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气味指纹技术在食品品质鉴别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味指纹技术在食品风味品质鉴别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着重综述电子鼻气味指纹技术在鉴别食品品质方面的优势与应用情况,并展望了这一快速鉴别新技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指纹分析技术是一类基于样品的某种品质特征,以指纹分析方法(如DNA指纹图谱、代谢指纹图谱、同位素指纹图谱、气味指纹图谱、光谱指纹图谱等)为手段,获得系列特征性数据资料,建立模型,最终进行统计和分类的一种技术,以快速、准确、灵敏等优点成为食品检测技术研究的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文章综述各类指纹分析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发展趋势,重点概述在食品溯源、食品品质检测、食品加工中化学和微生物变化中的应用,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气味指纹技术是借助气体传感器等气体吸附手段,对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分析处理的技术.随着嗅觉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气味指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本文介绍了基于电子鼻的气味指纹技术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分析领域有害微生物检测的实例,展望了其应用前景,为以后更好的利用气味指纹技术研究有害微生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气味指纹图谱技术在食品挥发性气味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气味指纹图谱技术是采用现代分析仪器,得到能够反映样品挥发性气味物质的特征性色谱、光谱以及其他图谱的数据资料的技术。本文主要对建立食品气味指纹图谱的几种最新技术以及研究现状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气味指纹技术是借助色谱、质谱以及传感器等技术手段,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用以表征样品信息的技术。近年来在食品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活跃,本文简要介绍气味指纹技术(odor fingerprint technique),主要包括电子鼻技术、气质联用技术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综述其在肉品品质及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具体阐述其在肉品新鲜度、风味和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同时展望气味指纹技术在肉品品质及安全检测中的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为更好应用该技术对肉品质量安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食品掺假欺诈行为长久以来一直是普遍问题,开发食品的真伪鉴定技术也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重点之一。其中DNA指纹技术在食品真伪鉴定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当前常用的DNA指纹分析手段在食品真伪、掺假鉴定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阐述了技术不足及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7.
指纹图谱技术在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纹图谱技术是指采用现代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代表该样品特性的色谱、光谱以及其他图谱数据资料的技术。指纹图谱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控制食品的质量。也是辨别食品防伪的有效参考。本文对指纹图谱技术在转基因食品、酒类、果汁、果蔬、食用油、牛奶及奶油、肉及肉制品以及其他方面的开发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熊青  谢晶 《食品与机械》2012,28(5):227-230
气味指纹技术是对样品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样品中具有特征性气味物质相关信息的检测技术,为水产品质量检测提供快速、无损、精确的检测方法。文章介绍气味指纹技术所包含的样品处理、检测和数据处理三大技术,以及气味指纹技术在水产品新鲜度、货架期预测、风味和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并对气味指纹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水产品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种针对食品品质检测新型技术应用而生。指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集合生物技术与高新检测手段于一体技术已开始应用于食品品质监督和检测。该技术在我国仍处初期阶段;但指纹技术以其快速、准确、灵敏优点成为食品检测技术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该文主要从食品微生物分离和鉴定、产品溯源、食品货架期预测,食品品质检测等四个方面论述指纹技术在食品行业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PCR-DGGE指纹分析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指纹分析技术(PCR-DGGE)常用于分析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具有可重复和容易操作且不需要进行微生物培养等特点,近年来该技术开始作为食品微生物的研究手段。本文概述了PCR-DGGE指纹分析技术在国外发酵食品及相关生态环境的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李新生 《食品科学》2003,24(8):250-255
阐述了食品安全和安全食品的概念,讨论了安全食品分级分类,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的主食结构十分丰富,自古以来就产生了诸多的花色品种。本文对古代主食中的圆子、糕、粉食和青精饭进行了考述,希望以点代面来反映中国古代主食的繁荣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消费者对预包装食品标签的认知度开展研究,以了解消费者对食品标签的认识,并对下一步食品标签的管理提出建议。方法:以问卷形式开展消费者调查,对5 975份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消费者对于食品标签的认识不足,食品标签标示内容存在不规范现象。结论:应加强对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升食品标签标示质量;应完善食品标签的法律、法规及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食品原料在我国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伯棣  张旭  宫平 《食品科学》2016,37(17):296
功能性食品(又称保健食品)在法规上被认为是一种食品。因此,食品原料在功能性食品中应当被广泛应用。这里所说的食品原料包括普通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新食品原料。本文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查询网站为数据源,对2005-2013年审评通过的所有功能性食品原辅料进行了统计,对普通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新食品原料在这些产品中的应用频率进行了计算。统计结果表明:在2005-2013年期间审评通过的所有功能性食品中,只有数量有限的普通食品原料被使用,食品添加剂多是在辅料中被使用,新食品原料在功能性食品原料中的应用比例较高。对此现象,本文参照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的进展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并对食品原料的应用前景作了适当预测。  相似文献   

16.
龚亭亭 《食品与机械》2015,31(5):270-273
中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犯罪防治还存在两个问题,即有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罚对犯罪嫌疑人震慑力不足,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严重缺失问题。为了有效根治日趋严重的食品安全犯罪问题,应当在考察国外防治食品安全犯罪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加强有关防治食品安全犯罪方面的刑事立法工作,加大刑罚力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缺陷食品召回制度,并尽快完善监管和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食品的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产业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并成为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同时由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对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了出来。一些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超范围、超限量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危害食品安全,或在食品生产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严格控制使用量,才能使食品添加剂在发挥最大功效的同时保证食品安全。本文综述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及原则,并对食品添加剂在加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确保食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概念辨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狭义上讲,食品卫生是指食品干净、未被细菌污染,不使人致病。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不存在对人体健康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侵害的一种状态,也指为确保此种状态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与食品卫生相比,食品安全更加强调食品标签的真实、全面、准确;更强调食品认证与商标管理;更重视食品食用方法的特殊要求;更关注个体的差异性。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在公共管理方面的差异也比较明显。食品质量,是一个“度”的概念,是指食品的优劣程度,既包括优等食品,也包括劣等食品。食品安全指的是所有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的危险都不存在,是一个绝对概念。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一样也是一个“质”的概念。笔者以为,应当借正在进行的《食品安全法》的起草,《标准化法》与《食品卫生法》的修改,通过法律的途径厘清三个概念。  相似文献   

19.
最迎阜阳出现“毒奶粉”事件使食品安全再次成为全国舆论焦点。为此,回顾近年来卫生部对食品安全事件统计资料,可以看出,食品安全虽与食品添加剂有一定关系,但真正不安全因素并不是食品添加剂本身。为保证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各国均有一整套严密审批制度,当新的不利因素发现时,都会及时将其从名单中删除,包括FAO/WHO及美国、日本等国,因此现行食品添加剂使用名单是安全的。此外,随着新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参与,未来的食品添加剂将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食品大数据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数据技术是指从各类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大数据技术方兴未艾,为食品科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可以提升食品科学在食品追踪溯源、食物配对、食谱推荐、食品安全、食品生产管控、用户食品偏好、未来食品分析上的预测性以及准确性,然而在大数据应用系统中存在数据缺失、难以辨真伪等挑战。本文中阐述了食品大数据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并讨论可行性解决方案,展望了食品大数据未来发展趋势。本文作者的目的是希望食品大数据领域研究者在本文研究基础上,继续从大数据角度为食品科学添砖加瓦,并根据未来食品发展趋势,实现食品科学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