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建国以来,运城地区在汾河游修建了不少提水泵站。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沿河两岸的用水量越来越大,因而造成汾河下游灌溉期来水量不足,河道水位低,沿途各站不能正常运行的被动局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河道来用水总量的分析,认为只要通过适当调节,完全能够解决各站的灌溉用水,同时提出了调节工程的设计原则和工程方案,并对调节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粗略评价。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汾河灌区基本情况,汾东分局位于汾河二坝下游的汾河东岸,是山西省汾河灌溉管理局的下属机构,通过对其近20年灌溉用水情况的变化趋势分析,阐述了形成汾东分局受益区内用水现状的原因,并提出改善现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中介绍了汾河灌区基本情况,分别从灌溉规模变化、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灌溉用水变化、节水畦灌技术推广等方面,对汾河灌区农田灌溉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总结,阐述了未来工程布局、工程管理、灌溉方式创新、生态环境监测等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4.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对河道整治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优化,改善了原河道和新开河流态,避免了上游来沙对原河道造成的淤积,能有效解决防洪及原河道两岸灌溉(生态用水)引水需求。简化河道整治工程方案及工程设施,节省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5.
尉宝龙  牛豪震 《人民黄河》1997,19(1):31-33,43
随着汾河水库调蓄能力的下降,加之工业挤占农业用水,汾河灌区灌溉水源日趋紧张。但汾河一坝灌区内的稻田仍采用传统的种植、灌溉模式、灌溉用水量最高达3万m^3/hm^2,浪费水现象很严重。而且还存在着水稻与小麦灌溉用水的矛盾。为此,我们对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的栽培、灌溉技术旱育秧、旱整地、浅湿间歇灌溉比传统的水育秧、水整地、深水灌溉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旱育秧比水育秧多栽6.7  相似文献   

6.
汾河清水复流生态调水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河道单元水量平衡原理,通过对汾河河道来水、供水的分析,计算不同规划水平年方案下汾河主要控制断面流量过程,确定了汾河复流的合理生态用水量。结果显示:现状年汾河河道生态基流除汾河二库以上河道之外,以下河道均不能得到完全满足。为此,河道生态环境状况比较严峻;河流生态方面考虑满足河道基流生态需水及河滨带生态中水平用水,在万家寨引黄3.2亿m3、沁河引水7 304万m3的情景下,基本可满足汾河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汾河清水复流工程生态影响及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5,(5):62-65
从生态用水、水体水质、生物栖息条件和泉域保护4个方面对汾河清水复流工程实施后的生态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汾河生态补水量在2020年达到3.1亿m3,基本可以满足河道生态需水要求;河流水质逐渐改善,中下游部分河段COD和氨氮浓度大幅降低;修复建成的近1.4万hm2滨河带和800 hm2湿地,将极大改善生物栖息地格局;水质改善、水域扩展以及生态用水的渗漏将促进沿河附近的泉域恢复。最后,就河流在上述4个方面改善所体现的各项服务价值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汾河作为调水受水区和工程实施区,其生态系统将得到改善,工程实施后,汾河的水文调节功能和水质净化功能等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将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1 工程概况 汾河二库位于太原市北郊区,是汾河上游干流上一座以防洪和供水为主并兼有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建成后,可使流经太原市区的汾河河道设计防洪标准,由原来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并可向太原市年增供水量0.44亿m^3城市用水。枢纽工程中的拦河大坝为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相似文献   

9.
杜建明 《山西水利》2004,20(6):50-51
水灾害的破坏性是巨大的,为了保护汾河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出了在对汾河干流河道治理的同时,也应对汾河支流进行规划治理,应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滩涂开发,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搞好水土保持,发挥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杨常青 《山西水利》2014,(11):24-25
通过分析汾河中下游河道河势演变特点,提出了该段河道中水河槽整治的治理思路和具体措施,根据汾河中下游河道形态和河床稳定情况,分段对护岸工程进行了设计,指出实施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时,应结合河流生态环境及护岸变化规律,因势利导,以固定中水河槽,保护滩地,逐步控制河流走势。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市汾河河道治理工程泥沙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经太原市区段的汾河河道人工渠化后,不仅可以提高城市防洪标准,美化市区环境,而且还腾出两岸大片滩地,供开发利用,但渠化工程也会对河道带来一些影响。通过水平比尺为1∶200,垂直比尺为1∶65的泥沙模型,对太原市汾河渠化治理工程进行了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12.
范毅 《山西水利》2014,(11):21-22
1988年山西省开展汾河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和汾河上游干流河道治理工程以来,不仅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更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随着人们对水环境要求的提高,改善汾河上游河道生态环境势在必行。分析了汾河上游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思路,针对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流经太原市区段的汾河河道人工渠化后,不仅可以提高城市防洪标准,美化市区环境,而且还腾出两岸大片滩地,供开发利用,但渠化工程也会对河道带来一些影响。通过水平比尺为1:200,垂直比尺为1:65的泥沙模型,对太原市汾河渠化治理工程进行了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14.
穿越汾河是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工程的大型穿越河流之一,通过对管道穿越汾河段前后的河道防洪情况及河道情势进行对比、计算和分析,证明管道穿越对河道防洪和河势变化影响甚微,不会影响河道堤防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王宏图 《山西水利》2000,(6):32-32,40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类为开发利用水资源而兴建了大量水库和引水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沙系列,为防洪和开发滩涂进行的河道整治影响甚至改变了河床的自然演变。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河床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在改变河床自然演变规律、取得工程效益的同时,也将可能在为工程本身付出相应的代价。为了使河道整治更好地适应河床演变规律,减少河道工程的负作用,本文分析了汾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对河床演变的影响,以便为以后的河道整治提供一些参考。1汾河下游河道概况晋中与临汾交界王庄以下至入黄口庙前为汾河下游。按照河型大致分…  相似文献   

16.
汾河上游干流生物防护工程是汾河上游干流河道治理工程的重要措施,一方面通过生物措施保护堤防安全运行,稳定河槽中小水流路;另一方面通过生物措施改善汾河上游沿岸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沿岸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7.
闫建兵 《山西水利》2010,26(12):19-20
汾河中下游河道生态环境恶劣,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对汾河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估,研究如何采取系列工程措施,逐步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为经济社会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健康的河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李明 《山西水利》2011,27(10):22-23
介绍了汾河灌区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分析了灌区目前存在水源严重不足、工农业用水浪费大、工程不配套及管理落后等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革新灌水技术、加强计划用水、加快实现流域一体化管理、加速工程配套、引洪灌溉以及实现科学管理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原冰 《山西水利》2013,(1):35-36
汾河三坝农业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完成至今,渠系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大大节约了灌溉用水量,农民用水协会发展成熟,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介绍了汾河三坝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区现状及改造情况,分析了改造工程取得的效益,可为同类灌区节水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2001年一开春,位于汾河三支受益区的文水县闫家堡村在汾河灌区放水前一个月,就组织力量利用大口径混流泵将该村蓄水工程内的已储蓄水提送到三支渠道,不仅保证了本村 133.3 hm2耕地的灌溉用水,还扩浇外村耕地 533.3 hm2。 为了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并进一步扩大受益范围,日前闫家堡村已与县抗旱服务队达成协议,双方合股对该村蓄水工程进行完善配套,在运行方式上采取成立灌溉公司的形式,实行企业化运作。年内改扩建工程完成后,工程蓄水容量可增加到 300万 m3,受益乡镇将达到 3个,受益面积达 2 000 hm2。 文水闫家堡小型抗旱工程蓄水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