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介绍了桩身和桩端的三参数荷载传递函数模型,推导了桩顶荷载-沉降关系P-S曲线的迭代算法,讨论了荷载传递函数模型中各参数对桩顶荷载-沉降关系曲线的影响;采用该文所推导的桩顶荷载-沉降关系P-S曲线的迭代算法,计算了南京两个实际工程中的两根大直径桩的桩顶荷载-沉降关系曲线,计算的曲线与静载试验得到的曲线吻合很好.这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对计算大直径单桩的曲线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利用桩身和桩端的三参数荷载传递函数模型和迭代算法分析大直径单桩的承载性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静力学理论,研究了线性软化和非线性软化模式的桩土系统在外荷载作用下,桩身位移满足的微分方程解释解,提出了相应的桩土系统分布系数的反正演方法,已知桩土力学参数时,可计算不同桩顶沉降下对应的荷载,桩身内力和位移;也可以根据实测的静荷试桩数据,通过作理论计算与实测曲线拟合分析处理,确定桩土系统的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3.
钢管推力桩桩土参数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计算推力桩的以参数法,并利用钢管推力桩在地面处的挠度、转角、桩身最大弯矩等实测资料对钢管推力桩桩土参数进行反分析。该方法此计算表明,所确定的桩土参数较为可靠,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土力学及弹性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了单桩荷载—沉降曲线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理论对影响桩基承栽力及沉降的因素进行了灰关联分析。同时指出采用石灰桩、碎石桩等对桩周土进行加固,能有效地提高单桩载力及降低桩基沉降。  相似文献   

5.
以土力学及弹性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了单桩荷载-沉降曲线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理论对影响桩基承载力及沉降的因素进行了灰关联分析。同时指出采用石灰桩、碎石桩等对桩周土进行加固,能有效地提高单桩载力及降低桩基沉降。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桩基极限承载力分布传递规律以及研究提高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利用ABAUQS有限元分析软件并结合实际工程勘察资料,选择合适的桩土力学参数,对单桩静载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其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选择桩土力学参数,模拟得到的Q~S曲线与现场实测值基本吻合,说明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单桩静载试验是可行的。同时分析桩土之间不同摩擦系数μ对承载力的影响情况,摩擦系数μ值对提高单桩极限承载能力是有利的。因此,摩擦型桩基极限承载力主要靠桩侧摩阻力从桩顶传递到桩端;轴向力传递自上而下逐渐减少;桩土相互作用变化也是提高桩极限承载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采用荷载传递函数的分析方法,模拟计算桩土之间的应力与位移关系.选取了合理的荷载传递模型,并解出了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桩身荷载和沉降关系的传递微分方程,得到桩顶荷载与桩顶沉降的关系式.分析整理已有的荷载传递参数推导方法,根据收集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统计分析得到一定的杭州某些地方地层荷载传递参数.把所算得的荷载传递参数代入所得到的桩顶荷载与桩顶沉降的关系式,结合工程实际土层埋深计算,反复迭代计算得到单桩的荷载沉降曲线,并与工程实际静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较精确.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个桩-接触面-土体体系的有限元模型,在分析各参数对桩顶荷载-沉降曲线和桩身典型截面轴力分布影响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逐步调整土参数使计算的荷载-沉降曲线与静载压桩曲线,计算内力与实测内力相近,并且用该模型及调整后的参数计算了工程桩荷载-沉降曲线以确定工程桩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详细地讨论桩的受力和变形机理 ,然后在此基础上 ,利用土力学理论和位移协调条件推导出了柔性单桩承载力和沉降计算公式 ,最后给出了一个工程实例 ,以验证本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详细地讨论桩的受力和变形机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力学论和位移协调条件推导出柔性单桩承载力和沉降计算公式,最后给出了一个工程实例,以验证本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劲芯搅拌桩的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劲芯搅拌桩是由搅拌桩和钢筋混凝土芯桩组合而成的新型桩,为掌握其荷载传递机理和承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19根桩的荷载试验;并对劲芯搅拌桩的P-s曲线进行了数学描述和最优化分析.研究表明:劲芯搅拌桩的承载力高于同等条件下的水泥搅拌桩和钻孔灌注桩;通过桩的P-s曲线的数学描述和优化方法可以得到桩的极限承载力和破坏荷载;计算和实测都表明劲芯搅拌桩具有较高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模型静载实验,研究和分析了不同荷载下的膨胀土地基中桩的荷载传递特点、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变化以及二者的荷载分担比例关系等。试验表明:膨胀土中桩的静载试验所得到的P-s曲线存在明显的拐点;桩身轴力随桩顶荷载的增加在桩身中部以上迅速递减,且桩身轴力增加与桩顶荷载增加几乎呈线性关系,桩中部以下几乎变化很小;该模型桩的荷栽传递是以侧摩阻力为主的;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均随桩顶荷载的增加也呈近似线性关系,但桩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在荷载分担比方面存在一个极值。  相似文献   

13.
引入初始地基比例系数、初始地基系数、水平位移特征值,导出一种新型双曲线型p-y曲线,并给出了参数经验选取参考值范围。在上层粘土下层砂土地基中进行了2组模型桩试验,含2根水平加载的钢桩和6根倾斜偏心荷载下的木桩。试验表明,水平荷载、竖向荷载和偏心弯矩荷载下柔性木质模型桩非线性特征显著。按双曲线型p-y曲线计算的模型桩地面处和桩顶水平位移与实测值吻合良好,验证了双曲线型p-y曲线。水平位移特征值增大时,桩身位移将减小,桩身最大剪力将增大,桩身最大弯矩将减小,桩侧最大土压力将增大。双层地基中,下层砂土位移特征值变化对试桩受力影响极小,从简化计算参数和应用角度出发,实际应用时可将下层砂土水平位移特征取值与上层粘土的相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模型静载实验,研究和分析了不同荷载下的膨胀土地基中桩的荷载传递特点、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变化以及二者的荷载分担比例关系等。试验表明:膨胀土中桩的静载试验所得到的P-s曲线存在明显的拐点;桩身轴力随桩顶荷载的增加在桩身中部以上迅速递减,且桩身轴力增加与桩顶荷载增加几乎呈线性关系,桩中部以下几乎变化很小;该模型桩的荷载传递是以侧摩阻力为主的;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均随桩顶荷载的增加也呈近似线性关系,但桩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在荷载分担比方面存在一个极值。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用拟合法计算土方开挖体积时,计算参数K及△y愈小时,总的趋势是计算精度提高,且随土方挖区域的增大即测点数目增多,计算误差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6.
当单调函数的反函数不能显性表示时,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密度曲线仍可用参数方程的形式获得。将这种方法应用到用广义g-h分布模型的密度曲线拟合F(5,11)分布的密度曲线上面,拟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非均质地基中承受竖向荷载单桩的荷载—沉降特性是桩基设计中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工程上通常是通过静载荷试验来测取桩的荷载—沉降曲线,耗资巨大.通过对现有的荷载传递分析法模型进行改进,并利用“桩尖位移等值法”来计算竖向受荷单桩的荷载—沉降曲线,同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并将用该法计算而得的荷载—沉降曲线与现场实测的数据进行拟合对比,结果比较吻合.最后,分析了桩长、桩径、桩身混凝土弹性模量等参数对桩荷载—沉降曲线的影响,得出了一些较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单桩P-s曲线的灰色模型拟合及极限承载力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为基础,利用残差模型、等维新信息外延模型对其进行修正,实现了对单桩P-s曲线的拟合和极限承载力的预测,论证了以灰色系统理论对单桩承载力进行预测的意义。灰色预测具有要求数据少、计算简单而严密、精度高等优点。如借助于计算机进行计算分析,分析速度快,结果可信度高,因而在工程中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e el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load-transfer of single pile either with applied loads on pile-top or only under the soil swelling were established,respectively,based on the theory of pile-soil interaction and the shear-deformation method.The derivation of analytic solution to load-transfer for single pile in expansive soil could hereby be obtained by means of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under expansive soils swelling.The comparison of two engineering examples was made to prov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suggested method.The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this analytic solution can achieve high precision with few parameters required,indicating its' simplicity and practicability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The employed method can contribute to determining the greatest tension along pile shaft resulting from expansive soils swelling and provide reliable bases for engineering design.The method can be employed to obtain various distributive curves of axial force,settlements and skin friction along the pile shaft with the changes of active depth,vertical movements of the surface and loads of pile-to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