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流函数法分析了双风口空气幕隔绝或减轻横向气流穿透的动力特性,并与单风口空气幕的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在同样横向压差作用下,条缝型双射流空气幕抵抗横向压差的能力优于相同射流条件下的单射流空气幕.随着两射流轴心间距增加,双风幕效果迅速提高;当轴心间距增大到某一值之后,双风幕效果缓慢下降;双风幕的动力性能与射流喷射角有关,喷射角应在15°~22°之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1)
为了改善气化炉内气固混合,提高气化炉性能,在干煤粉气化炉内采用气固两相脉动射流,对对置脉冲气固射流气化炉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射流喷口速度服从正弦变化,并且对置射流的喷口速度相位差180°。数值模拟预测了脉冲射流速度频率为0.25、1.0和5.0Hz时,气体和颗粒速度及浓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颗粒浓度和颗粒压力等分布信息,分析了脉冲射流速度对气化炉内气固流场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气固两相脉动射流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气化炉内气固混合,又降低了射流引起的能耗。  相似文献   

3.
入口紊乱参数对室内空气分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中采用计算机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就风口入流参数对通风空调房间内空气流动和分布情况的影响作了数值研究,通过对条缝二维平面射流特性及其作为送风口的空调房间室内空气分布的数值计算结果与有关实验数据对比指出:在相当大的紊流入流参数范围内,最终的室内空气流动及平面射流特性的计算结果变化不大,藉此可以指导对室内空气流动进行数值模拟时的边界条件描述。  相似文献   

4.
灯具式消声风口是一种集送风、消声和照明三种功能为一体的新型风口,可降低噪声20dB(A)左右,属于高效灯具。本文对其空气动力性能进行实验研究,找出射流出口速度与风口全压的关系,以及气流的射程.试验表明,该风口能形成贴附的气幕,均匀而稳定,射程较远.装有灯具式风口的空调系统。风口上方无需调节风阀,就可使各个风口送风均匀.  相似文献   

5.
用吹风射流的作用提高捕集有害物的效率的局部抽风称为吹吸式排风。吹风射流将有害物流与房间分隔开,使其流向局部抽风口,并保证后者稳定工作,它的抽风量比一般的抽风口小。通风空调手册(莫斯科,1977年版)中所介绍的方法,没有考虑对排风效率及吹风射流的风量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吸风缝  相似文献   

6.
宁波南苑饭店扩建工程空调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朱军 《暖通空调》2004,34(12):86-88,112
介绍了风系统和水系统的设计。商务套房采用空气源热泵作为冷热源,为便于分户计量,装设了集中空调计费系统,以每台风机盘管上安装的采样器采集到的时间当量为计费依据。大会议厅采用自动调节型条缝风口吊顶送风,风口截面大小可随送风温度自动调节。为防止室内游泳馆窗玻璃结露,在窗子上方设条缝型风口沿玻璃面送热风。  相似文献   

7.
1.室内气空气流动力学(俄文),[苏] 著由周谟仁、邢增辉、曾树坤译,周谟仁校。本书于1978年由苏联建筑出版社出版。本文阐述空气动力学理论在室内气流计算方面的应用。全文共分六章:包括吸风口汇流,进风射流,自由对流射流,热源上方的热空气流,由进风冷热射流阶造成的空气喷泉,以及工业建筑物的有组织换气。内容较全面,配有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干粉灭火剂颗粒性质参数对气固两相射流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ANSYS Fluent计算平台,采用欧拉-欧拉模型对湍射流外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试验验证数值模拟模型及结果的准确性,分析干粉颗粒浓度和密度参数对喷射器外部气固两相流场及地面扩散效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粉颗粒浓度和密度对气固两相喷射特性及颗粒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颗粒浓度与射流冲击后粉末覆盖区域面积及固相浓度呈正相关,气相速度场剧烈变化。随着颗粒密度的增大,喷射距离呈现增大趋势,地面粉末分布由U形逐步向V形转变,干粉颗粒集中性更佳。  相似文献   

9.
液气射流真空泵的优化结构与设计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萍  孙玉凤 《砖瓦》1996,(5):36-40
介绍了液气射流真空泵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其结构.在分析液气射流泵的试验报告基础上,给出每一确定面积比的最优工作压力的经验表达式.并为砖瓦行业提出了确定液气射流真空泵的最优参数及设计高效液气射流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风口上置的置换通风方案,并给出此种方案的特点和上置式置换通风风口的要求,推导了风口出风速度呈阶梯状分布的射流特性公式。以喷口为基础进行实验,筛选出了满足条件的风口型式,并给出了出风速度呈阶梯状分布时圆形射流轴线速度衰减公式。  相似文献   

11.
 煤与瓦斯突出实质是开采扰动下含瓦斯煤体在三维应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的力学失稳破坏,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以典型高瓦斯矿井-阜新孙家湾煤矿突出煤粉压制而成的型煤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制的煤与瓦斯突出仪,进行煤层埋深-600 m,在轴压、围压、孔隙压三维应力条件下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以探求煤与瓦斯突出规律。试验再现煤与瓦斯突出孔洞口小腔大、突出煤粉分布具有分选性等突出特征现象,验证煤与瓦斯突出模拟仪的可靠性。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划分6个突出区域,得到以下新认识:突出煤粉质量分布具有区域性特征,存在煤粉质量极值区和均值区。突出试验现象表现为瓦斯–煤气固两相射流特征,为引入射流理论研究煤与瓦斯突出机制提供新思路。突出煤粉量极大值区域位于突出中远区,是瓦斯–煤气固两相射流突出破坏能量的耗散阶段区域。不同粒径突出煤粉分布具有明显的波动分布特性。煤粉质量极大值区以较小粒径煤粉为主,煤粉质量极小值区以较大粒径煤粉为主,突出末端区域以较小粒径煤粉为主。指出高压瓦斯是突出发生的动力源和煤体粉碎粉化的破坏源,煤与瓦斯突出能量释放具有波动性特征。试验结论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机制认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颗粒加速规律研究及其在沙尘暴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气固两相流中的颗粒加速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在克莱契柯(Klyachko)和普特内木(Putnam)阻力系数下的颗粒加速时间和加速长度的解析解和数值解,对不同粒径的固体颗粒在不同风力作用下的颗粒起动加速长度和加速时间进行了分析,并将理论及数值研究成果应用于沙尘颗粒的初始运动规律研究,提出沙尘暴的防治关键在于预防沙尘颗粒被风蚀起动的观点。通过分析对比,给出了有关沙尘暴防治方面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气固两相流运动规律以及颗粒层除尘器除尘机理进行分析,以相似理论为基础,计算出设计颗粒层除尘器实验所需满足的准则数,通过近似模化理论对这些准则数进行取舍,得出要使模型实验台能真实反映实际工况下设备工作情况,除了保证单值性条件相同外,还要保证Re_1,E_u,R,Re_D,S_(st),Pe等准则数相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通过介绍某煤矿原始的掘进机除尘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要求,并把塑烧板引入矿用掘进机除尘器中。接下来本文还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设计了矿用塑烧板掘进机除尘器的基本结构,建立掘了进机除尘器的物理模型用Fluent进行分析并优化。结果表明:塑烧板能满足掘进机的除尘器的要求,阶梯式的塑烧板气流组织优于等截面的气流组织。  相似文献   

15.
周兴 《山西建筑》2011,37(1):195-196
通过调查,选择沈阳市内工业企业中运行正常、工况稳定且管理状态良好的小吨位链餐锅炉作为对比测试锅炉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除尘前、后新型煤粉护均小于旧式大型媒粉炉,新型煤粉炉配套高效袋式除尘器对小粒在尘的去除好于旧式大型煤粉炉配套静电除尘器,而对士粒径尘的去除正相反。  相似文献   

16.
袋式除尘器是目前最高效的锅炉烟气净化治理设备之一,清灰是袋式除尘器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清灰影响因素众多,复杂多变。本文总结归纳国内外关于过滤介质清灰过程的研究状况,主要从清灰机理、清灰影响因素、过滤介质的清灰过程实验及其数值模拟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为袋式除尘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立磨内部复杂的气固两相流运动,在Gambit软件和fluent流体分析软件的基础上,采用DPM模型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的研究,得出立磨内气流运动的规律,并在计算的基础之上对颗粒的运动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页岩气的流动是一个跨流态、多尺度的复杂问题,研究其在开采过程中,储层压力的变化规律,对其产能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连续介质模型、双重介质模型以及离散裂缝模型,建立页岩气流固耦合渗流模型。本文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页岩气水力压裂开采物理模型并进行求解,并且模拟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气体流动。通过改变压裂裂缝参数以及采用不同介质模型,探究页岩储层压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One of the sources of airborne dust from operations at coal terminals is wind erosion of the stockpiles. The condition of the stockpile, whether it is being worked (a live stockpile) or at rest (dead storage), is of prime importance. A further important set of variables is formed by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To predict the dust concentration in the air around future coal terminals due to wind erosion, we have used a computer program developed some time ago for describing the dispersion of heavy gases in the atmosphere, adapting the program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fall-out of particles as a function of their size. The input of the program comprises the geometry of the stockpile area, th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and the source strength of the stockpile.To provide data on the source strength as a function of atmospheric conditions,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near a number of existing stockpiles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regions. Dust concentrations in the air around the stockpiles were determined with a high volume air sampler. The dust collected on the filters was analysed and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determined. 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compared with predictions from the computer program for various input conditions. In this way the source strength was derived. When this source strength is inserted into the computer program, predictions for a projected coal terminal can be made. The results of the calculations predict the dust concentration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Some typic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