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建军  刘寿华  姚懿 《规划师》2000,16(1):71-74
引言 当今社会,城市化与城乡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前进中的重要推动力和目标准则,我们必须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城市发展政策连续施行机制,确保以人为本的城市和优化资源配置的社会经济和谐、健康发展.站在21世纪时代任务的前沿,城市规划管理必须迈向社会经济多重变革条件下,满足城市与社会发展对建立城市规划管理科学体系的紧迫要求.同时,决策者、城市规划工作者并联合公众向社会强力宣示,创建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管理职能,将是我们每一个城市规划工作者为之奋斗的动力与目标.  相似文献   

2.
从城市和谐发展的角度分析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和谐所强调的三大哲学理念:公平性、生态性和多样性是空间和谐性的重点,进而带来"和谐城市"理念的三个向度内涵: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精神的和谐。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带来对于城市规划转型的新要求,"和谐城市"理念的产生要求城市规划的理论创新。为此,本文对规划理论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从"和谐"思想的角度探讨了城市规划新的理论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制度是与一定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相关,城市发展有不一致、不平衡性。城市规划作为是在社会、经济、政治体制运作范围内生存、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因此,这些因素对城市规划具有决定性。在研究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时,需从具体的社会背景开始,揭示城市规划理论在社会体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用以指导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本文对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选择8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国家,以事实为基础,梳理了它们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的时代背景及社会经济、城镇化发展、公共政策与城市规划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剖析了其背后的客观规律性。从各个国家的发展现象来看,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的时期,往往既是经济繁荣期和城镇化的持续发展期,也是城市建设矛盾凸显期和城市病集中爆发阶段,迫切需要发展模式的转变,通过区域政策、城市规划等有效的政府干预和综合调控手段,促进城镇化与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半城市化"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突出特点,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城镇化发展与城市治理的重点首先应当放在"两栖"农民工群体"市民化"的政策设计上来,而实现农民工群体在未来城镇化进程中的"安居乐业"正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核心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5.
10.2710.28同济大学论坛简介"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由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论坛以前瞻性、科学性、开放性为特色,关注未来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在新形势下城市规划如何发挥更大作用,促进城市和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城市规划改革的环境和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唯佳 《规划师》2000,16(5):80-83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为了规范城市的有序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地方自强发展,迫切需要进行城市规划工作的改革。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说明社会和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改革的主要原因。面对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背景,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必然会随着城市化发展出现互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制度、方法和观念等方面的改革,归根结底是要在新形势下进行制度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市化进程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引言 当今社会,城市化与城乡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前进中的重要推动力和目标准则,我们必须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城市发展政策连续施行机制,确保以人为本的城市和优化资源配置的社会经济和谐、健康发展。站在21世纪时代任务的前沿,城市规划管理必须迈向社会经济多重变革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应立足国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城市规划实践已到了"归纳、总结、锤炼、提升"的时候了,着力营建适合于中国国情、城市化特点与城市问题的城市规划理论成为时势所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转型期城市"新自由主义"经济的盛行对中国城市规划影响甚巨,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正日益受到重视,"城市不是放大了的建筑",建筑学的工具理性与地理学的地域思维相交融,并结合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生态学的人文关怀,城市规划才能为构建城市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发挥更切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影响逻辑、作用基础和实际影响等3个层面探讨了土地与中国快速发展的关系认为,土地沿着政府"以地招商引资"支撑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服务业增长、进而推动"城市开发"式空间城市化的逻辑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影响;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国策、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等内外环境,土地制度、财税制度、住房制度等社会经济制度改革,及政府主导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作用机制,共同构成了土地对中国快速发展的作用基础;指出,土地的"低成本"利用带动了快速发展,现行土地制度拉大了城乡差距,随着中国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现行土地利用框架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0.
正城市规划是引导和控制城市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手段,是保证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合理利用和城市建设合理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及国家经济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城市化不断加速推进过程中,人口拥挤、交通拥堵问题和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已成为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挑战。一、发达国家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严峻,人口问题、城市拥堵以及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区域和谐发展问题已成为重要挑战。纽约、巴黎和东京等世界城市突出城市的规划作用,加强规划的战略性、均衡性,加快多中心建设,实现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纽约城市规划:注重平衡性与战略性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和美国第一大港,也是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11.
张杰  庞骏 《规划师》2009,25(5):73-77
旧城更新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更新模式,将影响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通过不同模式的分析比较,揭示了地方政府偏爱大规模激进更新模式而冷视小规模渐进更新模式的根源,即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与现实制度环境中的多元需求的不平衡性所造成的对"经济利益"的博弈--大规模激进更新模式较小规模渐进更新模式更能满足"快"而"变"的时代发展多元需求.基于此,进一步指出任何强调单一的更新模式都有悖于旧城发展的现实需求,任何城市的更新都不可能仅采取一种策略就可满足所有的需要,因此.旧城更新模式的创新,应该基于现实快速城市化的事实,根据不同地块的具体条件采取不同而互补的集合策略,才有可能综合解决复杂的旧城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持续膨胀带来的城市生存空间紧张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城市立体化发展是在城市空间发展维度上寻找突破口的全新模式。笔者对立体化城市发展概念、空间拓展方式、发展历程和立体化城市发展的吸引力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结合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深入分析其立体化规划理念、原则、设计和改建方案,为立体化城市建设的实践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范例。立体化城市发展能够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释放公共空间,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提高城市生活水平,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城市政体模型及其对中国城市发展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何丹 《城市规划》2003,27(11):13-18
随着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城市发展和建设不再是单纯的物质性、经济性的问题而是与城市政府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息息相关。特别是对于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的中国城市来说 ,政策选择参与者的价值取向、政策决策和协商机制的建构显得尤为重要。对此 ,西方规划学界主要是通过城市政体模型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城市发展的。文章从源于美国的城市政体模型入手 ,简述其主要的理论特征 ,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对现阶段中国城市政体分析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 ,对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引入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方法——熵值估计法 ,对地域中不同规模的城市数量结构进行分析 .运用这种方法 ,可以对一定地域内的城市体系结构的多样性做出一个客观的描述 ,从而避免由于内部权重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模糊和争议 ,并为制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物质上城市是校园的承载者,城市的发展模式同时也是校园发展模式的启发者,大学与社区的模式中,以湖南大学为代表的融合模式,更能直接体现出校园与城市的密切相关。城市与大学水乳交融时也会得到大学带来的其他能量,本文主要是陈述麓山南路一湖南大学段,民居在建筑形态与商业形态上的一些变化,以及生活在城市一大学这个界面的人们的感受,来反映这种能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芹 《中外建筑》2014,(6):100-101
文化旅游城不仅聚合了文化旅游资源、提高产业发展层次.更能够催生和促进多种现代服务业态的发展繁荣,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所在城市的品位和知名度。某集团的产业文化模式就是这样一种再造城市文化娱乐产业集聚心脏的高效模式.这种模式对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发展都市高端文化娱乐经济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Guangzhou     
《Cities》2003,20(5):361-374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100 years, Guangzhou, despite its glory past, has now experienced a decline in the role as a central city in the region due to the rapid growth of c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Guangzhou is also suffering from problems caused by congested inner city and unregulated growth of new development areas. The city’s structure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a compact model to leapfrogged urban sprawl. These problems are aggravated by limited land resource under its direct jurisdiction and the pressure to reposition itself in a regional development context that is more competitive than ever before. To face the challenges ahead, Guangzhou has expanded its administrative boundary recently and has taken a number of planning an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to enhance its competitivenes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8.
慢城发展模式与规划布局——以晋北中部城镇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城可被理解为是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回归与升华,探索一种更为人性化和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与现代生活方式。慢城发展模式可分为自然发展型、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自下而上的组织联盟型和综合发展型四类。慢城规划布局的内容层次体系包括慢核、慢城(慢岛)、慢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通过网络化的慢行系统形成有机、紧密的联系,从而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区域"慢城系统"。  相似文献   

19.
人口的膨胀、城市化的推进等给自然环境带来越来越多的破坏,传统的城市建设和开发方式不但没能缓解这些问题,反而使之变得更加严峻。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城市新区建设和土地开发过程中可以通过技术手法和工程手段减少和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低冲击开发理念及其各种运用模式由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在整个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建筑领域占到了30%以上。厦门市已被列为国家首批低碳示范城市,研究建设领域低碳措施意义重大。本文探索建设领域的低碳模式,提出相应的九大发展策略及"十二五"推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