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介绍了在冰醋酸中邻香兰醛和氢溴酸作用生成2,3-二羟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且收率较高,对科研同行和试剂生产厂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5.
采用PEG-400为相转移催化剂,KOH为碱性催化剂,由苯甲醛和正庚醛经醇醛缩合反应制得茉莉醛。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苯甲醛19g、正庚醛17g、KOH5g、PEG-4006g、去离子水48mL、乙醇20mL。反应温度333K、反应时间6h、产品收率可达90.0%。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在冰醋酸中邻香兰醛和氢嗅酸作用生成2,3-二羟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操作方便,安全可大,且收率较高,对科研同行和试剂生产厂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将生产生物柴油产生的副产物甘油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丙酮缩甘油可以提高生物柴油的经济效益。采用干燥剂原位除水法,在无溶剂体系中,丙酮与甘油通过原位除水、酸催化缩合反应制备丙酮缩甘油。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丙酮与甘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丙酮与甘油缩合反应的综合影响,并探讨了缩合反应动力学。在催化剂用量为每摩尔丙酮3 g、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0 h、丙酮与甘油摩尔比1∶1.4的条件下,丙酮转化率达到87.80%。该缩合反应为准二级反应,活化能Ea为35.58 k J/mol,频率因子为5.657×106。 相似文献
8.
9.
肉桂醛、柠檬醛抗黄曲霉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肉桂醛、柠檬醛的抗黄曲霉作用。方法:在含不同浓度药物的蔡氏培养液中接种一定量的黄曲霉孢子,每隔 4h分别取定量培养液涂布于蔡氏培养皿上进行霉菌计数,直到48h。 26.5℃培养 72h后计数萌发的霉菌孢子;用扫描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黄曲霉的形态、表面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肉桂醛、柠檬醛的浓度分别在≥0.05μg/ml、0.28μg/ml作用4h后,萌发的黄曲霉孢子数明显减少;肉桂醛、柠檬醛作用后黄曲霉孢子菌丝的形态、表面结构明显改变。结论:肉桂醛、柠檬醛对黄曲霉孢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柠檬醛抑制黄曲霉孢子的萌发更迅速,两者可能通过破坏真菌细胞结构起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的2,6-二甲基-4-羟基苯甲醛合成方法进行改进,确定最佳合成工艺条件:n(3,5-二甲基苯酚):n(Zn(CN)2):n,(AICl3)=1:0.7:1.8,以AlCl3升华品为催化剂,合成温度65℃,此时收率可达51.1%,较传统合成法提高了10.1%,纯度可达99.5%. 相似文献
11.
天然染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天然染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水萃取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树脂吸附法及超声波萃取法,阐述了天然染料在蛋白纤维、纤维素纤维、合成纤维中的应用,指出了天然染料制备及应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柿子发酵制备营养饮料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柿子的发酵处理,测定与分析了发酵液的成分转化。结果表明,70%以上的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淀粉及一部分可溶性糖转化成人体易吸收的乳酸和醋酸;维生素C及矿物元素几乎100%转移到发酵液中;维生素B类的含量在发酵过程还有增值。并且探讨了发酵液在制备饮料过程中的沉淀问题,都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大豆油脚为原料,采用酯化反应和超临界CO2萃取方法,进行了天然VE的提取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对脂化反应和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16.
17.
研究了嗜热链球菌、双歧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在冷冻干燥条件下,保护剂对细胞冻干存活率和冻干发酵剂活菌含量的影响,得出最高活菌含量,嗜热链球菌为1.2×109个/g,双歧杆菌为8.4×108个/g,植物乳杆菌为1.4×109个/g.采用最适保护剂制成的试验菌株冻干发酵剂在42℃乳中发酵10h,发现其细胞生长曲线、产酸曲线及pH值下降曲线与冻干前对照发酵剂相比,均无明显变化.在贮藏试验的研究中,发现4℃以下贮存,存活率较高,混合菌的贮存期明显高于单一菌.在人工胃液中的存活率,混合菌也明显好于单一菌. 相似文献
18.
天然肠衣漂白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一种霉变肠衣的漂白处理方法,该方法使用1.5%的双氧水,同时加入0.2%三聚磷酸钠添加剂,用于稳定双氧水,将霉变变色的肠衣浸泡处理2小时,结果漂白效果理想,且对肠衣组织无伤害,同时色泽达到出口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甘草甜素提取后的甘草渣进行连续苹取,革取液浓缩得到具有较强抗氧化性能的提取物.该提取物与另外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复配,复合抗氧剂的抗氧化性能明显优于各单一组分的抗氧化性能,具有较强的协同增效作用。采用计算机调优技术——混料回归设计确定复配方案,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得出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最佳配料比例,然后经实验验证,证明预测准确,确认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精度,由此确定的复合抗氧剂及其抗氧化性能明显优于目前通用的天然或合成抗氧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