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香型是在总结具有悠久历史的东北烧酒酿造核心技术及感官风格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的,提升东北烧酒质量,实现了产品的转型升级、酿造技艺的传承创新。辽香型白酒酒香纯正、自然,清香微带酱香,酒味适口、醇厚回甜,酒体丰满,余味悠长;其突出特征就是吡嗪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同时还含有单宁酸、葡萄氧化酶等,构成了辽香型白酒有益健康的基础成分。辽香型白酒是传统技艺白酒的酿造升级,北方烧酒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
辽香型是在总结具有悠久历史的东北烧酒酿造核心技术及感官风格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的,提升东北烧酒质量,实现了产品的转型升级、酿造技艺的传承创新。辽香型白酒酒香纯正、自然,清香微带酱香,酒味适口、醇厚回甜,酒体丰满,余味悠长;其突出特征就是吡嗪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同时还含有单宁酸、葡萄氧化酶等,构成了辽香型白酒有益健康的基础成分。辽香型白酒是传统技艺白酒的酿造升级,北方烧酒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3.
辽香型是在总结具有悠久历史的东北烧酒酿造核心技术及感官风格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的,提升东北烧酒质量,实现了产品的转型升级、酿造技艺的传承创新。辽香型白酒酒香纯正、自然,清香微带酱香,酒味适口、醇厚回甜,酒体丰满,余味悠长;其突出特征就是吡嗪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同时还含有单宁酸、葡萄氧化酶等,构成了辽香型白酒有益健康的基础成分。辽香型白酒是传统技艺白酒的酿造升级,北方烧酒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5.
白酒的香型及其风味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论述了中国白酒香型的由来及现状.目前,中国白酒共有12个香型,各种香型白酒都有各自独特的风味特征.此外,还论述了中国白酒香型及风味特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所谓白酒系指相对于有颜色的果酒或其他发酵酒而言的。因为白酒是通过蒸馏器蒸馏生产出来的,所以无色透明,故称为白酒。我国的白酒,是世界上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它以丰富多彩的香型风格著称于世,并以特殊的生产工艺,在世界酿造史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馥郁香型白酒作为国标香型白酒之一,酒体中除了水分和乙醇外,还有其特有风味物质,其中酯类主要起贡献香气作用,酸类主要起贡献口感作用,醛酮类起平衡和协调香气和口感的作用,醇类是呈香和呈味的桥梁,此外还有酚类、含氮类等风味化合物,这些微量风味组分对馥郁香型白酒的质量、风格有着重要的影响。馥郁香型白酒的微量风味物质主要来源于酿造过程微生物发酵代谢及酿酒原辅料结合态风味组分,另外还有在陈酿老熟过程中,某些微量风味发生化学变化转化而来。该文通过分析馥郁香酒体中微量风味物质组分在酒体中呈香、呈味的作用,剖析馥郁香型白酒风味与质量关系及其风味来源,科学阐释馥郁香型白酒独特风格,以期为馥郁香型酒体质量控制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特香型白酒大曲的原料为面粉、麦麸和酒糟,为了考察高筋面粉在特香型大曲生产中的作用,用高筋面粉代替普通面粉制作特香型大曲,跟踪观察其用于酿造的情况。结果表明,高筋面粉制作的大曲能有效丰富特香型基酒中的特征性风味成分,降低部分杂醇油的含量,对基酒产量的影响较小。品评结果表明,高筋面粉制作的大曲酿造出的酒基,在口感上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辽酒的生产多以清香为主,辅以酱香、浓香等,称之为“辽香型”。辽酒的工艺遵循了传统的高梁原料、优良泉水,小麦大曲、自然发酵、甑桶蒸馏、陶缸储存的酿酒方法,即高温大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流酒、长期发酵、长期储存的“三高二长”独特工艺。几千年来积累的独特酿酒技艺、东北的气候及东北特有的粮食原料形成了辽香型白酒的风味特征:酒香纯正、自然;入口醇厚、丰满;余味回甜、悠长。 相似文献
14.
15.
16.
白酒的感官风味特性及其特征风味化合物组成是认识、判别白酒香型类别及鉴定白酒品质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关于不同香型白酒感官和风味化合物的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以酱香、浓香、清香和清酱香4 种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风味评价法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气相色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析技术对4 种香型白酒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利用香气活度值筛选出特征挥发性化合物,并经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相关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4 种香型白酒的风味轮廓存在明显差异;所有样品中共含有251 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有54 种特征风味化合物;异戊酸乙酯、二甲基三硫醚、丁酸乙酯、糠醛、2,3,5-三甲基吡嗪和2,3,5,6-四甲基吡嗪对酱香型白酒风味贡献大;己酸乙酯、对甲酚和γ-壬内酯是浓香型白酒特征风味形成的关键化合物;壬醛、癸酸乙酯和苯乙醇是清香型白酒中特征性风味化合物;二甲基三硫醚、乙酸苯乙酯、苯乙醇、壬醛、癸醛、月桂酸乙酯和异戊醇则显著贡献了清酱香型白酒的特征风味。结论:本研究全面揭示并比较了不同香型白酒感官风味和化合物的多样性特征以及风味差异的表达机制,可为探索白酒风味特征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后续研究白酒风味-健康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曲在中国白酒酿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未灭菌的原料固态发酵而成。为了探究不同产地小麦原料微生物组成对大曲风味的影响,为制曲原料的选择提供参考建议。通过细菌16S rDNA全长区和真菌ITS区测序,揭示了来自贵州等不同地区的21个小麦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小麦样品微生物区系聚类分析表明不同产地小麦样品微生物组成存在差异。模拟固态发酵制备大曲,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分析大曲的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小麦原料优势细菌属包括泛菌属(Pantoe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Massilia;优势真菌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Epicoccum和枝孢属(Cladosporium)。模拟大曲以四甲基吡嗪和2,3-丁二醇为主要的风味物质,小麦样品微生物组成与大曲风味物质组成有密切的相关性。该研究可指导制曲小麦原料的选择以保持风味的一致性,对探究小麦原料微生物与大曲风味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糖化功能霉菌对特香型白酒发酵的影响,从江西特香型大曲中分离筛选出1株糖化力达938.63 U/g的Aspergillus niger NCUF413.1,分别用麸曲培养A.niger NCUF413.1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CUF303.1,作为糖化发酵剂强化特香型白酒酒醅,酿造30 d结束后蒸馏得酒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酒样进行对比,当A.niger NCUF413.1和S.cerevisiae NCUF303.1共强化发酵时,出酒率由26.21%提高到34.35%。GC-MS分析结果表明,强化酒样与对照组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基本一致,且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丁二酸乙酯、肉豆蔻酸乙酯、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等香味物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说明A.niger NCUF413.1在特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进行强化发酵,可提高酒样出酒率、改善酒样风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香型白酒原料酿造腐乳风味差异,采用感官评分、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结合主成分分析等对风味特征和挥发性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种香型白酒酿造的腐乳感官综合评价最佳的为米香型样品,最差的为酱香型样品。6种腐乳共鉴别出125种风味物质,其中浓香型白酒酿造腐乳检出物质79种,酱香型73种,清香型61种,老白干型79种,凤香型64种,米香型7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差异表现为浓香型腐乳中酯类、酚类化合物种类最多;酱香型中醛类、喃类化合物种类最多;老白干型中酮类化合物种类最多;米香型腐乳中不仅醇类化合物种类最多,各类风味物质(除酚类)质量比最高,总质量比为135.18μg/g,清香型次之,总质量比为81.95μg/g,其他腐乳样本为6.59~16.60μg/g。研究结果为腐乳的研发和生产提供基础性数据,为高品质腐乳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