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汾河灌区是全省最大的灌区,通过试验、实践证明,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开发利用即河井双灌,可使渠首引水量由350~400m 3/亩,下降到200m 3/亩左右,粮食亩产由200kg 左右提高到500kg 左右,并且旱涝碱可得到综合治理,同时,摸索出一条节水灌溉经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灌区节水灌溉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汾河灌区是全省最大的灌区,通过试验、实践证明,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开发利用即河井双灌,可使渠道引水量由350 ̄400m^3/亩,下降到200m^3/亩左右,粮食亩产由200kg左右提高到500kg左右,并且旱涝碱可得到综合治理,同时,摸索聘条节水灌溉经验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汾河灌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汾河灌区灌溉供水严重不足,每年平均只灌一次,每亩次净灌57 m3 ,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此,加速发展河井双灌,合理引用区间( 洪) 水,取消沿河高灌抽水,发展工业供水市场,开展节水灌溉等,可促进灌区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汾河灌区大象河并双灌试验区,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开发与利用,毛灌溉定额200m3/亩左右,就能达到水量平衡,并能建成一个开源节流型的节水灌区。其主要措施是,河井结合、水井管灌、小畦灌溉、井排浅退、合理配套等。旱涝碱可以得到综合治理,粮食亩产从200kg左右,提高到500kg左右,特别是为小麦及复播作物的高产,创造了条件,提出了一个在河井结合条件下的水量平衡方程式,以确定需要的地表水引水量。灌区的节水技术改造,使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冲积平原灌区历来得不到解决的旱、涝、碱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5.
汾河灌区引洪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河灌区140余万亩耕地多年平均洪水量3.1亿m ̄3,.亩均仅220m ̄3.平水年作物需水量约4.6亿m ̄3.缺水近1.5亿m ̄3。随着工业重化工基地的建设。要求农业年让水1.1亿m ̄3,更使灌区缺水而制约农业的发展。在立足于节水的基础上,分析了作物各生育期供需矛盾,寻求利用近2.4亿m ̄3的洪水资源,采用冬春井水灌溉,调节水量0.7m ̄3.引洪和降雨入渗达到采补平衡。根据近几年局部引洪试验资料,明确了二、三坝集中引洪、一坝酌情引洪的运用方式;引洪渠系挟沙能力可达50kg/m ̄3;洪灌前地下水埋深应控制在3.0~3.5m以下;一次引洪定额为90~120m ̄3/亩;洪水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分别比土壤高1.5,1.0,1.8倍。洪灌一次亩增产粮食50~100kg。  相似文献   

6.
汾河灌区灌溉面积99.7kha,约占山西省水浇地面积的1/10,是全省最大的自流灌区。汾河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3.5亿m ̄3,每公顷用水量3000m ̄3,有效利用率不足40%,在灌区的中下游每年最多只能普浇一水,属灌溉水量严重不足的灌区。目前灌区地下水开采量仅占可开采量的1/4,年潜水蒸发量约1.67亿m ̄3。汛期降雨量占总量的70%,洪水外泄量多达4.85亿m ̄3。在这种春旱秋涝、盐碱严重的不良环境下,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要改变这种面貌,发展高效农业,只有大力发展井灌,建成河井双灌的灌溉管理系统,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夺取潜水蒸发量,实现引洪回灌,弥补枯水季节地表水的严重不足,有效地综合治理旱涝碱,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李高峰 《山西水利》2023,(12):10-11+15
以山西省最大的自流灌区汾河灌区的中游作为典型田块进行研究,按照水利部农村水利工作司和水利部灌溉排水中心的安排,参考《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测算方法及要求,测算样本田块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灌区河井双灌条件下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目前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为0.562 2、0.570 4、0.532 8,较为真实地反应了目前山西不同类型灌区农田灌溉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8.
张秀丽 《山西水利》2005,21(2):51-52
根据滹沱河灌区严重缺水与用水浪费并存以及河井缺乏统一管理的现状,分析了灌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主要解决措施,即梯级建设橡胶坝工程,进行节水改造,加速发展河井双灌,充分利用洪水发展夏浇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潇河灌区位于晋中盆地东北边缘,地形为东北高,西南低,呈东北、西南走向为长方形。 灌区内有太原市的南郊区、清徐县和晋中地区的榆次市、太谷县的13个乡(镇)134个行政村,现有耕地面积39.0万亩。 潇河灌区是清洪两用、河井双灌相结合的灌区,灌溉特点是以洪灌为主,汛期大吞大引,实行以洪补清、冬季储水灌溉,一年四季有水就灌溉。  相似文献   

10.
太谷县郭堡水库灌区是库井双灌的万亩以上自流灌区。灌区兴建于1957年,设计灌溉面积8.8万亩,其中纯井灌面积6.3万亩,库井双灌面积2.5万亩。灌区初建时,渠道工程一般为土质渠床,且渠线不尽合理,渠道渗漏严重,决口跑水现象时有发生,初步估算灌区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39左右,再加上管理不善,缺乏岁修养护,灌区渠道和渠系建筑物老化严重,而且有上升趋势,针对这一情况,对灌区采取了U形渠防渗的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汾河三坝灌区,地处汾河灌区最下游,是一个缺水灌区,水源靠区间来水及地下水,但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影响其开发利用,研究咸水灌溉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重要问题。咸水灌溉,在增加土壤水分的同时,增加了土壤盐分,既有利于作物生长,盐分多了又对作物产生危害。经试验,四种作物的耐盐能力:棉花>高粱>冬小麦>春玉米>绿豆。比较各生育阶段的耐盐能力:中后期>前期。前期即拔节前,浇咸水对产量影响较大,后期即抽穗以后,浇咸水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浇咸水土壤含盐量不超过作物耐盐度临界值。浇咸水应掌握不旱不浇,不宜早浇,即使天旱也宜迟浇(拔节以后)、少浇(灌水1~2次,灌水量40~50m ̄3/亩)。上述各种作物在大定额河水春灌的基础上,按各阶段土壤全盐量、土壤含水率、土壤相对溶液浓度控制指标,适当浇1~2次咸水,对作物生长,提高产量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吕梁地区大中型灌区节水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灌区节水问题提出建国以来,吕梁地区相继建成文峪河、峪道河、向阳河、孝河、陈家湾、湫水河、岚城、吴城8处大中型自流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4.4万hm2,已分别占到全区46万hm2耕地和10.9万hm2水地的9.6%与40.4%。1996年,8个灌区粮食总产最高达到2.65亿kg,占到全区总产的24%,单位水量平均产值3.34元/m3。事实说明,建设灌溉工程是振兴吕梁农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吕梁是山西省水资源较缺乏的地区。按1988年全区水资源评价,区内水资源总量为14.47亿m3,人均水量比…  相似文献   

13.
汾河三坝溉区地下水属劣质高矿化度水,用于农田灌溉时,在增加土壤水分的同时也增加了土壤的盐分,盐分的积累又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研究咸水灌溉土壤盐分变化规律是开发利用咸水资源的重要问题,封闭坑测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咸水灌溉冬小麦、春玉米、棉花三种作物生育期分别积盐1253.4kg/亩、1443.9kg/亩、1337.9kg/亩;土壤剖面盐分分布情况是:20cm以下各层土壤都处于盐积状态,变化趋势是从20cm开始由小到大变化至80cm,然后由大到小。农作物的产量随着咸水灌溉年限的增加而减少。小区试验研究表明:在每年有一次大定额河水灌溉和地下水有一定的径流条件下,利用咸水灌溉,灌后土壤盐分不超过作物耐盐极限时不减产,也不会开成长期积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河井双灌区的灌溉状况 ,提出了洪水、自流清水、井水科学调度 ,综合利用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5.
“河井双灌”也称“井渠结合”,实际上就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综合利用。在半干旱地区也是“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规律,在农田灌溉中的实际应用。我省汾河等大中型灌区20年试点说明,河井双灌不仅将单纯“排水改碱”,通过井灌把潜水转化为灌溉水源,变害为利;把单纯“排水”,通过井灌,合理调控地下水位,达到既能充分利用潜水灌溉,又使地下水位达到治理盐碱和引洪的要求。而且结合区域性的浅退系统则比较完善的解决了旱、涝、碱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使恶性循环转变为良性循环,并最终达到综合治理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宁夏引黄灌区应用水稻控灌技术节水增产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宁夏引黄自流灌区示范应用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节水高产效果。结果表明,1961.1hm^2的控灌水稻的产量比常灌水稻增产519kg/hm^2,增产幅度为5.3%;灌水次数平均减少16次,灌溉定额平均减少7057.5m^3/hm^2,节水38.4%,水分生产效率提高了65.3%;稻米粗蛋白含量提高了0.21%,整精米率提高了1.59%,垩白率和垩白度降低了1.12%和0.29%。此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汾河灌区地面水资源缺乏,必须走开发利用地下水的道路。而地处汾河灌区下游的三坝灌区浅层地下水又属于劣质高矿化度水,进行农田灌溉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研究成水灌溉是开发利用咸水资源的重要问题。试验说明,只要控制咸水灌溉的土壤全盐量、土壤水分、土壤相对溶液浓度指标不超过作物耐盐限度,适当地利用咸水灌溉可以保证农业增产。试验冬小麦、春玉米、棉花三种作物用咸水灌溉是比淡水灌溉减产,但比不灌溉的旱作增产,分别地产60.0%、33.7%、30.2%。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汾河灌区水源及输水的实际情况,从抗旱及压盐两个角度对汾河灌区春浇灌水定额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知:在水源只能依靠河水的地区,主要以抗旱为主,采用春浇灌水定额150-180m^3/亩;在有其它水源补充灌溉且土壤含盐量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地区,主要以压盐为主,采用春浇灌水定额100-130m^3/亩;有其它水源补充灌溉,土壤含盐量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地区,采用春浇灌水定额60-90m^3/亩。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汾河灌区目前普遍采用的河水冬灌一水+井水夏灌一水、井水春灌夏灌各一水和河水春灌一水的灌溉模式,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在试验年份条件下,不同灌溉模式春玉米的耗水量变化于241.5~438.7 mm,日均耗水量变化于1.68~3.13 mm;春玉米耗水量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均呈二次抛物线形式;在分析不同灌溉模式下抗旱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灌区生产实际、比较科学合理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20.
尉宝龙  牛豪震 《人民黄河》1997,19(1):31-33,43
随着汾河水库调蓄能力的下降,加之工业挤占农业用水,汾河灌区灌溉水源日趋紧张。但汾河一坝灌区内的稻田仍采用传统的种植、灌溉模式、灌溉用水量最高达3万m^3/hm^2,浪费水现象很严重。而且还存在着水稻与小麦灌溉用水的矛盾。为此,我们对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的栽培、灌溉技术旱育秧、旱整地、浅湿间歇灌溉比传统的水育秧、水整地、深水灌溉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旱育秧比水育秧多栽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