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当今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广泛采用的一个做法。我国目前汽车消费市场空间已被打开,但是和整车产业相比,我国零部件产业、特别是核心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是滞后的,这种滞后将严重制约汽车产业整体的发展,相对于国外企业,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普遍存在的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研发能力弱、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的软肋。要想改变这种形势,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亟待升级,如何走好这次升级之路哪?我们特邀汽车零部件知名企业的相关专家和设备提供商来共同探讨,寻求一条加工制造升级的光明坦途。  相似文献   

2.
随着汽车消费市场需求逐渐升级,竞争也日趋激烈,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面临着质量提升和降低成本双向压力,如何有效保证汽车零部件的加工质量和精度,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加工效率,缩短单件产品的生产成本,成为当前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最为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发动机制造,因其大批量、高精度、高质量、高稳定性的加工特性,要求发动机加工车间必须不断提高效率,以应对节拍要求。  相似文献   

3.
《工具技术》2015,(10):I0002-I0003
随着汽车消费市场需求逐渐升级,竞争日趋激烈,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面临着质量提升和降低成本的双向压力。如何有效保证汽车零部件的加工质量和精度。并不断提高加工效率,缩短单件产品的生产成本,成为当前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大,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生产国。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预计汽车市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兴旺,但汽车节能降耗、安全舒适方面的性能指标亦将越来越高,这必然推动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5.
王雪  张宁 《内燃机与配件》2023,(18):108-110
汽车零部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开始采用数控加工工艺生产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需要高精度、高品质和高效率的生产,采用数控加工工艺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企业竞争力。本文从数控加工工艺的优势出发,分析了数控加工工艺对汽车零部件质量控制、性能提升、表面处理几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长春,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中国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发展中心作为国内汽车电子电器类最大的一个行业组织,此次会议安排在长春绝不是一次偶然的相遇,而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近几年,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零部件企业跟随整车企业的步伐;而且这些企业正在加快、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的竞争将日益激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用车近些年来发展迅速,汽车产品不但在出口关税较低的非洲、中东等国家出口规模日益扩大,而且在南北美洲和欧洲的出口额也迅速增长。商用车的迅速发展一方面要有高质量的零部件做保障,另一方面又推动了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促进汽车零部件产品升级换代。本期策划"商用车零部件的制造和应用",阐述商用车零部件的技术发展和制造工艺以及新的加工方案。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传统汽车零部件及制造技术一般是指加工制造工艺(铸、锻、冲焊、切割、轧制及热处理,工件的切削加工,部件、产品的装配检验等)。现代汽车零部件及制造技术则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技术于一体。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却未建立值得骄傲的汽车制造产业。随着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之前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零部件制造精度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这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时间不足欧美的一半有关系。山东明水汽车配件厂作为新成立的山东重工集团旗下具有50多年历史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相似文献   

10.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介绍了再制造概念、与维修和制造的差异及其优点,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产业体系及管理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最后指出国内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工业4.0”背景下,加快制造业转型,实现产业标准化、精准性、规范化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发展重点。汽车制造业作为我国制造业重要组成部分,也亟待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汽车零部件精度的高低决定着汽车的整体质量,提高汽车零部件精度,加强机械加工水平是促进汽车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机械加工工艺对汽车零部件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加强机械加工工艺水平,提高汽车零部件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推进,各种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领域,机床加工和制造技术的实力也得到了提高。通过数控加工技术的有效和恰当运用,进一步提高机床设备的管控水平,对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技术的改进和提升具有非常关键的现实意义,它促进了我国汽车工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重点对数控技术在汽车零件加工制造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国家出台《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细则,旨在稳定汽车消费,促进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结构调整对于我国汽车零部件而言,是产业优化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规划》细则中称,  相似文献   

14.
进入6月,首届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家年会和北京国际汽车展的相继召开,着实让我们这些关注汽车零部件的记者忙碌了一阵子。现在回过头想想那段时间,尽管目前汽车零部件产业并不容乐观的现状让人觉得有一丝的心焦,但代表们对未来大发展的那种期盼和激情却不断的感染着我们。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当零部件制造企业在如此蓬勃发展的大机遇面前特别关注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时,本刊也又一次特别邀请部分装备提供商代表从工艺装备的角度回答“如何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制造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进入21世纪,节能、减排、轻量化等绿色制造是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对汽车零部件制造中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应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国要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战略转型,必须在成套设备和零部件制造上首先获得突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支撑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在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热加工技术如精铸、精锻、内高压成形等关键技术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相对滞后,因此大力发展热加工技术,对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在本期主题策划中,我们专访了汽车工程学会领导,并邀请部分行业专家、教授,结合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现状,针对热加工技术应用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发表看法、阐述观点,并就感应加热技术、表面强化技术、真空热处理技术、冷/温锻技术及铝镁合金铸造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 希望行业广大读者能够在本期策划中有所获益!  相似文献   

16.
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有一种流行的说法,“三流的公司卖劳力,二流的公司卖产品,一流的公司卖技术,超一流的公司卖标准”。随着跨国汽车企业在华投资和采购步伐的加快,我国零部件企业迎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但不少跨国企业认为,由于我国汽车整车,特别是乘用车主要车型来源于不同国家、不同公司,产品采用的标准不同,系列也不同,这给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制约了零部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标准化程度低已成为其顺利进入跨国公司采购链的主要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7月,国产汽车产销593.21万辆和584.90万辆,全年汽车产销量将突破900万。200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总收入也达到了6700亿元,大幅超过2006年。汽车及零部件市场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汽车类产品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但是从汽车零部件细分行业表现来看,我国零部件配套水平依然薄弱,随着市场的扩大,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市场之争、品牌之争、服务之争、价格之争愈演愈烈,零部件制造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优化制造工艺无疑成了制造企业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已经是世界汽车产业大国,但还不是汽车强国。汽车强国必须建立在雄厚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基础上,汽车零部件产业强,则汽车工业强,反之则弱。面对汽车工业由大做强的形势,国家已经从宏观层面提出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理念,政府有关部门应做好顶层设计,采取扶优扶强措施,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骨干企业,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大羽 《现代零部件》2004,(11):34-35
为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管理升级与进步,中国汽车零部件采购、配套与管理论坛组委会特设“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管理创新奖”以表彰和鼓励零部件行业管理创新的企业。创新是企业永恒不竭的发展动力,设立该奖的目的就在于促进汽车零部件企业创新实践,引爆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创新浪潮。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现阶段我国各类现代化信息技术研究的不断突破,我国汽车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脚步正日益迈进,同时在诸多高精尖技术的辅助下,现阶段我国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内逐步实现了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型调整。本次研究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理论出发,在智能制造时代背景下探寻目标技术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生产应用中的支撑逻辑与实用意义,以期为后续我国汽车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现代化技术升级给予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