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饶长全  乔方  王燕  黄略略 《食品科学》2012,33(16):163-16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荔枝核,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荔枝核萃取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荔枝核的萃取率为4.26%,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定出67种化合物,主要为甾醇类、萜类、不饱和脂肪酸、棕榈酸、脂肪酸酯、VE,相对含量分别为31.3%、25.7%、12.03%、9.63%、7.53%、7.21%。  相似文献   

2.
林春梅  周鸣谦 《中国油脂》2012,37(11):20-23
以蚕蛹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蚕蛹油,研究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分离压力对蚕蛹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了蚕蛹油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蚕蛹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蚕蛹油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0 MPa,分离温度50℃,分离压力10 MPa。在此条件下,蚕蛹油的提取率为19.2%。蚕蛹油中饱和脂肪酸主要为硬脂酸7.66%,软脂酸18.81%等;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35.86%,亚油酸6.00%,α-亚麻酸28.03%,棕榈油酸1.26%等。  相似文献   

3.
兰蓉  危晴  马越  陈亮  李双石 《食品科技》2012,(3):283-28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白灵菇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压力、分离温度等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白灵菇挥发性风味成分萃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0℃、分离压力12MPa、分离温度45℃。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萃取物,鉴定出16种主要成分,研究表明,主要成分为:(Z)-9-十六碳烯酸、十六烷酸、亚油酸、8-十八碳烯酸等。其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性风味成分总量的64.7%。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重庆产速生金桂和朱砂丹桂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差异。从金桂和丹桂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6和34种化合物,其中有17种共有组分,36种非共有组分。醇类及其氧化物是金桂和丹桂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占2种桂花挥发油百分含量的82.36%和87.88%。其次为酮类,分别占2种挥发油的11.06%和5.78%。金桂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对羟基苯乙醇(27.02%)、(E)-呋喃芳樟醇氧化物(26.46%)和2,6-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15.06%)。丹桂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51.02%)、对羟基苯乙醇(14.95%)和2,6-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10.70%)。与朱砂丹桂相比,速生金桂中活性物质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黑莓籽为原料,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黑莓籽油,并测定其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黑莓籽油,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提取过程的参数进行优化,确定黑莓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黑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黑莓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MPa、分离压力12MPa、分离温度55℃,此条件下黑莓籽油的得率达16.10%,其脂肪酸组成为软脂酸5.38%、硬脂酸3.53%、油酸13.70%、亚油酸60.48%、亚麻酸11.16%,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5.3 4%。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萃取樱桃仁油及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樱桃仁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樱桃仁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樱桃仁油得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樱桃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樱桃仁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樱桃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43 MPa、萃取时间199 min、萃取温度44℃、装料量35 g,在此条件下,樱桃仁油的得率为(51.41±0.45)%。GC-MS分析表明,樱桃仁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是油酸(52.55%),亚油酸(29.93%),棕榈酸(9.52%),硬脂酸(3.93%)。  相似文献   

7.
对山楂籽超临界CO2萃取物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山楂籽油,并进行皂化,甲酯化,用GC—MS联用法分析其中的脂肪酸成分,并与山楂果肉中的脂肪酸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山楂籽油中含有多种脂肪酸成分(共检出10种),主要是亚油酸(64.88%)、油酸(24.61%)、棕榈酸(4.42%)、硬脂酸(1.69%)、花生酸(1.34%)、亚麻酸(0.38%)。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分别为:91.31%和7.91%。  相似文献   

8.
对超临界CO2萃取罗汉果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以罗汉果萃取物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收集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分析和鉴定。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30 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25 kg/h,萃取时间为3.0 h。共鉴定出55种化合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主要成分为:棕榈酸(19.15%)、亚油酸(15.81%)、糠醛(11.06%)、苯乙醛(9.51%)、甘菊蓝(3.32%)、4-环戊烯-1,3-二酮(3.28%)、2-乙酰基吡咯(3.17%)、5-甲基糠醛(2.04%)、亚油酸乙酯(1.87%)、邻苯二甲酸单丁酯(1.42%)、2-乙基己酸(1.33%)、1-甲基吡咯-2-甲醛(1.12%)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核桃仁中核桃油的提取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以及CO2流量对核桃油萃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其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0 MPa、温度45℃、时间3 h、CO2流量4 L/min,在此条件下萃取率达到了50.1%。最后,通过气相色谱仪测定了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92.2%,其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6.1%、14.2%和1.4%。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动物油脂提取中的应用,明确萃取过程中脂肪酸的变化规律,以羊肉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羊肉油脂,分析油脂提取效果,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脂肪酸质量分数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超临界CO2萃取羊肉油脂的萃取率可达22.04%,与未处理组相比,经超临界萃取后肉中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降低了11.37%(P<0.05),超临界萃取的油中饱和脂肪酸无显著变化(P>0.05);超临界萃取后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较未处理组显著提高9.20%(P<0.05),其中棕榈油酸相对含量显著增加了61.00%(P<0.05);超临界萃取的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与未处理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中棕榈油酸的相对含量显著提高了70.10%(P<0.05);超临界萃取肉和油中均未检出反式油酸,且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及组成无显著变化(P>0.05)。因此,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应用于羊肉油脂提取,有利于提高超临界萃...  相似文献   

11.
汤慧民 《饮料工业》2012,15(4):18-20,44
以无花果果干为原料研制澄清无花果果汁饮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无花果果汁饮料的最佳配方,同时对无花果果汁进行吸光度测试,以此来确定澄清效果。结果表明,澄清无花果果汁饮料的最佳生产方案为:30g无花果果干榨成汁100g,4℃冷澄清6h,加入0.3g50%的糖浆、0.5g0.5%的柠檬酸。所制得的无花果果汁饮料色香味俱佳,澄清透明,易于被大众接受。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study, fatty acids and essential oils of the flower of borage (Borago officinalis L.) were obtained b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fluid extraction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extracts obtained were compared to oils of borage flower oil isolated by hydrodistillation. The obtained oils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Th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retention indices and mass spectra. 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of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were optimized using a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after a full factorial experimental design. Extraction yields based on SFE varied in the range of 0.02% to 1.96% (w/w), and the oil yield based on the hydrodistillation was 0.05% (v/w).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SFE were obtained at a pressure of 350 atm, a temperature of 65 °C, a methanol modifier volume of 100 μL, and static and dynamic extraction time of 10 min. Main components of the extracts under optimum SFE conditions were palmitic acid, linoleic acid, γ‐linolenic acid, and oleic aci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y using the suitable extraction conditions, SF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conventional hydrodistillation method in the extraction of fatty acids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its quality. Practical Application: SFE is a good technique for the extraction of oils from plants. The extraction yields by SFE are more tha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SFE is used on a large scale for production of essential oils and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from plan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无花果和无花果干中维生素C的含量。方法 选取一定浓度维生素C标准液进行波长扫描, 确定维生素C的最大吸收波长, 将待测样品匀浆处理后在此波长下进行分光光度测定。结果 维生素C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nm, 校准曲线方程Y=0.0208X+0.001(r2=0.9998), 无花果和无花干果中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69.08 mg/100 g和64.06 mg/100 g, 加标回收实验中回收率均在90%以上。结论 无花果中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 且无花果维生素C含量高于无花果干中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无花果皮红色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案,对影响色素收率的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微波温度及提取料液比等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组合试验,并研究无花果皮红色素的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微波功率400W、微波时间15min、微波温度35℃、料液比1:20(g/mL),无花果皮红色素收率可达89.69%。无花果皮红色素耐热、耐光性强,酸性环境中稳定性较好,常用食品添加剂、氧化剂、还原剂及Na+、K+、Ca2+、Mg2+、Zn2+、Al3+ 等金属离子对该色素无影响,但Fe3+ 对色素有破坏作用。微波辅助能高效提取无花果皮红色素,该色素具有良好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5.
16.
无花果作为一种传统的药食同源的天然保健果品,已有几百年的食用历史。现代研究发现无花果多糖是无花果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功能。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最近十几年来关于无花果多糖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当前无花果多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无花果不同部位中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钊  林琳  邹邦银 《食品科学》2002,23(9):135-137
采用不同方法对无花果的枝、叶及果分别进行成分提取、测定了提取物中苯甲醛(紫外双波长法)、硒元素(比色法)、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蛋白质(凯氏定氮法)的含量。结果表明:苯甲醛和硒在叶中的含量最高;蛋白质在不同部位的含量均以水提取物为最高;糖的含量与其分子量大小及无花果的不同部位有关。这说明无花果的枝、叶及果均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无花果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以无花果的乙醇提取物为芯材,用喷雾干燥法制取无花果微胶囊粉。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了最佳生产工艺条件:芯材与壁材的比例为1:4,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比例为1:1,固形物浓度为30%,乳化剂用量为0.3%,30 MPa均质2遍,进风温度为200℃,出风温度为81℃。生产出的微胶囊无花果粉色泽、溶解性好,水、表面油含量低,无甚粘壁现象,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杨润亚  明永飞  王慧 《食品科学》2010,31(16):78-8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无花果叶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对无花果叶中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无花果叶中总黄酮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体积分数40% 乙醇溶液、料液比1:60(g/mL)、超声功率400W、超声温度60℃条件下提取50min,其提取量为25.04mg/g,影响无花果叶中总黄酮提取效果的主次因素为: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无花果叶黄酮提取物具有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其清除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总黄酮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20.
以羊尾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超临界CO2提取阿勒泰大尾羊尾油的工艺条件,并对羊尾脂肪和羊尾油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当脂肪大小为1.41 cm3,萃取温度为49.28℃,萃取时间为3.31 h,萃取压力为25 MPa的条件下,羊尾油得率达到最高84.61%。羊尾粗脂肪含量为(88.01±0.025)%。羊尾油主要脂肪酸为油酸(40.26±0.047)%、棕榈酸(28.48±0.046)%、硬脂酸(14.27±0.044)%、肉豆蔻酸(8.49±0.017)%。可以为羊尾油的提取及工业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