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铬铸铁残余奥氏体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宅平 《钢铁研究》2002,30(6):18-20,34
对高铬铸铁残余奥氏体的几种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X射线衍射法和磁性法均有其局限性,对有择优取向的组织来说,用旋转摆动的X射线法可准确测定高铬铸铁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耐磨高铬铸铁的耐磨性取决于共晶碳化物和金属基体。碳化物的数量、形态和组织结构直接影响到耐磨性和韧性。而碳化物和金属基体首先是由其化学成份决定的,所以必须合理设计其化学元素的含量。1.成份设计1.1 铬和碳含量铬和碳是耐磨高铬铸铁的最主要成份,它们的作用是在铸铁内生成(FeCr)7 C 3,根据 Fe—Cr—C 系相图一般所应用的高铬铸铁均处于奥氏体相区,其共晶组织为奥氏体和 M7C3,因为铁素体太软不能硬化故应避免产生铁素体相,M3 C 和过量初生 M7 C3时脆性太大故也不希望。  相似文献   

3.
李玉和  文玉庆 《四川冶金》2003,25(1):17-17,25
进行了含钒高铬铸铁在700℃高温状态下的耐磨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钒对高铬铸铁在高温下耐磨性有不利影响,随着含钒量提高,高铬铸铁耐磨性下降。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在高温下(700℃以上)高铬铸铁的含钒量。  相似文献   

4.
贺林  张长军 《钢铁》1996,31(11):48-52
研究了碳,铬含量对珠光体基体低铬铸铁冲击疲劳抗力及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含量在2.37% ̄2.69%时低铬铸铁可获得较高的冲击疲劳抗力及以石英砂为磨料的较好冲击损耐磨性,碳含量变化时,低铬铸铁的冲击疲劳抗力及冲击麻损耐磨性与其相对韧性之间存在良好的一致性;铬含量的增加可改善低铬铸铁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5.
高铬铸铁在冶金企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高铬白口铸铁被认为是第三代铸铁耐磨材料。在其显微组织中三角晶系的硬度大于Hv1800的M_7C_3型碳化物被固定于马氏体或奥氏体基体,因此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目前高铬铸铁被广泛地应用于冶金行业,其推广使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2 高铬铸铁的组织和性能高铬铸铁和普通白口铸铁或镍硬铸铁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更坚硬并兼有较好的韧性,这是由于普通白口铁或镍硬铸铁的碳化物是Fe_3C或(Fe、Cr)_3C型这些碳化物的显微  相似文献   

6.
笔者为验证所用新型高铬铸铁磨球生产工艺合理性,选取了低铬铸铁磨球、普通高铬铸铁磨球和新型高铬铸铁磨球进行化学成分、内部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新型高铬磨球的耐磨性是低铬铸铁磨球的1.53倍,是普通高铬磨球的1.12倍,耐磨性能较好。通过实践检验新型高铬磨球球耗和破碎率均优于普通高铬磨球和低铬铸铁磨球,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对比研究了φ8mm的高铬铸铁和轴承钢磨球。结果表明,高铬铸铁磨球具有比轴承钢球更优良的抵抗磨粒磨损及腐蚀磨损的组织与性能,其硬度(HRC)高于轴承钢球6~9,抵抗冲击破坏的能力比轴承钢球高10倍以上;在于磨和湿磨两种三体磨损条件下,高铬铸铁磨球耐磨性比轴承钢球高20%~60%,而其成本仅相当于轴承钢球售价的1/2左右,因此在生产中用高铬铸铁磨球取代轴承钢球将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采用X射线衍射、磁性法和硬度测量等方法研究了深冷处理对高铬白口铸铁显微组织和硬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去稳+深冷处理铸铁的硬度比未深冷处理铸铁明显提高,从HRC 641提高到HRC 670。这是因为深冷处理使高铬白口铸铁的残余奥氏体量大大下降,马氏体的大量形成和细微二次碳化物的析出强化作用显著提高了高铬白口铸铁的硬度。深冷处理后铸铁组织中仍存在少量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9.
设计出一种多元合金化高铬铸铁,其组织为马氏体和碳化物以及少量的残余奥氏体,硬度为HRC61~65,冲击韧性8~12J cm2,耐磨性为高锰钢的12倍,普通高铬铸铁的3倍。  相似文献   

10.
《稀土》2016,(2)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检测设备等研究了RE复合变质处理对高铬合金铸铁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变质处理可以细化基体组织,消除柱状树枝晶,改善碳化物形态和分布,使碳化物棱角得到钝化,碳化物更加细小,从而使高铬合金铸铁力学性能得到提高,与未变质高铬合金铸铁相比,变质高铬合金铸铁的硬度和冲击韧度分别提高了1.74%和27.27%,达到了HRC64.0和4.2 J/cm2。  相似文献   

11.
高铬白口铸铁低速重载条件下的干滑动摩擦磨损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类型碳化物和不同基体组织的高铬白口铸铁在低速(滑动速度为0.4187~1.0467m/s),重载(接触应力为1~21MPa)条件下与淬火40Cr钢(硬度HRC51~53)配副的干滑动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在(Fe,Cr)7C3、(Fe,Cr)3C和(Fe,Cr)33C63种碳化物中,(Fe,Cr)7C3有利于提高高铬白口铸铁的耐磨性,(Fe,Cr)3C有利于降低摩擦系数,共析组织,奥氏体和马氏体3种基体相比,共析组织基体使合金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而奥氏体基体合金的耐磨性最好,存在一个临界摩擦应力,当摩擦应力大于此值时,磨损率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12.
试制了一种高耐磨性贝氏体球墨铸铁,在空冷条件下获得贝氏体一马氏体复相组织和残余奥氏体组组织,该组织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和高耐磨性,与中锰球铁、高铬铸铁磨球比较,耐磨性和耗球率都有明显改善。该材料磨球综合性能好,生产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含铬钢铁试样的溶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中、低铬合金钢 ,高铬钢 ,高铬铸铁 ,高硬度、高耐磨性高铬合金铸铁 ,高碳铬铁和耐热钢及不锈钢的溶样方法 ,用于炉前分析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比研究了烧结、铸造亚共晶高铬铸铁和TM52钢结硬质合金在不同冲击功条件下的抗冲击磨粒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磨损表面磨损形式及亚表层的微裂纹发展,开展磨损机制的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采用液相烧结技术制备的高铬铸铁具有优异的抗冲击磨粒磨损性能。烧结高铬铸铁在中、低冲击功条件下耐磨性能均明显优于TM52(4~10倍),在中、高冲击功工况下的耐磨性能相比铸造高铬铸铁提高10倍以上。烧结高铬铸铁的磨损机制主要是显微切削,当冲击功高时还会发生疲劳剥落磨损和脆性碎裂。烧结高铬铸铁中的短杆状M_7C_3型碳化物对金属基体的割裂和应力集中较小,而马氏体为主的基体具有高强韧性,能够有力地支撑和保持其中的碳化物均匀分散,阻滞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  相似文献   

15.
赵涛  缪虹 《冶金分析》2004,24(Z1):57-59
研究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高铬铸铁,采用国内研制的一套高碳不锈钢(高铬铸铁)标样,以及另外两块铸铁及白口高铬铸铁标样,选择基体元素作内标元素,在最佳的光谱条件下,对每个元素进行光谱干扰校正选择,成功绘制了一套高铬铸铁的工作曲线,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分析高铬铸铁的直读光谱分析方法.该方法准确度好,精密度高,除硫元素(含量低)外,其余元素的RSD均小于5%,满足生产和科研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 目前国内采用的高铬铸铁磨球,共耐磨性比碳素钢淬火锻钢球高9倍。因此,该种磨球颇受厂家欢迎。但因高铬铸铁对熔炼温度要求高,需用电炉熔炼,而国内多数铸造厂只有冲天炉。为此研究了用冲天炉熔炼耐磨铸铁。在白口铸铁中加入少量的铬(1.5~  相似文献   

17.
韩福生  鞠蓝海 《钢铁》1994,29(12):36-41,31
对比研究了Ф8mm的高铬铸铁和轴承钢磨球。结果表明,高铬铸铁磨球具有比轴承钢球更优良的抵抗磨粒磨损及腐蚀磨损的组织与性能,其硬度(HRC)高于轴承钢球6-9,抵抗冲击破坏的能力比轴承钢球高10倍以上;在干磨和湿磨两种三体磨损条件下,高铬铸铁磨球2生比轴承钢球高20%-60%,而其成本仅上当于轴承钢球售价的1/2左右,因此在生产中用高铬铸铁磨球取代轴承钢球将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钢铁》1984,(9)
摘自《机械工程材料》1984年第2期,羊秋林的文章: 本文是一篇综述文章,作者就高铬铸铁的成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它在冶金、机械设备上的应用进行了概述。高铬铸铁成分为了获得良好性能,满足使用要求,作者认为关键是控制马氏体或奥氏体(或混合组织)基体组织及铬的特殊碳化物。为此,应控制C和Cr含最,当Cr<12%或>30%将对抗磨性都不利,C量过高达到过共晶成分时对抗磨性也不利,此外,Cr、C含量对奥氏体的稳定性具有决定性作用,适当地控制C/Cr比,可作为奥氏体的稳  相似文献   

19.
铬白口铸铁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得到广泛地应用。但铬白口铸铁中脆、硬的碳化物减弱了基体抵抗冲击的能力,使其在高冲击载荷下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改善与提高铬白口铸铁机械性能一直是冶金工作者多年来追求的目标。目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主要方法有:1)使用高合金;2)高温热处理;3)变质与孕育。  相似文献   

20.
高铬铸铁材料与镍基合金的耐磨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铬铸铁和镍基合金Ni60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金相组织对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硬质相外,基体组织的强韧化是提高耐磨材料性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