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坦克步枪最早出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当时,英国人第一次将坦克用于战场,给德军造成极大的震憾和威胁。尽管当时德军所使用的毛瑟K型子弹具有一定的穿甲能力。但1917年英军的MKN型坦克出现后,K型子弹便失去了作用,德军立即执行一项新的计划,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种步兵防御用的反坦克步枪——T-Gew(M1918)13mm战防枪(见图1),这种枪全长1701.8mm,重11.8kg。 这支反坦克步枪应该说是毛瑟  相似文献   

2.
白云  丁丽 《轻兵器》2013,(15):38-41
德军反坦克武器的开发与研制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并且它们在一战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二战时,由干坦克等装甲车辆的装甲厚度大大增加,此时的反坦克步枪显得威力不足,而新型反坦克武器尚未研制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德国陆军以Pz.B.39反坦克步枪为基础制成Gr.B.39反坦克步枪作为过渡产品——  相似文献   

3.
Akula_ 《轻兵器》2016,(7):17-19
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反坦克步枪曾经活跃一时,但在二战后期,随着坦克装甲厚度的增加,反坦克步枪已显得无力对付坦克,许多国家在二战后期便投入新型反坦克武器的研发,比如火箭筒,惟独苏联,其反坦克步枪一直服役到1945年.苏联有哪些反坦克步枪?缘何如此偏爱反坦克步枪?请看—— 战争中的运用和传奇 苏联在二战中的代表性反坦克步枪是西蒙诺夫PTRS41和捷格加廖夫PTRD41,其口径均为14.5mm.不过,在这两支著名的反坦克步枪之前,苏联还曾于1941年6月装备过一支12.7mm口径的沙洛霍夫步枪,但该枪只是一支作为“紧急预案”的武器,并不为人们所熟知.  相似文献   

4.
《轻兵器》2015,(4)
<正>英国博伊斯反坦克步枪于1937年设计成功,二战期间曾被英国及英联邦国家采用。该枪在装备之初由于数量少、威力大、费用高,对步兵训练造成了一定困难。为此,英国和加拿大都曾为该枪推出专用的训练装置——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反坦克步枪成为各国步兵最主要的反坦克武器之一。0.55英寸口径的博伊斯反坦克步枪作为英国及英联邦国家步兵的主力反坦克步枪,其重要性自不必多言。只是对这种通常需要准确击中移动中坦克身上薄弱部位才能造成有效毁伤的反坦克武器来说,使用它  相似文献   

5.
随着坦克和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出现,迫使人们想出许多办法进行反坦克和防空。开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加大枪的口径,从6.5~8毫米增加到12毫米以上,提高枪弹的威力。于是出现了各种反坦克枪、平射大口径机枪、高射机枪、高平两用大口径机枪等,如英国14毫米博爱式反坦克枪、苏联14.5毫米西蒙诺夫反坦克枪、德国13.2毫米1918式反坦克枪、美国12.7毫米 M2式勃朗宁机枪、苏12.7  相似文献   

6.
坦克出现并参战后不久,反坦克枪便应运而生。 一战中,德军是第一个受到坦克攻击的军队,因此,为前沿部队配备反坦克武器是德军的当务之急。当时反坦克武器品种很少,人们自然而然想到研制反坦克枪。好在当时的坦克装甲较薄,运动速度慢,反坦克枪有它用武之地,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由毛瑟兵工厂研制、生产,并配备德军的M1918式13mm反坦克枪,是世界上首支反坦克枪。M1918式首开反坦克枪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轻兵器》2018,(2)
正L-39反坦克步枪是芬兰枪械设计大师艾莫·约翰尼斯·拉蒂(Aimo Johannes Lahti)于1930年代设计成功的武器,制式名称为L(Lahti)39。坦克自一战登场后,各国纷纷开始研制反坦克步枪。1920年代末.拉蒂开始为芬兰研制反坦克步枪。1935~1936年间,拉蒂分别完成13.2mm口径的L35、L36反坦克步枪的研制,但因其穿甲厚度不理想,没有投入量产。随后,拉蒂确定新的设计方案,采用20mm口径,并于1939年5月设计出20×113mm反坦克步枪弹,以此为基础迅速设计出L39反坦克步枪。1939年11月30日,苏芬战争爆发,但  相似文献   

8.
文甫 《轻兵器》1999,(2):b38
发展概述 当坦克这个集火力、机动和防护于一体的钢铁怪物驰骋于战场时,它同时也悄然推开了反坦克武器发展的大门。 在人类战争史中,反坦克作战的历史是最短的。从坦克首次应用至今不足百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反坦克步枪、反坦克枪榴弹、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无后坐炮和近程反坦克导弹,以及反坦克手榴弹等多种步兵反坦克武器。92年来,步兵反坦克武器在与坦克装甲防护和机动力  相似文献   

9.
最近,德国HK公司根据特种部队的作战需求,在早已扬名的G36卡宾枪基础上研发了G36C短卡宾枪。型号中的“C”有表示“小型”和“突击队员”之意,所以该枪的设计突出短而轻的特色。目前该枪已广泛应用于反恐作战,成为德军特种部队最新锐的步枪。研制背景德军1998年以前的制式步枪是50年代后期启用的7.62毫米口径G3步枪。后来随着轻武器向小口径方向发展,1977年北约轻武器口径选型的结果使比利时5.56毫米SS109普通弹被定为北约制式弹药,供下一代步枪和轻机枪使用,5.56  相似文献   

10.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转折期,号称“天下无敌”的德军开始显得日薄西山。当初令德军名声大振的坦克大军已经难以维持东西广阔的战线,被苏军和盟军坦克击毁的坦克数量超过了生产的数量。善于坦克战的德军不得不立即组织起反坦克战斗班,用反坦克地雷、集束手榴弹、炸药包等击退敌人的坦克,但这种方法人员伤亡太  相似文献   

11.
《轻兵器》2016,(7)
正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反坦克步枪曾经活跃一时,但在二战后期,随着坦克装甲厚度的增加,反坦克步枪已显得无力对付坦克,许多国家在二战后期便投入新型反坦克武器的研发,比如火箭筒,惟独苏联,其反坦克步枪一直服役到1945年。苏联有哪些反坦克步枪?缘何如此偏爱反坦克步枪?请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坦克装甲防护技术的提高及主动防护装甲的出现,采用空心装药战斗部的反坦克导弹的攻击效能受到了限制。为了能够有效打击装备有这些装甲的坦克,我国最新一代反坦克导弹应运而生,它就是引人注目的“红箭”-9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其研制成功说明我国已经能够独立自主研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武器系统。“红箭”-9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攻击100米至5000米距离内的敌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必要时也可以用来攻击敌钢筋水泥工事和火力点。其作战任务是为军、师级部队提供反坦克作战的骨干火力;与其他反坦克兵器相配合,有效抗击敌装甲目标。到…  相似文献   

13.
陈肇祥 《兵器》2009,(2):48-53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伊始.德军的Ⅲ号突击炮就异常活跃.引起苏联最高国防委员会(GKO)的注意。突击炮造价便宜,不需要制造炮塔,增大的内部空间可以容纳大口径火炮,还能增强前部装甲厚度。1941年年底至1942年年初苏联尝试效仿Ⅲ号突击炮的模式.将缴获的德军装甲车辆及己方战损坦克改造成反坦克自行火炮.谱写了一段有趣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三土 《轻兵器》2006,(5):32-36
在二战和二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巴祖卡”系列火箭筒都是美国陆军所拥有的反坦克武器中的佼佼者。作为等口径火箭筒的鼻祖,它的鼎鼎大名使得同一时期的其他反坦克武器都相形见绌。甚至有人断言,“巴祖卡”的发明是美国在二战期间对反坦克武器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它的出现让美军步兵在德国坦克的攻击面前重新树立起自信,并使得“坦克是反坦克的最有效武器”这一著名论断发生了动摇。此外,“巴祖卡”的发展过程也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式传奇,它起源于两个年轻人的执着,并借助一个偶然的机会得以引起高层的重视,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5.
NTW20/14.5反器材步枪是由南非WW2 20mm反坦克步枪发展来的,WW2 20mm反坦克步枪重达100kg,曾作为南非主要的反坦克武器,随着新式坦克装甲防护能力的增强,WW2 20mm反坦克步枪在实战中逐渐被淘汰。NTW20/14.5反器材步枪和WW2 20mm步枪主要不同在于它们起的作用、质量以及制造费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Akula_ 《轻兵器》2016,(9):13-17
正本文前两篇分别呈现了苏联反坦克步枪在二战中的运用和传奇经历以及反坦克步枪口径如何由12.7mm演变为14.5mm的进程,本篇则对在1930年代苏联反坦克步枪竞标中的"落选者"和"入选者"们进行详细评析……在前文中提到了被各种原因推迟生产最后几乎不为人知的卢卡维什尼柯PTRR-39反坦克步枪,其实,这支武器差一点就和今天的PTRS41步枪的历史地位对换。卢卡维什尼柯PTRR-39反坦克步枪  相似文献   

17.
李鹏 《兵工科技》2003,(9M):76-78
一般来说,坦克歼击车是指装有反坦克火炮或反坦克导弹的装甲战斗车辆。在二战诞生的坦克歼击车中,德国的“猎豹”堪称经典。该车以其强大的88毫米坦克炮,敏捷的机动性能及匀称的外形而闻名于世。德国“猎豹”坦克歼击车是在著名的“黑豹”G型坦克底盘上研制而成,总共生产了382辆。该车被  相似文献   

18.
诞生于二战前夕的芬兰拉蒂L39是专为反坦克作战而研制的超大口径反坦克枪.由于坦克装甲的不断发展,二战前夕,芬兰军队已有的7.92mm,12.7mm和13.2mm口径的武器对当时主战坦克高达30mm的装甲厚度已经难以奏效,而开发新口径的反坦克枪又需要较长的研制周期.  相似文献   

19.
德国M1888 7.92mm步枪在中国有着非凡的影响力。早在其诞生之后的第3年,即1891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启建汉阳兵工厂的同时,便着手筹划该枪在中国的生产——这就是后来的汉阳造步枪。可以说,汉阳造步枪伴随了整个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它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进程的见证者,是辛亥起义军、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忠实的伙伴;它是革命军人手中的利器,是中国兵器文化的印记!德国M1888步枪不属于毛瑟M1871、M1871/84等步枪系列,是德国步枪委员会甩开毛瑟步枪结构而创造的一个作品,尽管其装备德军部队后故障频发,不受欢迎,遭到了撤装,但该枪在缩小口径(相对于M1871/84的11.15mm口径)和无烟药的采用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开拓作用,其配用的枪弹为德国乃至世界奠定了成熟的近代枪弹的基础。回顾历史,赏析它的结构,以品位其中深层次的武器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远程狙击步枪弹的发展 若要比常规7.62×51mm口径枪弹射程更远,弹壳的体积就必须相应增大,以容纳更多的发射药,同时枪弹口径也必须增大.在相同条件下,弹头的质量和口径越大,就越能保持持续高速飞行,而且受风偏的影响更小.事实上,早在一战期间,德军就已使用13mm口径的毛瑟M1918反坦克步枪执行反狙击任务,但当时的枪弹威力有限,无法远距离击穿对手的保护装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