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峡二期上、下游横向土石围堰与纵向混凝土围堰共同形成二期基坑。上游横向围堰最大堰高82.5n,库容20亿m^3,围堰填筑最大水深达60m,最大挡水水头达85m,防渗墙最大墙高74m。上、下游横向围堰轴线总长2438m,土石方填筑总量达1060万m^3,混凝土防渗墙总面积9.22万m^2,高压旋喷墙0.72万m^2,墙底基岩帷幕灌浆1.17万m,土工合成材料防渗面积5.49万m^2。要求截流后一个枯  相似文献   

2.
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主要技术问题的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期围堰是影响三峡工程施工成败的关键性建筑物,修建在深水中的淤沙地基上。大江截流和围堰防渗是二期围堰的两个关键性技术问题。三峡大江截流最大水深60m、截流流量8480 ̄11600m^3/s、日最高抛投强度19.4万m^3、截流施工期有通航要求,创造了大江截流四项世界记录。围堰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下接帷幕灌浆,墙上接土工膜防渗方案,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二期土石围堰施工,经受了去年八次洪峰的考验。基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施工导流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方案。大江截流采用“上游单戗立堵、双向进占、下游尾随、预平抛垫底”施工方案。截流设计流量为14000~19400m3/s,最大落差124m,最大流速37m/s,优选合龙时段在1997年11月中旬。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的特点是工程量大、工期短、强度大,流量大、水深大、库容大,以及围堰基础地质复杂等;关键技术问题是堤头坍塌和堰体稳定、堰基新淤砂稳定以及复杂地质条件和填料条件下的防渗墙施工问题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采用“上游单戗立堵、双向进占、下游尾随、预平抛垫底”施工方案。截流设计流量为14000-19400m^3/s,最大落差1.24m,最大流速3.7m/s。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的特点是工程最大、工期短、施工强度大、流量大、水深大、库容大,以及围堰基础地质复杂等;关键技术问题是堤头坍塌和堰体稳定、堰基新淤沙稳定以及复杂地质条件和人工填料条件下的防渗墙施工问题。  相似文献   

5.
二期横向围堰用以截断长江主河床,迫使长江水流从导流渠宣泄。二期上下游横向土石围堰与纵向混凝土围堰共同形成二期基坑(见图1),为大坝泄洪坝段和左岸厂房坝段及厂房创造干地施工条件。上游横向围堰最大高度82.5m,形成的库容达20f乙m’,实属长江干流上的一座大型土石坝。围堰填筑最大水深达60m,最大档水水头达85m,防渗墙最大高度74m,在国内外围堰工程中均属罕见。上下游横向土石围堰轴线总长达2438m,高60-80m,土石方填筑总量达1060万m’。混凝土防渗墙总面积9.22万m‘,高压旋喷墙0.对万m‘,墙底基岩强透水带灌浆1.门万m…  相似文献   

6.
枢纽采用分期导流的方式施工,先围左岸泄水建筑物坝段,河水由右岸束窄的河床泻泄 ;第二期围右岸电站厂房坝段,河水由左岸泄水建筑物坝段的临时导流底孔和导流缺口渲泄。一、二期上、下游横向围堰皆采用心墙式复全土工膜作防渗体,两侧填石渣的围堰型式,纵向围堰为混凝土围堰。二期上游围堰截流以立堵方式单向进占,龙口宽87.5m,实测截流流量范围为675m^3/s-345m^3/s,龙口合龙流量345m^3/s,单  相似文献   

7.
导流明渠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前的关键项目,大江截流后在二期施工期担负着导流和通航的任务,已于5月1日破堰过水,这标志着三峡右岸导流明渠工程胜利完成.三峡工程施工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方案.在长江中堡岛左侧填筑一期土石围堰,将长江主河道与后河分开,在一期土石围堰的保护下修建混凝土纵向围堰,开挖导流明渠和修建三期碾压混凝土基础部分.长江左岸修建临时船闸,开挖1~6号厂坝段和施工永久船闸.二期大江截流,导流明渠过流通航.在上、下游横向围堰与混凝土纵向围堰的保护下修建左岸电厂厂房和溢流坝段…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二期上下游横向围堰与混凝土纵向围堰共同形成基坑,保证二期工程施工。上游围堰按挡100年一遇洪水设计,最大堰高82.5m。围堰断面要用两侧石碴,中间风化砂堰体,防渗为混凝土防渗心墙上接土工合成材料。防渗墙最大高度74m。重点论述围堰防渗墙结构设计及施工几个主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介绍三峡工程施工导流的“三期导流 ,明渠通航”方案 ,对一期土石围堰施工技术 ,混凝土纵向围堰施工技术 ,大江截流与二期土石围堰施工技术 ,三期围堰施工技术以及所涉及的重大技术突破进行介绍 ,着重阐述大江截流方案 ,大江截流上下游土石围堰平抛垫底及二期围堰防渗等关键技术 .  相似文献   

10.
二期围堰填筑料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三峡工程二期围堰是拦断长江主河床、担负保护大江基坑内二期工程建筑物在于地条件下安全施工的档水建筑物。上游围堰设计等级为Ⅱ级临时建筑物,下游围堰为Ⅲ级临时建筑物。上游横向围堰最大高度82.5m,形成蓄洪库容ZO亿m3,是二期工程施工期最关键的安全屏障。上下游围堰顶高程分别为88.5m和幻.5m,堰轴线长度分别为1439.6m和IO75.9m,防渗墙最大深度分别为74m和68m。二期围堰堰体主要由风化砂、石碴、石碴混合料、过渡料和块石等材料填筑而成,大部分填料为水下抛镇,最大水深60m,少部分堰体为陆上分层碾压。为了在截流前减…  相似文献   

11.
彭少军 《水力发电》1994,(11):48-51
五强溪水电站原定采用先围右岸的三期导流方案。后因第二期推迟,经优化改为二期导流方案。第一期过水围堰挡水流量16000m^3/s,水下施工采用预制混凝土组全模板和大型钢模,一期通航由束窄后的左侧主河槽通航;第二期围堰挡水18000m^3/s,上游采用碾压混凝土围堰净化工作日60d,下游采用粘土心墙土石过水围堰,溢流面采用宽台阶式护面,二期通航由设置中孔坝段的临时船闸通航。  相似文献   

12.
东西关水电站施工采用二期导流方案,截流设计流量910m^3/s,采用立堵截流,且龙口在砂卵石覆盖层上,截流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1994年10月29日开始截流,实测最大值605m^3/s,龙口最大落差2.2m,最大流速6.5m/s,龙口总抛投量8520m^3,经过12h46min截流成功。  相似文献   

13.
1概述三峡工程二期上、下游横向围堰的结构型式为利用当地材料的土石围堰,它是三峡工程最重要的临时建筑物之一。二期围堰设计水位蓄洪量20亿m3,上游围堰使用期达4年,万一失事,不仅给工程造成重大损失,推迟总工期及第一批机组发电,而且还会对下游城乡人民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因此,二期围堰的设计与施工是三峡工程重大关键技术项目,被列为需要进行单项技术设计的8个项目之一。三峡工程二期围堰有以下特点:①堰高,最大高度达82.5m。②工程量大,上下游横向围堰的土石方填筑量合计约1220万m3,防渗墙面积约9.6万mZ。③施工水深达…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方案,在二期导流时,利用明渠和临时船闸能航,进行大江截流。为使截流万无一失,截流设计流量定为14000 ̄19400m^3/s,截流时间定为1997年11月上旬,截流方案为单戗立堵方式,用平抛垫底解决截流水深的问题。在施工中,视堤头稳定情况,分别采用自卸汽车直接抛填和堤头集料,堆土机赶料方式填筑。在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于1997年11月8日胜利实现大江截流。  相似文献   

15.
截流仿真演示施工前瞻优化大江截流是三峡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意义重大。由于截流是在大流量(设计流量达14000m3/s)、高水深(达60m)、抛投强度高(达7.58万m3/d)和基础地质条件复杂(河床底有块球体和深厚新淤沙)等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施...  相似文献   

16.
里底电站二期导流建筑物包括二期上下游围堰填筑、二期围堰混凝土防渗墙施工等。二期上下游围堰填筑利用一期开挖存在仕底倒料场的约备料进行填筑。闭气土料采用巴丁土料场运至上下游围堰填筑。围堰填筑采用挖掘机和装载机在仕底倒运场装运,自卸汽车运输至围堰填筑工作面,采用推土机按照设计的填筑层厚度对渣料平整,再由振动碾碾压。通过里底电站二期施工的布置及特点,对围堰施工方案总结出施工方便、成本低、简单可靠及标准化的施工程序。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是在已建的葛洲坝水库内进行的,水深达60m,截流最大流量11600m^3/s,截流工程量大,施工强度高;而且截流段河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截流期间不允许断航等,为此在兴建导流明渠提前导流通航的前提下,采用平抛填底,缩小龙口宽度等措施,于1997年11月8日胜利截流成功。  相似文献   

18.
三峡二期围堰防渗工程最深槽孔浇筑成墙由中国水利基础工程局承担施工的三峡二期上游围堰防渗墙工程深槽段最深槽孔SS-13号槽,于1998年3月22日顺利浇筑成墙。SS-13号槽位于三峡大江截流的龙口段,槽深73.6m,是整个二期围堰防渗墙工程最深的槽段,...  相似文献   

19.
秦世鹏  莫宏杰 《红水河》1999,18(1):33-35
通过对贵港航运枢纽二期截流时段、流量、方式以及水力计算成果的综合分析,确定采用上游单戗堤立堵截流。设计截流流量为1510m3/s,实际截流流量为2740m3/s,龙口最大表面流速5.41m/s,最大落差1.7m;抛投材料最大粒径1.32m,总抛投量为9.77万m3。  相似文献   

20.
三峡工程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的施工方案,由于长江水量大、截流水深,致使围堰工程量大、工期紧、施工强度高,在各期围堰施工中遇到不少技术难题,但通过施工实践,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其中碾压混凝土围堰挡水发电、导流底孔与深孔联合渡汛、导流底孔跨缝布置的处理方法、二期围堰施工措施、二期大江截流经验等,都具有三峡工程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