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林伟强  黄鹏 《云南化工》2022,(4):130-132
X油田M区断层广泛发育,构造复杂,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该区开发程度已经进入中后期,构造的刻画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的开发水平。为了提高该区的构造认识精度,通过研究总结出以断层解释技术和构造成图技术为核心的地震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其中包括层位精细标定技术、三维断层解释、沿层相干体切片、井控变速成图等。这些技术在该区广泛运用,并根据认识成果指导实际生产,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庆长垣老油田PB6断块开发区块井钻遇的断层较多,影响油田的开发效益,在高保真地震处理资料的基础上,利用三维数据体、相干体、蚂蚁体等地震属性、三维可视化等相关技术,对该区块进行精细的构造解释,提高解释精度,深化对断层的认识,为精细开发调整挖潜提供了有效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大庆长垣地区进行精细构造解释研究,应用全三维立体特色解释技术,保证了断层和层位解释的精度,同时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多方位检查构造解释的闭合质量,对掌握研究区整体构造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综合运用多种地震解释技术手段,更直观地展现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为建立精确的地质模型和后续的油田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是储层研究的基础,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以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相干数据体,进行层位标定、地层对比、断层解释等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对断层组合取得了新的认识,增加了地质分析和模型基础数据的精度。本文对广利油田构造进行了时深转换量板的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以及精细解释,进而在此基础上对该区进行了构造特征分析和储层评价。  相似文献   

5.
油田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重点在于进一步提高断层及井间砂体描述精度,最大限度挖掘断层附近及井间砂体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单纯应用井资料研究断层,很难预测断层的形态及倾向;而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研究缺乏与井资料的联合,同时会漏掉一部分小断层。本文以BSX区块为研究对象,采用点、线、面、体的断层建模方法,综合利用多尺度资料(测井、地质、高密度三维地震、井间地震),井震匹配精细研究构造断层分布特征并建立精确的三维构造模型。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精确地质构造,能够提高构造面分辨率,准确地做到断点、断层的空间归位,平面上的井点资料和空间的地震数据相吻合,有效提高了建模的精度,指导油田开发调整工作。  相似文献   

6.
周宋地区属于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藏。原有地震资料品质很差,无法满足当前滚动开发的需要。在本区通过地震采集方法研究,开展二次采集,获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充分应用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对该区的层位和断层进行准确解释,对断层组合取得了新的认识,由此解释出多个有利构造圈闭,为构造破碎带下一步的滚动开发提供了准确的地下构造模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邮凹陷北斜坡中段发育四套辉绿岩侵入体,对地震资料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和屏蔽,使得地震资料品质变差。该区发育两套断裂系统,两套断层互相切割组合,造成构造破碎,断层多解性强,圈闭落实困难。针对该区地震资料解释中的这两大难题,我们针对性地从辉绿岩地震反射特征及其与正常地层地震反射的关系研究入手,以多元综合层位标定技术、断层综合识别技术和三维空变成图等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探索出一套适合该区的地震综合解释方法,提高了构造解释的精度,在该区的油气勘探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探索了三维地震属性信息分析技术在构造精细解释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提取的地震属性与钻井资料的岩芯、综合录井及电性曲线等资料建立相关性,研究断裂系统及构造特征,储层精细描述和岩性解释。通过应用地震数据体相干分析技术、图分析技术可以识别出小断层并精确地刻画出小断层的分布,做到了各种属性的综合运用,大大降低了储层小断层的多解性,而且突破了以往单纯运用地震振幅强弱来识别断层技术手段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H J油田存在砂体横向非均质性强,微小构造发育,油田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低等问题。为进一步解决该油田的采收率问题,在工区内开展了井间地震技术试验,通过对井间地震资料储层、小断层综合解释,以及对工区储层的反演分析,指出砂体间的横向发育不连续及小断层分隔形成的小构造是造成H 73-H 49井区动态矛盾的主要原因。并且本次研究对井间地震资料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广西田东油田以往四次地震采集和处理及解释基础上,针对本区断裂系统复杂、断层识别难度大等问题,应用构造导向滤波、属性体融合、边缘检测等地震构造解释技术,从研究复杂断块构造解释方法和技术流程等方面入手,通过对地震层位精细标定与解释、断层识别与构造成图方法研究,实现了复杂断层构造断裂精细解释,深度域构造图解释精度从5.0‰提高到2.28‰,对那读组油藏的构造与断裂特征有了更清晰准确的认识,为田东油田储层精细油藏描述、综合调整及扩边方案编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相干体技术在地震勘探方面的突破和Geoprobe软件的三维可视化相干体技术在宋芳屯油田芳231区块的应用,利用沿层雕刻透视相干体分析相邻近地震道的相干性,进而识别小断层和分析构造地质。通过实际效果分析可以看出,Geoprobe软件三维相干体技术是一种更有效识别断层解释的方法,可以提高解释精度,同时对油气藏分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桥口东北翼油源充足,油气分布关系复杂。为了进一步开发动用油田构造边部油气资源,迫切需要滚动勘探开发,寻找有利目标区,使之投入形成新的产能建设区块。因此基于2010年新采集文南-刘庄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综合应用全三维地震构造连片精细解释技术、地震相干体断层识别技术,对RFT、HDT、试油试采资料和地层对比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对桥口东北翼进行分层系油藏评价和整体部署。  相似文献   

13.
周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极大地改善了地震资料品质,在精细层位标定的基础上,采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诸如时间切片及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开展构造精细解释。发现了一些新的含油断块,有效实现了老油田的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14.
辽河油田欧利坨子区块沙三段地层岩性复杂,构造断裂破碎情况复杂,沉积范围小,石油地质条件复杂。本文从该地区的构造,沉积储存特征进行了油藏描述研究。利用DISCOVERY综合油藏描述软件,综合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沉积储层特征参数分析,过井反演成果和生产试油数据,进行了油藏综合描述。直观地展现了主要目的层段局部构造和断裂系统发育特征,有效地预测了三角洲砂体发育情况,迅速准确地指导油气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5.
辽河油田辽河裂谷西部凹陷西斜坡地层岩性复杂,构造断裂破碎情况复杂,沉积范围小,石油地质条件复杂。本文从该地区的构造,沉积储存特征进行了油藏描述研究。利用LANDMARK综合油藏描述软件,综合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沉积储层特征参数分析,过井反演成果和生产试油数据,进行了油藏综合描述。直观地展现了主要目的层段局部构造和断裂系统发育特征,有效地预测了三角洲砂体发育情况,迅速准确地指导油气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原有的基于井资料的断层解释已经不能满足油田开发对碡7i层描述的要求。采用井震结合断层解释方法,充分发挥井震资料各自的优势,提高断点组合率,使断层的空间组合和平面形态描述更加合理,提高断层描述精度。  相似文献   

17.
地震解释方法是有效地利用区域地质、钻井、测井以及试井资料来指导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方法。本文充分利用钻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从井点出发,通过地质基础研究,进行构造建模,采用邻区三维引层技术、多线联合解释技术以及层拉平技术,解释断层和地震反射层位,对红旗坝地区油气藏圈闭的发现和进一步认识该区油气分布规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三维地震沉积解释方法是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建立等时格架约束下的高密度地层切片,结合剖面精细构造解释,能够从平面和剖面两个视角互动解释地震资料,在高密度地层切片上进行沉积微相的解释,大大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利用率,真正做到了全三维地震解释,同时平面和剖面的互动解释,解决了因为地震纵向分辨率低,在剖面上很难识别沉积微相的问题,降低了解释难度,大大提高了解释效率。  相似文献   

19.
孤东垦东地区储层精细构造解释及构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孤东垦东地区利用三维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结合,实现了地震解释剖面上层位准确标定,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构造精细解释,对研究区内断裂的构造特征、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隐蔽小断层、低幅度构造采用多种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完成了沙一段底界、馆陶组下段底界、馆陶组上段底界及明化镇组底界约1200km^2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工作,编制了高精度构造图,进一步落实了区内的断裂空间展布特征和构造形态,指出了有利圈闭,为下步井位部署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孤东垦东地区利用三维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结合,实现了地震解释剖面上层位准确标定,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构造精细解释,对研究区内断裂的构造特征、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隐蔽小断层、低幅度构造采用多种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完成了沙一段底界、馆陶组下段底界、馆陶组上段底界及明化镇组底界约1200km2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工作,编制了高精度构造图,进一步落实了区内的断裂空间展布特征和构造形态,指出了有利圈闭,为下步井位部署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