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磨细矿渣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针对不同比表面积磨细矿渣粉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磨细矿渣粉掺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超量系数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掺磨细矿渣粉混凝土各龄期间强度的关系和掺磨细矿渣粉混凝土强度公式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粉煤灰和磨细矿渣对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抗压强度、水化热、收缩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泥掺量一定时,随矿渣粉掺量的增加水化放热量、最大放热速率和干缩率均增大;水泥用量为200kg/m^3、粉煤灰为140kg/m^3、矿渣粉为50kg/m^3时,混凝土水化热较小、干缩率较小;SEM形貌图表明,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的综合效应,使火山灰反应更加充分,Ca(OH)2含量降低,在水泥用量200kg/m^3时,混凝土28天结构致密。  相似文献   

3.
磨细矿渣粉在混凝土和砂浆中的应用研究表明,磨细矿渣粉作为水泥基材料的增强混合材具有填充效应、火山灰效应和微集料效应,而且能改善水泥浆体与集料界面的粘结强度,形成自身的紧密体系,大掺量的磨细矿渣粉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取代水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保持体积稳定是防止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关键措施,而磨细钢渣粉作为活性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的干缩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掺入不同种类、不同掺量钢渣粉的水泥胶砂早期干缩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了钢渣粉对水泥胶砂干缩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磨细钢渣粉单掺或与矿渣粉复掺时,水泥胶砂的干缩率存在增大的趋势,在实际工程应用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掺磨细矿渣粉和高钙粉煤灰混凝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俊梅 《山西建筑》2009,35(1):181-182
针对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粉掺入后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认识不足的现状,对单掺和双掺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粉混凝土的性能和胶砂强度进行了研究,对掺加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粉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配制大流动性水泥混凝土时,通过掺用磨细的粒化高炉矿渣粉,对混凝土的性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本文将从混凝土掺和料的品质、掺量等方面对矿渣粉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秦鸿根  张亚梅  孙伟  李毓鑫 《工业建筑》2003,33(8):13-15,24
利用磨细矿渣粉、粉煤灰及二者复掺取代 30 %的水泥配制缓凝大流动性C80混凝土 ,测试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干燥收缩、抗冻性、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干热 -水浸泡循环作用下的性能等。研究表明 ,磨细矿渣粉单独掺入混凝土中仅有微弱的减水效应 ,但与高效减水剂共同使用时显示了显著的辅助减水效应。以掺合料与缓凝保塑高效减水剂共同配制的C80混凝土不仅流动性好 ,4h坍落度经时损失小 ,而且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特别是掺磨细矿渣粉的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与对比组接近。同时 ,掺磨细矿渣粉、粉煤灰或二者复掺的C80混凝土具有比对比混凝土更优越的抗干燥收缩性能、抗冻性、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及抗干热-水浸泡循环作用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提高高强混凝土抗裂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外掺矿物掺合料磨细矿渣、硅粉和粉煤灰的方法来研究它们对提高高强混凝土抗裂性能的作用,并分析了相应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以抗裂特征长度为评价指标,单掺磨细矿渣时,当其掺量为25%,则高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较好;磨细矿渣、硅粉和粉煤灰各自复掺时,高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较单掺磨细矿渣的进一步降低,且降低幅度大致相当;三掺磨细矿渣、硅粉和粉煤灰时,高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9.
系统研究了不同配合比参数对海洋环境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可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发展、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分析认为适合进行海洋环境长寿命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的配合比参数是:水胶比不低于0.30;采用混掺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粉的胶凝材料体系,单掺粉煤灰掺量不高于30%,磨细矿渣粉不高于65%,两者混掺不高于70%;不宜采用单掺大量磨细矿渣粉的方式来配制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降低高强混凝土脆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外掺掺合料磨细矿渣、硅粉和粉煤灰及聚丙烯纤维的方法来研究它们对降低高强混凝土脆性的作用,并分析了相应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单掺磨细矿渣时,当其掺量为25%,则高强混凝土的脆性最低;磨细矿渣、硅粉和粉煤灰各自复掺时,高强混凝土脆性较单掺25%磨细矿渣的进一步降低,且降低幅度大致相当;三掺磨细矿渣、硅粉和粉煤灰时,高强混凝土脆性的降低幅度更大.当聚丙烯纤维的掺量控制在0.24%以内时,高强混凝土的脆性随着聚丙烯纤维的掺加而降低;当聚丙烯纤维与硅粉复掺时,高强混凝土的脆性系数又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1.
矿粉混凝土的自收缩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普通矿粉(422m2/kg)与超细矿粉(730m2/kg)对混凝土自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同水胶比条件下,矿粉可降低混凝土早期(3d)自收缩,但增加后期(90d)自收缩;其影响程度与矿粉掺量和混凝土水胶比有关;②与普通矿粉(422m2/kg)相比,同条件下的超细矿粉(730m2/kg)混凝土早期(3d)自收缩显著增加;③同标号(f28)条件下,普通掺量(20%-35%)矿粉对混凝土早期(3d)自收缩影响不大,但对后期(90d)自收缩有一定负面影响。大掺量矿粉混凝土(50%)的早期与后期自收缩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王晋峰 《山西建筑》2007,33(21):256-257
结合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现状,从原材料选用的质量控制、结构和配合比确定与施工控制、施工机械设备的选用和质量管理检查四个方面阐述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以保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  相似文献   

13.
曹志伟 《山西建筑》2010,36(35):258-259
通过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硬化水泥混凝土力学试验及元江-东峨农村公路路面改建工程实践,在相同等级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对掺有3种不同粗集料的水泥混凝土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破碎卵石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值得推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根据作者先前对初始扭转梁的变形规律和基本微分方程的讨论,进一步研究初始扭转角和抗弯刚度比两参数对初始扭转梁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初始扭转角的存在,梁单向弯曲时将产生侧向位移。且当初始扭转角ω∈[0,π/2],由于耦合效应产生的侧向位移随着初始扭转角ω的增加而增加;当初始扭转角ω∈[π/2,π],由于耦合效应产生的侧向位移随着初始扭转角ω的增加而减少。变化抗弯刚度比参数时,研究表明:截面为正方形,即两主轴方向的抗弯刚度相等时,梁的力学性能与普通直梁相同,无侧向位移产生;而当梁截面为非正方形,即梁截面抗弯刚度比μ≠1时,由于初始扭转角的存在,梁单向弯曲时将产生侧向位移,且μ越大,梁的两弯曲主轴位移耦合效应越来越大,产生的侧向位移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CFS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检测和加固效果,其中特别对CFS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性、附加应力、桩土应力分担比、荷载分担比各自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述,并与相类似的CFG桩复合地基作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脉冲对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建立了不同高宽比的传统抗震及基础隔震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选取了6条具有向前方向性效应和滑冲效应速度脉冲的实际近断层强震记录作为结构基础输入地震动,对8个模型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对比分析了传统抗震及基础隔震框架结构模型的层间位移角、支座位移和基底剪力等反应。结果表明:在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随着结构高宽比的增加,基础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基底最大剪力逐渐增加,而隔震支座位移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随着地震动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比值的增大,隔震支座位移也逐步增大;基础隔震对高宽比小于3的结构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且高宽比越小其减震效果越好,但是当结构高宽比为4时,基础隔震效果较差;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脉冲对基础隔震结构底部楼层的不利影响会导致结构出现倒塌破坏。  相似文献   

17.
刘轶 《山西建筑》2009,35(31):171-172
在验证风淬钢渣体积安定性合格的基础上,以未经磨细的原状风淬钢渣作集料,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和硅灰复合作胶凝材料,配制出高强度、大掺量、高性能的钢渣混凝土,从而有利于提高风淬钢渣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偏心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BRBFs)的抗震性能,运用pkpm设计软件设计门架式偏心BRBFs和人字形偏心BRBFs两种结构,基于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两种结构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两种结构在基本烈度作用下的各层位移反应及层间位移角,结果表明,两种结构变形受低阶振型影响较大,沿高度呈倒三角地形分布,结构变形为弯剪形,各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均满足规范要求,体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构件产生塑性变形而耗能时,可以将结构构件等效为结构阻尼进行分析,介绍了等效阻尼比的求解方法。通过对罕遇地震作用下的两种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及顶层位移时程的研究进一步评估两种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人字形偏心BRBFs的抗震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9.
路堤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分析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50  
由于路堤由填土等散体材料组成,路堤下复合地基桩与桩间土之间的沉降不一致,导致填土内部出现相对垂直位移,应力状态发生变化。计算路堤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方法及计算参数均与刚性基础下的复合地基不同。通过对复合地基上部填土的力学分析,推导出一个求解桩顶平面处的桩、土应力比的公式。该公式表明桩顶处桩、土应力比的大小与复合地基置换率,桩顶处桩,土沉降差,填土厚度,填土弹性模量等关系密切。最后,利用一个工程实例证明该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