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前陆盆地层序沉积学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从前陆盆地的油气勘探应用角度总结了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展示了全球前陆盆地的石油地质新理论和油气勘探远景。首先论述了全球前陆盆地冲断带的分布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前陆盆地沉积水系的发育特点。其次探讨了前陆盆地裂缝性储集层的作用及其Zagros盆地的实例,构造作用同期的沉积楔状体及其西班牙Ebro盆地实例,欧洲Spitsbergen前陆盆地的体系域和沉积砂体,南美Andes前陆盆地的南北差异及其含油气系统。最后指出南美和中东前陆盆地对我国中西部油气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西加拿大前陆盆地的实例对我国非常规资源的勘探评价有参考价值。中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有重油、致密砂岩油、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煤层气和可燃冰等。前陆盆地前渊带深水湖盆沉积相带是重要的致密砂岩油和致密砂岩气发育区,前陆造山带和前缘隆起带是重油和油砂资源的发育带,以物性边界和岩性边界的煤层气发育区常常与煤层尖灭带有关,页岩气的勘探要重视其烃源岩即富有机质黑色页岩和炭质页岩的沉积环境分析。以鄂尔多斯前陆盆地为例,盆山耦合关系、层序地层研究、湖盆底形恢复和沉积砂体成因模式的研究成果可以提供石油地质勘探的新认识。加强前陆盆地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深化研究必将促进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特别是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前陆盆地结构单元与油气成藏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成藏研究中, 前陆盆地可以划分为前陆褶皱冲断带、前渊坳陷带、斜坡带和前缘隆起带等4个结构单元。为揭示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和不同结构单元之间油气聚集的差异性, 通过对烃源岩、储集岩、生储盖组合和油气运移等主要成藏要素的分析, 从前陆盆地系统各结构单元讨论油气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 认为前陆盆地的油气分布受控于盆地结构、油气成藏与盆地结构单元相响应。在前陆盆地系统结构单元正确划分的基础之上, 综合分析不同结构单元成盆期前和成盆期沉积体系的成藏特征, 是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而对于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油气勘探还必须重点考虑后期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油气勘探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典型前陆盆地具有双层结构,即前陆盆地发育前的被动陆缘沉积和前陆盆地本身的沉积建造。中国的前陆盆地独具特色,在分类上大多应归于类有前陆盆地。按照发育的时代,中国中西部的前陆盆地可划分为3个世代,中生代产陆盆地的油气是最为现实折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西部的前陆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巨大。中国前陆盆地虽然各具特点,但总体上具有多期叠合特点,既富油也富气。通过对中西部前陆盆地的沉积、构造特征及油气富集等特征分析,认为中西部前陆盆地的油气成藏主要受断裂控制,位于深凹及周缘的多排冲断带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是未来油气储量增长的重点领域。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了近期勘探有望突破的重点区带及勘探研究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5.
前陆盆地勘探领域三个潜在的油气接替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中西部地区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加强前陆盆地新勘探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陆盆地油气勘探多集中在挤压背斜构造、岩性圈闭、生物礁、披覆背斜、地层圈闭和断块圈闭6类勘探区,其中以挤压背斜构造为主,但其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参考近年来全球前陆盆地领域油气勘探重大成果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前陆盆地领域油气勘探新突破的趋势,提出了造山带变质岩推覆体之下的"隐伏层序"、前陆冲断构造的"下盘冲断夹片构造"、前陆坳陷部位深层等三个潜在油气接替区,并预测此三个接替区与前陆坳陷层序具有相同的油气地质条件,有着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造山带变质岩推覆体之下的"隐伏层序"发育有成盆期沉积层序;前陆冲断带"下盘冲断夹片构造"上覆地层封盖性能好、断层涂抹系数高,具有良好的储盖条件;前陆坳陷深层领域提供了优质的储集层、有利烃源岩以及晚期发育的膏岩层或致密泥岩封盖层。勘探实践证实此三个接替区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分布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34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多旋回复合特征:①以中生代(部分包括晚古生代晚期)前陆盆地为主体,发育陆相沉积层序;②普遍缺乏典型前陆盆地的被动大陆边缘层序“基础”,“基础”主要为晚古生代或更早形成的褶皱基底或前陆盆地;③普遍叠置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受中生代前陆盆地早期阶段坳陷或断陷发育及温暖潮湿气候控制,主要烃源岩是三叠系-株罗系(部分包括石炭-二叠系)烃源岩。这些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以Ⅲ型干格酪根为主,受第三纪再生前陆盆地叠置的控制,具生高峰期晚、成藏期晚的特征。叠置沉积物厚的地区普遍进入高-过成熟阶段,以聚集天然气为主;叠置沉积物较薄的地区以聚油为主。前陆盆地的油气分布明显受盆地结构控制,不同构造单元的成藏组合类型不同:前陆褶皱-冲断带油气以近源垂向运移为主,往往形成与冲断层有关的油气藏;前陆斜坡带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形成地层、岩性和与断块有关的油气藏。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富受盆地原型及其叠加、改造的控制。发育早、演化长、继承型或叠合型前陆盆地含油气前景最好,残余型前陆盆地次之。通过对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源条件、冲断带演化、构造样式、油源断层、封盖层特征、晚期断裂活动强度等分析,提出库车、准噶尔南缘、塔里木西南缘、祁连山北缘、柴西南缘、川西、柴北缘等是进一步勘探的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7.
前陆盆地是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前陆盆地内石油地质条件非常复杂,要搞清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一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应用综合勘探手段,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国目前正在塔里木盆地的库车、塔西南地区、南方地区(四川)展开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部,是我国大型叠加型含油气盆地之一。在对其进行的首轮油气勘探中发现了中生界大型油田,在二轮普查中对古生代的研究取得了突破和进展。文中在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的前陆盆地概况及其基本特征、特点、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前陆盆地油气勘探前景、难点,并提出了勘探对策。  相似文献   

9.
石油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进步在资源评价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中,对我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不断扩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发现,石油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的进步对地下油气资源的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有效烃源岩下限新认识,前陆盆地油气富集理论,岩性地层油气成藏理论,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油气富集成藏理论,前陆盆地复杂构造的地震勘探技术,低渗透储层的酸化压裂改造技术,高分辨率地震储层反演与预测技术。这些理论和技术还为拓展油气勘探领域、实现油气资源向储量的快速转化和客观评价油气资源潜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促进了对我国陆上几大含油气盆地资源潜力认识的深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塔西南山前冲断带及其前陆盆地系统是一个油气勘探前景较好的地区,但目前对该地区的研究程度和勘探程度都比较低。通过对塔西南地区与加拿大西部阿尔伯达盆地西缘冲断带及其前陆盆地系统在构造与石油地质特征等方面的类比分析,借鉴阿尔伯达盆地西缘地区油气勘探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塔西南地区今后油气勘探的四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受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其持续的汇聚作用影响,中国中西部地区新生代构造最为显著的特征表现为环青藏高原的巨型盆山体系及盆、山结合部位的前陆盆地(及前陆冲断带)。结合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首先提出了环青藏高原巨型盆山体系的概念,描述了其分布特征,探讨了该体系的深部构造特征和成因动力学机制。重点研究了该体系内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认为该体系内前陆盆地是喜山期再生前陆盆地(及冲断带)与海西晚期-印支期周缘、弧后前陆盆地组成的叠合式前陆盆地,其原型盆地包括海西-印支期周缘前陆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北部、川西、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等)、海西-印支期弧后前陆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南部等)、喜山期再生前陆盆地(如库车、塔西南、准南等)。上述两期、三种原型盆地,在喜山期冲断隆升活动作用下,形成四类叠合式前陆盆地:叠加型、新生型、改造型和早衰型。中国环青藏高原巨型盆山体系内广泛发育多个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极为复杂,主要构造样式有断层相关褶皱组合、盐相关褶皱、走滑-冲断构造组合等。最后分析了该体系内前陆盆地(及前陆冲断带)的油气地质条件,认为该区油气地质条件优越、油气资源丰富,是今后中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2.
塔西南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与勘探对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塔西南前陆盆地是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复合,在剖面上呈向北抬升的箕状结构。塔西南前陆盆地具有多套生油层、多套储盖组合和多种圈闭类型。不同勘探时期多种方法计算塔西南前陆盆地资源量在60×108t左右。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策略应该是:对昆仑山前构造重新钻探并测试;在麦盖提斜坡积极寻找圈闭;对与巴楚隆起过渡的断裂带在钻探的同时应注意该区油气运聚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前陆盆地的类型及油气远景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前陆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前陆盆地可分为5类,即周缘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破裂前陆盆地。陆内前陆盆地和走滑前陆盆地。前陆盆地形成于挤压构造环境,具有一些相似的成因特征,如沉降中心与沉积中心不一致;沉降曲线呈陡、缓、陡3段;沉积物遭受挤压变形.根据变形强度的差异.可分出3到5个变形带等。形成于不同大地构造背景中的前陆盆地具有不同的充填特点和盆地结构,也具有不同的油气远景。周缘前陆盆地是由于陆-陆碰撞,在俯冲板块上产生的挠曲盆地,常由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转化而成。盆地充填具有双层结构,早期发有复理石前陆盆地,堆积厚度巨大,发育厚度较大的生油岩系;后期发育磨拉石前陆盆地,为向上变粗的序列,发育有较厚的储集岩系。这类前陆盆地具有极好的油气远景。孤后前陆盆地与A型俯冲作用有关,可以由弧后裂谷盆地转化而成。盆地充填可具双层结构或仅有单后结构,早期发育火山复理石前陆盆地,堆积厚度大,发育有较厚的生油岩,后期为火山磨拉石盆地。这类前陆盆地具有较好的油气远景。破裂前陆盆地的形成是因基底卷入前陆变形作用,造成了块状隆起和基底褶皱所分隔的孤立盆地。这类盆地中沉积岩层厚度不大,油气远景欠佳。陆内前陆盆地形成于板内,远离碰撞造山带,可能与碰撞造山带的远程效应有关。盆地充填具双层或单层结构,以发育磨拉石前陆盆地为主,早期复理石不发育。这类前陆地具有一定的油气远景。走滑前陆盆地发育于大型陆内走滑系的两侧,伴有拉分盆地,盆地充填具单层结构,发育磨拉石前陆盆地,沉积中心明显呈雁行排列。这类盆地油气远景有限。前陆盆地的结构具有不对称的特点。自造山带向盆地方向发育山前冲断带、前陆坳陷、前缘斜坡和前缘隆起等构造单元,相应地具有各自的油气藏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4.
库车前陆盆地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广泛分布,是充足的油气来源;巨厚的第三系膏盐岩广泛发育,形成了良好的保存条件;第三系—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优质储层发育,大型圈闭成排成带分布;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地质条件。新一轮的资源评价加强了对影响资源评价的烃产率、烃源岩分层系分岩性的重新厘定、原型盆地地质史的恢复以及克拉苏刻度区等研究工作,为库车前陆盆地资源潜力的再认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利用盆地模拟法、区带评价、层系评价以及统计法等多种方法计算的资源量及采用特尔菲法综合评价求取库车前陆盆地的资源量,表明库车前陆盆地是一个以气为主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的盆地,为勘探决策和部署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区域构造背景看我国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任何大盆地的形成、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区域构造背景,全球的油气分布与几个大构造带有紧密关系,前陆盆地是油气的富集区,古隆起控制着大规模油气聚集。从前陆盆地到古隆起,世界大油气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有序性的特征。我国盆地具有小陆块拼合、多旋回性和强烈的后期陆内构造活动等区域构造特征。从世界油气勘探经验和我国独特的地质特征出发,今后应将前陆盆地、古隆起、坳陷型盆地大面积地层岩性带和断陷盆地富油凹陷作为未来重点勘探领域。采用综合勘探工作方法,坚持工作,我国勘探将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前陆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从盆地结构和演化特征可以分为早衰型、改造型、新生型和叠加型等4种组合类型。分别以准西北缘前陆盆地(早衰型)、川西前陆盆地(改造型)、柴北缘冲断带(新生型)和准南前陆盆地(叠加型)为例,探讨了不同类型前陆盆地生储盖等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并分析了不同组合类型前陆盆地主要烃源岩的热演化过程,其中喜山晚期前陆发育对新生型和叠加型前陆盆地烃源岩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前陆盆地特征及含油气远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前陆盆地勘探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选区之一。作者在20 多年来研究中国板块和大陆构造演化的角度,结合近10年来前人研究成果,从前陆盆地油气勘探现状、中国前陆盆地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和动力学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出中国前陆盆地特征,并与国外前陆盆地对比,从而提出“中国型前陆盆地”名称的建议;它在烃源岩类型、盆地结构中的含油气性和成藏期次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综合分析了中国前陆盆地成藏条件,依据烃源层多少、稳定大陆边缘海相烃源层保存条件、盆地变形期早晚、盆地规模大小和勘探现状等因素,把中国15个前陆盆地含油气远景分为有利、较有利和有远景三类,供勘探决策者参考,并提出中国前陆盆地研究中存在 5 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是多期构造挤压环境下演化形成的大型陆内叠合盆地,其盆地类型既有前陆盆地,也有陆内凹陷,其中,前陆盆地主要分布在造山带逆冲断裂前缘,陆内凹陷主要分布于盆地内陆区。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在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取得的新认识和对准噶尔盆地周缘盆—山耦合区带地质剖面及盆地不同时期沉积地层特征的分析,认为该盆地自二叠纪以来发育了3期前陆盆地,这3期前陆盆地及与其相关坳陷的组合和叠加是形成准噶尔盆地丰富油气资源和多样化成藏模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前陆盆地构造位置重要、油气资源丰富,是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为此,利用构造、沉积及钻井等资料,综合研究了已经成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的川西前陆盆地的发展演化、地层充填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结果表明,川西前陆盆地发展始于印支运动的卡尼期而终于喜山期;盆地的发展在各个时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构造应力场的变化、构造格局的变化。上述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川西前陆盆地天然气藏的生、运、聚、保条件。该区油气藏主要受前陆盆地形成过程中的坳陷和隆起带控制,燕山期形成的绵竹-盐亭隆起带、邛崃-新津隆起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也是川西前陆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区带。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阿瓦提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阿瓦提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在新生代柯坪山脉以北东向的沙井子断裂为主滑面剧烈向南东方向逆冲,在沙井子断裂南东侧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且向南东方向急剧减薄,形成典型的不对称挠曲沉积盆地,这种盆地是大陆板块碰撞形成陆相盆地后,再次发育在造山带前缘的前陆盆地,它发育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时间以及成因与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均不相同,可称之为陆内前陆盆地。阿瓦提前陆盆地具有良好的含油气远景,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油气聚集区带:沙井子断裂油气聚集带、阿恰断裂油气聚集带、阿瓦提前缘隆起(乌鲁桥—阿拉尔)构造油气聚集带。其中沙井子断裂带是阿瓦提前陆盆地中含油气远景最好的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