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阐述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发展概况、基本概念与地质任务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了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其最新进展情况 ,指出了采区三维地震勘探面临的困难及存在问题 ,展望了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王有保 《煤》2005,14(5):14-15,31
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是煤炭生产高产高效矿井地质保障系统中最成熟、最经济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通过对王庄煤矿62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地震地质条件分析和勘探结果对比,阐明了三维地震勘探所需的地震地质条件以及对小断层、小褶曲的控制效果,对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矿中的推广应用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王庄煤矿 540水平北部及62上山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地震地质条件分析和勘探结果对比,阐明了三维地震勘探所需的地震地质条件以及对小断层、小褶曲的控制效果,对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矿中的推广应用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煤矿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成果的现状,分析了地震勘探技术在矿井采掘过程中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动态使用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思路。应用济宁三号煤矿的三维地震老资料作为实例,阐述了动态使用三维地震资料的方法,验证结果表明精细处理与解释技术能有效提高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5.
三维地震的施工质量是影响勘探精度的最重要因素。大屯矿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传统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方法在观测系统设计、采集参数选取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近年来的三维勘探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结合在大屯矿区开展的三维地震勘探项目,通过综合研究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的方法体系,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煤矿井下采区地震勘探技术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高产高效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促进采区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回顾了采区地震勘探的发展现状,重点讨论了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最新进展情况,对当前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展望了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所面临的新任务与应用前景。基于采区地震勘探是煤矿高产高效矿井地质保障系统有重要作用,必须切实对目前采区地震勘探技术的数据采集,全三维方法的资料处理、解释与岩性分析手段等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测量的技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测量的限差关系、精度和方法,并应用到晋城成庄矿三维地震勘探测量放线工作中,提高了三维地震勘探测量的成果精度和工作效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田中的推广应用,已能越来更有效地解决煤田勘探中的地质问题。文章介绍了三维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在我国某煤田中的应用研究,显示出了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采集系统的动态范围与地震勘探成果精度相关,煤炭全数字三维地震资料成像质量与空间采样密度、观测系统相关。详细分析了煤炭采区全数字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三维地震数据目标处理技术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属性解译技术。研究表明:煤炭采区全数字三维地震勘探处理时间剖面上的煤层波频带宽度达到160 Hz以上,煤层波的主频为110 Hz,可有效识别落差5 m的断层及巷道。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17,(4):110-112
开滦矿区采区三维地震勘探面积已达93.61 km2,通过探采对比获得了常规地震勘探成果资料的准确率为40.8%。通过应用三维地震数据动态解释系统进行预测预报,得到了三维地震数据成果动态应用的准确率为56.8%,准确率提高了16%。分析讨论了小型断层构造、薄煤带、岩浆岩侵入体等实例的三维地震曲线显示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可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三维地震勘探准确率评价对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进步和煤炭企业对三维地震资料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大量调研煤炭企业和勘查单位后,以“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 897-2000)”为基础,采用综合评价法对三维地震资料验证准确率的评价因素进行了界定,系统科学地制定了评价标准,与同行进行探讨,便于今后在统一的三维地震准确率评价尺度下开展学术交流,促进业内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历程:即模拟地震仪时期、数字地震仪时期和遥测地震仪时期,分析了各个发展时期地震勘探仪的特点和内存的不足之处。最后,作者简要地指出了地震仪器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许彩琦  黄璇 《中州煤炭》2016,(10):112-117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三维地震勘探精度不断提高,但在收集分析后期钻探对地震成果验证情况时,发现实际勘探过程中小断层时有遗漏。综合诸多实例,分析了传统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流程的不足,在模型正演和模拟结果的属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勘探实例,得出属性技术可以直观反映小断层但并不绝对的结论,且属性成果难以全面解释断层要素,提出将属性异常作为处理改善的目标体,进行处理解释一体化,提高地震数据解释小构造的准确性及精度。  相似文献   

14.
对新疆奇台县红沙泉煤矿勘探区煤层的二维地震勘探资料的处理,为该矿设计和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此次二维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包括对滤波、反褶积、初至折射静校正、速度谱分析等主要处理模块,以及对处理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测试,确定了基本处理流程及参数.并较好地对该地区地形进行了校正,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种干扰,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及分辨率,最终获得能真实反映地下各种地质信息的地震资料,资料处理解释方法先进,取得了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复杂地区浅层地震勘探采集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油、煤田和工程地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复杂地区浅层地震勘探,地震勘探精度除受常规因素影响外,还受地形地貌、浅层地表层特殊性质影响。复杂地区浅层地震勘探,通过选择适当的设备、恰当的性能指标,适当的资料采集设计等,能规避复杂情况对地震勘探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资料采集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数据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霍全明  汪洋  赵克荣 《煤炭学报》2001,26(2):117-121
通过对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法的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提出了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的采集方法。从震源、检波器及仪器参数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试验,并讨论了其对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的作用。通过实际应用效果分析,提出的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的措施是有效的、可行的,可使地震反射信号通带由原来的200Hz提高到300-400Hz,进一步提高了地震勘探对小构造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7.
潮汕坳陷中生界地震相与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潮汕坳陷是一个以中生界为主体的坳陷,油气勘探程度极低,仅有1口探井且位于坳陷边缘。根据研究区地震资料丰富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中生界地震相-沉积相的研究工作,将潮汕坳陷中生界划分为3个地震层序,根据地震波组反射特征,划分出8种不同的地震相类型,在地震相的平面图和地震层序等厚图编制的基础上,编制了潮汕坳陷中生代各时期的沉积相图,恢复了潮汕坳陷中生代各时期的沉积面貌,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探工作提供了基础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震直接找煤是根据地震预测成果,再用钻孔验证方法来寻找出新的煤炭资源(煤田)。本文以近期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找煤工作的实例,论述了地震直接找煤的方法以及地质效果。本次工作地震与钻探配合密切,仅一年多的时间,发现了一个亿吨级储量的新煤田。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偃龙煤田位于基岩低山丘陵—黄土山坡向平原过渡地带,地形条件极为复杂,区内居民点、工业园区密集,公路较少,地震勘探施工难度大。此外,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差,地震数据采集难度大。偃龙煤田西村煤矿勘查经历了普查、普查续作和详查三阶段地震勘探工作,为了取得较好的地震勘探效果,各阶段地震勘探都经历了的数据采集反复试验,在此基础上才取得了勘探成果,因而也积累了该区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经验。重点总结介绍该区不同地貌地表条件下,二维地震勘探各种激发方式、采集参数和最终勘探成果,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璇  许彩琦 《中州煤炭》2016,(10):122-127
宁夏南部在地貌上属黄土丘陵区,黄土覆盖厚度在40~300 m,地震工作条件极为困难。从近年来地震勘探工作着手,在收集并分析后期钻探对地震成果验证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宁夏南部山区地震勘探技术难点,依据不同勘探阶段和地表条件,通过实例对比,提出各类型的工作方法和采集参数,总结了弯线、宽线,弯宽线等不同观测系统的应用前提、应用条件和应用效果,为在类似条件下开展地震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