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考虑哥氏力的影响,对纱线张力进行了精确分析,这对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纱线的断头率、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采用传递矩阵法对倍捻锭子的临界转速及其对应阶振型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对样件进行了模态测试以验证理论计算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模态测试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对纱线在零件表面上高速运动时的力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准确计算纱线张力的理论公式,并与传统的欧拉张力公式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首先根据结构动力修改的实际需要,在一般灵敏度基础上,提出了相对灵敏度概念。其次结合实例对传统的具有N自由度的特征灵敏度公式就其实用性和理论完备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连续体如何进行灵敏度分析,提出了一种方法,并以倍捻锭子为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7.
首先根据倍捻锭子的实际结构建立起计算模型,并详细介绍模态综合法对倍捻锭子的计算过程,另外传递矩阵法为处理回轴系的传统方法,这里只作简单介绍;最后运用模态测试技术对理论计算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和模态测试值基本吻合,这为今后对倍捻锭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介绍了纱线动态张力的检测原理,设计了基于虚拟仪器的纱线动态张力检测系统,详细分析了基于Lab Windows/CVI5.0开发平台的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分析的实现方法,并对纱线动态张力进行了实时检测实验,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基于虚拟仪器的纱线动态张力检测系统,文中介绍纱线动态张力检测原理,详细分析了基于Lab-Windows/CVI5.0开发平台的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分析的实现方法,并对纱线动态张力进行实时检测实验,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棉纺厂的棉纱毛羽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了控制纱线毛羽的8项措施:合理配棉,改善前纺的纤维平行伸直度,增加粗纱捻系数,合理选择细纱锭速,放大细纱后区罗拉中心距,精选胶辊胶圈,严格控制络筒的纱线张力,选用金属槽筒.实践证明,控制棉纱毛羽的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纱线动态张力检测原理;设计了基于虚拟仪器的纱线动态张力检测系统;详细分析了基于LabWindows/CVI 5.0开发平台的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分析的实现方法,并对纱线动态张力进行了实时检测实验,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对苎麻/Coolnice吸湿纤维Sirofil纱与交捻纱纱线及织物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利用纱条加捻理论对Sirofil纱及交捻纱成纱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Sirofil纱及交捻纱纱线性能和织物性能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在纱条合股加捻时长丝束与短纤纱条的性质差异和张力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于纺织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局部悬链线纱路,本文探讨了确定这种局部形态县链线的数学表达式,纱线张力、曲线斜率以及偏离直线最大偏距的计算方法,绘制了一系列曲线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由于采用无量钢参变数表达形式,使其具有一定的普启蒙意义,按照这些曲线图或算式,结合实测悬链线的形态参数,便可推算出它的张力大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用了不同号数、不同设计捻度的涤纶环锭纱七种,分别采用六种不同的捻度测试方法测试涤纶环锭纱的捻度,从测试结算可看出,相对于设计捻度,三倍退捻加捻法的测试误差最小,滑移法的测试误差最大,这为纺织厂或研究单位在测试涤纶环锭纱捻度时选择恰当的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对苎麻 /Coolnice吸湿纤维Sirofil纱与交捻纱纱线及织物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 ,利用纱条加捻理论对Sirofil纱及交捻纱成纱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造成Sirofil纱及交捻纱纱线性能和织物性能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在纱条合股加捻时长丝束与短纤纱条的性质差异和张力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大雅600型双浆槽浆纱机浆纱张力与伸长控制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现代浆纱工艺理论和纱线弹性理论出发,结合生产实际,对大雅600型浆纱机浆纱张力与伸长系统作了分析,测试和讨论,提出了控制该机浆纱张力和伸长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笔者对GD型并捻机张力均匀性进行了测试、分析。提出该机在工艺与设备上作某些改进后,完全有可能生产薄型真丝纺类织物。  相似文献   

20.
本主要讲述三倍角公式在高中段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同名三角函数连乘积计算中的应用。为适应当前中学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作剖析了三倍角公式的内在结构特点,为解决同名三角函数连乘积一类问题,探索了一条可操作性的方法。三倍角公式的巧用,对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