冰电流,冰面温度与风速、覆冰厚度、导线直径和环境温度等均有关;覆冰厚度虽对临界融冰电流有影响,但不明显,影响临界融冰电流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温度和风速。  相似文献   

7.
输电线路导线覆冰危害电力输送安全,导线防冰/除冰方法一直是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利用扩径导线进行防冰的方法被一些学者提出。该文针对扩径导线防冰特性问题,对不同直径导线表面的水滴碰撞和冻结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了导线直径对水滴碰撞系数和覆冰速率的影响,提出扩径导线临界防冰直径Dp的计算方法,并对不同风速、水滴中值体积直径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Dp值进行了仿真计算。此外,通过不同直径铝管的自然覆冰试验对扩径导线的防冰性能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扩径导线表面的最大水滴碰撞系数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减小,但水滴碰撞范围会扩大;由于导线表面的水滴捕获率和覆冰速率均随着直径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利用扩径导线进行防冰需使其直径大于临界防冰直径Dp,风速、水滴中值体积直径越大,环境温度越高,Dp值越大。  相似文献   

8.
冬季架空输电线路覆冰是导致输电线路发生冰雪灾害的直接原因,在线实时融冰是预防冰雪灾害的有效措施。对于冻雨致冰厚度的精准预测,是实施最优融冰方案的前提。设计了模拟导线监测系统和现场微气象系统,以模拟导线监测数据和微气象站技术,结合冻雨覆冰理论计算空气中前期液态水含量。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应用GM(1,1)模型,预测空气中超短期液态水含量、风速、降雨量。在此基础上,根据所预测液态水含量、风速、降雨量计算覆冰增长速度。综合多种实际监测数据,建立覆冰数据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9.
绝缘子覆冰严重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国内外对输电线路覆冰增长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绝缘子覆冰过程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环境参数对绝缘子覆冰的影响在防冰抗冰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通过在人工气候室的模拟试验来研究环境参数(水滴中值体积直径(MVD)、液态水含量(LWC)、温度、风速)对不同伞型结构的110kV复合绝缘子覆冰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绝缘子覆冰质量、伞裙表面覆冰厚度、冰凌长度及冰凌直径随时间的增长成非线性增长,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覆冰质量的增长程度变缓;绝缘子覆冰质量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成非线性增加;绝缘子覆冰质量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水滴中值体积直径、液态水含量对绝缘子覆冰质量、冰凌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MVD、LWC的增大,覆冰质量、冰凌长度增长迅速;在同等覆冰条件下,D型绝缘子的覆冰质量最轻,冰凌桥接速度最慢,所以D型绝缘子更适合在覆冰严重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输电线路防冰技术及实验室模拟导线覆冰和防冰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对导线表面覆冰过程中的热平衡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和分析了目前影响临界电流不足的因素.通过仿真实验,得出了覆冰条件下,环境温度、风速和空气含湿量与临界电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风速达到一定值时,液滴收集系数,撞击动能及空气动力热能的综合影响使临界电流仿真计算值小于文献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同核异质及同质异核核质杂种小麦为材料,广泛比较了小麦属和山羊草属中各种不同的细胞质对普通小麦苗期叶色、生长势及葡匐性等生长特性以及幼稚分化速度的影响,分析了这些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特点,并初步筛选出一些生产上有应用前景的细胞质材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扭角羚的野外种群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在保护较好的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扭角羚的种群大小为5~130只左右,平均为39.61只(S·D=31.93).根据其野外种群增长模型可以推测:在保护完好情况下,预计在7~10年之后,扭角羚种群可以恢复平衡,其保护对策主要是保护生境和防止人工捕猎.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uvelle and non-destructive Broadband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which uses a coplanar lin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complex permittivity of linear dielectric materials and precisely, that of ferroelectric thin films. The method uses the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and the quasi-TEM analysis to find the effective permittivity of the multilayer system, and then the coplanar conformal mapping technique is employed to extract the relative permittivity of the thin layer. Comparing our results to those of cavity resonator method at 12 GHz shows a good agreement. The measurement is done in the microwave frequency band (45 MHz–20 GHz).  相似文献   

14.
电力企业营配大数据的持续积累为电力用户负荷发展规律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传统分行业负荷特性研究方法在海量数据挖掘上存在一定局限性,且缺乏对用户负荷年度成长模式的研究。应用Logsitic回归模型自动识别电力用户的饱和水平值和增长速度,形成3项用户增长特性参数。应用参数自适应的密度聚类算法,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搜索典型用户,获取增长特性参数的典型值,形成分行业分容量的典型负荷成长曲线。所提方法能够识别电力用户的负荷成长模式,降低数据维度,具备较好的大数据处理分析效果。最后对某沿海城市3万个电力用户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识别度较高,经挖掘得到的分行业负荷发展规律对负荷预测、电网规划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High-quality one-dimensional GaN rods and nanowires were grown on Ni-coated c-plan sapphire substrate using halide vapor-phase epitaxy (HVPE). Their 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ometery,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photoluminescence techniques. A high density of straight and aligned one-dimensional GaN nanowires with a diameter of 80 nm was uniformly formed on the entire substrate at 700C. The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ic images, and selective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patterns indicate that the one-dimensional GaN are nanostructure pure single crystals preferentially oriented in the [001] direction. Photoluminesc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HVPE grown GaN nanowires have high optical quality.  相似文献   

16.
绝缘材料水树产生及发展机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水树枝的定义、分类以及影响因素,在参考了16篇中外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常用绝缘材料中水树的生长过程和引发机理,推导出水树长度与老化时间、电场强度等因素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7.
康喜平 《陕西电力》2007,35(3):13-1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根本上依赖于经济体制模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变。论述了陕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以增长模式与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以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为依托,以塑造新的产业格局为目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低于GDP增速,部分年份二者差异较大。建立了全社会用电量与GDP增速差距测算模型,主要由结构效应、单耗效应、居民效应3部分组成。该模型能够全面、科学测算全社会用电量与GDP增速差距的具体构成以及造成二者差距的主要原因。2012—2016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比GDP增速分别低2.3、0.2、3.2、5.9和1.8个百分点,其中单耗效应使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比GDP增速分别低2.7、0.4、1.9、4.9、1.5个百分点,结构效应使前者比后者分别提高0.1、0.1、–0.6、–0.8、–0.8个百分点,居民效应使前者比后者分别提高0.3、0.1、–0.7、–0.2、0.5个百分点。测算结果表明,单耗效应是导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低于GDP增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根本上依赖于经济体制模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变。论述了陕西经济增长方武转变必须以增长模式与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以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为依托,以塑造新的产业格局为目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20.
应用植物多向生长模拟算法求解配电网络静态重构问题。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其总体形态处处蕴涵着分形的性质。从优化数学角度来看,生长点对应优化问题的控制变量;树干和树枝构成控制变量解空间;光照条件最好点对应目标函数最优解;树根对应控制变量初始值。因而植物向光性生长机制可用于求解配电网络重构的整数规划问题。植物多向生长模拟算法在基本的植物生长模拟算法基础上对植物形态素浓度的求解进行了改进,且增加了新枝的随机生长方向;同时从丰富随机生长方向的角度进一步改进了植物多向生长模拟算法。在算法计算过程中以基本环路作为控制变量,采用3个经典测试系统IEEE16、IEEE33、PGE69和3个大型实际网络Taipower84、Bus119、Bus136作为算例进行重构计算,结果表明植物多向生长模拟算法具有良好的全局寻优能力,且可行解的多样性使算法收敛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