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广厚 《石油机械》1997,25(10):30-32,44
根据深井泵能量补偿装置工作原理和增产原理的分析,指出补偿装置有三个优点:抽汲高粘度原油或在低压低产油井中抽油有利;可以减少气体影响而提高泵效;兼有“井下振荡器”的作用。针对某些文献的不正确观点,提出四点看法:(1)只要有沉没度,动液面就参与作功,“动液面不作功”的观点不正确;(2)“节省油层能量”的观点既违背油井流入动态关系又无能量来源;(3)补偿装置只能减小气体影响而不能避免气体影响提高泵效;(4)“试验数据有误”的论述也欠妥。  相似文献   

2.
龚伟安 《石油机械》1998,26(4):42-47
通过抽油机在补偿泵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消耗问题和补偿泵增产与IPR曲线的关系的讨论,再次证明了:1.在补偿泵的工作过程中,抽油机要输出能量,这部分能量转化为由井底将液体提升到动液面的能量,因而节省了油层的弹性能。2.根据渗流力学理论,在动液面相同的情况下,普通泵采油指数的下降速度大于补偿泵,因而后者的总产出量比前者要大;在定产量的工况下,补偿泵的稳产周期比普通泵长,因而也达到了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从采油过程中能量消耗的组成入手,介绍补偿泵的工作原理,通过渗流力学分析,阐明这一增产过程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4.
龚伟安 《石油机械》1997,25(2):43-47
阐述和回答了有关能量补偿泵的几个核心问题:1.采油过程中油层能量的基本关系;2.油层对动液面作功问题及增产机理;3.抽油机与补偿泵的能量转换问题;4.补偿泵吸入方式问题。指出补偿泵增产的理论基础是油层要对动液面作功,增产方法是不让油层对动液面作功,利用抽油机一段空行程作动力,使一个举升液体的弹簧往复泵工作。  相似文献   

5.
应用弹性液体不稳定渗流理论的研究成果与油层能量转换的数学模式,对普通泵采油和补偿泵采油的压降漏斗最大半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及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在补偿泵与普通泵采出相同总液量的条件下,前者的压降漏斗的最大半径显著地小于普通泵采油时的压降漏斗最大半径,即补偿泵采油时,有更长的稳产期,能达到增加产出总液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抽油井内井液流动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和平衡。认为井液流动中除了有效能量转换外,还必然存在无效的能量损失,从而合理地解释了IPR曲线的正确性。指出能量补偿装置是一异型单作用活塞泵,其吸入过程与普通抽油泵的吸入过程是一致的,作为异型活塞泵的补偿装置不可能突破容积式泵吸入的规律,不可能吸入处于绝对真空环境内的液体。对室内试验提出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案。指出加挂补偿装置的抽油泵与普通抽油泵在不同条件下的对比试验说服力不强。提出了加挂补偿装置的抽油泵抽油时产量变化的判定原则,而补偿装置作为抽油泵的灌注装置对泵的吸入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耀东 《石油机械》1997,25(11):29-33,42
分析了抽油井内井液流动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和平衡。认为井液流动中除了有效能量转换外,还必然存在无效的能量损失,从而合理地解释了IPR曲线的正确性。指出能量补偿装置是一异型单作用活塞泵,其吸入过程与普通抽油泵扣及入过程是一致的,作为异型活塞泵的补偿装置不可能突破容积式泵吸入的规律,不可能吸入处于绝对真空环境内的液体。对室内试验提出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案。指出加挂补偿装置的抽油泵与普通抽油泵在不同条件下的对  相似文献   

8.
多凡尔泵局部能量损失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国  朱杰 《河南石油》1999,13(5):42-43,48
多凡尔泵由于其在使用过程中固定凡尔座域游动凡尔座二者只要有一个不刺不漏,仍能正常工作而得以推广应用。然而,该种泵在引用多凡尔的同时也产生了因系统阻增大而造成流体的能量损失和游动凡尔的压力滞后现象,对泵效提高带来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双功有杆抽油泵由进出阀总成、"液压控制器"、密体和柱塞等组成,在泵上安装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技术构件,把抽油泵分成泵内和泵腔两套独立的压力系统,且互不干扰。实现了在一个往复冲程中,同时有规律的吸入和排出液体出井口各2次的过程,即作有效功2次。克服了常规抽油泵在一个往复冲程中作有效功1次,耗电多的弱点。CYBS57双功有杆抽油泵工作原理和生产实际表明,在不改变现行的采油系统设备和输入功率基本相同情况下,在抽油井供液充足情况下,同泵径,同工作参数,双功有杆抽油泵采油实现了产量、泵效、单井系统效率翻番,吨液单耗下降一半的好效果;双功有杆抽油泵具有防砂、防气、高效之功能。双功有杆抽油泵完全满足了油田开发需要,广泛推广使用,具有较大的增产增效,节能降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的参数设计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伟安 《石油机械》1997,25(3):36-40
较详细地介绍了抽油机能量补偿装置(简称补偿泵)的设计要点,并指出补偿泵的最佳参数设计要根据具体井况确定。提出了目前补偿泵使用中所出现的若干问题及解决办法。最后还讨论了如何评价补偿泵的工业试验数据,同时再一次讨论了补偿泵与采收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原油田泵效偏低,尤其是深抽井的低泵效情况提出了以提高泵的充满程度为目的的液压补偿泵课题研究。详细分析了影响泵效的因素,展开了方案设计,经反复论证后选定一种结构方案进行了设计、加工、整改、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完成了液压补偿泵的研制及其锚定技术研究,研制出主要由抽油泵、液压补偿泵、锚定器组成的液压补偿泵采油配套技术。抽油泵液压补偿泵采油技术利用上下冲程过程中油管的自然伸长和缩短,增加补偿泵腔内瞬间压力,强行打开抽油泵固定阀,增加抽油泵充满程度,提高泵效。现场37井次试验数据表明,设计原理新颖,结构合理,与抽油泵同步工作,不需要专门作业,能有效增大普通抽油泵的充满系数,提高泵效。  相似文献   

12.
概述螺杆泵采油系统的优点、应用范围、分类。结合具体产品介绍美国、加拿大、法国、原苏联、罗马尼亚的地面驱动及井下驱动螺杆泵现状;大庆油田引进加拿大4-18型地面驱动螺杆泵与常规5型抽油机现场对比试验;辽河油田引进加拿大Corod公司地面液压驱动胶带传动螺杆泵现场对比试验;螺杆泵的转子及定子材料、工艺、配合方面的技术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关于深井泵吸入能量补偿装置的商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邬亦炯 《石油机械》1996,24(12):28-32,51
分析了抽油过程中油层给出能量的变化规律,认为用补偿装置不可能减少油层能量消耗。深入讨论了吸入方式和吸入能量的问题,指出补偿装置的吸入方式和普通抽油泵并无本质差别;普通抽油泵吸入消耗的能量并非由动液面提供,而是由抽油设备本身所提供;动液面提供的只是沉没压力,补偿装置同样需要。最后分析了补偿装置的有关试验资料,认为试验结果并没有说明其原理的正确。  相似文献   

14.
人工举升采油系统从相对古老的技术,装备发展到今日,已经历了几十年甚至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人工举升采油系统将如何发展,是采油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文内简要地回顾了人工举升方法的发展史,讨论了智能井的应用和多种人工举升系统的联合应用,展望了人工举升采油系统技术设备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姚春冬  邹萍 《石油机械》1996,24(1):34-37
通过对复合活塞的受力分析,导出安装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后抽油机悬点载荷的计算公式,进而对抽油机悬点载荷、曲柄轴净扭矩、电动机实耗功率及抽油机系统效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安装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后可使抽油机悬点最大载荷下降、悬点最小载荷增加,曲柄轴净扭矩最大值下降、负扭矩减小,电动机实耗功率减少,系统效率提高。指出安装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后应对抽油杆下部采取有效扶正措施,防止下冲程时抽油杆柱下部失稳。  相似文献   

16.
17.
18.
黎晓茸 《钻采工艺》2009,32(5):63-64
由于特殊的井身结构、不同的生产特征,使长庆油田在机、杆、泵需求方面存在一些特殊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机、杆、泵型号、参数、尺寸、性能方面的特殊要求 对非标准及特殊节能抽油机的需求 对特种抽油杆及特种抽油泵的需求 在机、杆、泵系统方面变革的需求。文章结合现场生产数据、应用经验及相关理论对以上需求做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及阐述,分析了目前机、杆、泵系统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需求参数及研发生产方向,为相关研究及生产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设备故障乃故障造成的损失是当今石油工业中的一极重要的问题。有杆泵采油是人工升举的主要方法。因此,减少有杆泵抽油井的设备故障对提高油井盈利能力有重要影响。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已在大多数油井中被证明可取的。  相似文献   

20.
论机械采油中的油层能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窦宏恩 《石油机械》1996,24(4):45-49
分别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和达西定律验证了机械采油过程中油层能量之间的关系,即抽油泵抽油过程中油层供给边缘提供给油层的输入功率等于油层的输出功率和油层消耗功率之和。进一步分析表明,抽油过程中油层岩石和液体由于弹性而引起的状态变化服从状态方程,虽与虎克定律有形式上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虎克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