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抽油井内井液流动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和平衡。认为井液流动中除了有效能量转换外,还必然存在无效的能量损失,从而合理地解释了IPR曲线的正确性。指出能量补偿装置是一异型单作用活塞泵,其吸入过程与普通抽油泵的吸入过程是一致的,作为异型活塞泵的补偿装置不可能突破容积式泵吸入的规律,不可能吸入处于绝对真空环境内的液体。对室内试验提出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案。指出加挂补偿装置的抽油泵与普通抽油泵在不同条件下的对比试验说服力不强。提出了加挂补偿装置的抽油泵抽油时产量变化的判定原则,而补偿装置作为抽油泵的灌注装置对泵的吸入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耀东 《石油机械》1997,25(11):29-33,42
分析了抽油井内井液流动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和平衡。认为井液流动中除了有效能量转换外,还必然存在无效的能量损失,从而合理地解释了IPR曲线的正确性。指出能量补偿装置是一异型单作用活塞泵,其吸入过程与普通抽油泵扣及入过程是一致的,作为异型活塞泵的补偿装置不可能突破容积式泵吸入的规律,不可能吸入处于绝对真空环境内的液体。对室内试验提出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案。指出加挂补偿装置的抽油泵与普通抽油泵在不同条件下的对  相似文献   

3.
龚伟安 《石油机械》1997,25(2):43-47
阐述和回答了有关能量补偿泵的几个核心问题:1.采油过程中油层能量的基本关系;2.油层对动液面作功问题及增产机理;3.抽油机与补偿泵的能量转换问题;4.补偿泵吸入方式问题。指出补偿泵增产的理论基础是油层要对动液面作功,增产方法是不让油层对动液面作功,利用抽油机一段空行程作动力,使一个举升液体的弹簧往复泵工作。  相似文献   

4.
关于深井泵吸入能量补偿装置的商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邬亦炯 《石油机械》1996,24(12):28-32,51
分析了抽油过程中油层给出能量的变化规律,认为用补偿装置不可能减少油层能量消耗。深入讨论了吸入方式和吸入能量的问题,指出补偿装置的吸入方式和普通抽油泵并无本质差别;普通抽油泵吸入消耗的能量并非由动液面提供,而是由抽油设备本身所提供;动液面提供的只是沉没压力,补偿装置同样需要。最后分析了补偿装置的有关试验资料,认为试验结果并没有说明其原理的正确。  相似文献   

5.
姚春冬  邹萍 《石油机械》1996,24(1):34-37
通过对复合活塞的受力分析,导出安装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后抽油机悬点载荷的计算公式,进而对抽油机悬点载荷、曲柄轴净扭矩、电动机实耗功率及抽油机系统效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安装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后可使抽油机悬点最大载荷下降、悬点最小载荷增加,曲柄轴净扭矩最大值下降、负扭矩减小,电动机实耗功率减少,系统效率提高。指出安装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后应对抽油杆下部采取有效扶正措施,防止下冲程时抽油杆柱下部失稳。  相似文献   

6.
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的机理与试验数据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窦宏恩 《石油机械》1996,24(5):45-49
针对国内有人提出的带能量补偿装置的深井抽油泵(简称“补偿泵”)可以不需要动液面进油的观点,在对常规抽油泵和补偿泵结构及工作原理比较后认为,这两种泵抽油时都要动液面作功,都需要有沉没度。指出采用采油指数概念计算补偿泵的增产量,把机械能量与油层天然能量相提并论是不正确的。采用单相流状态的产量和压力服从直线性IPR曲线关系的理论,分析了国内使用补偿泵的油井生产数据的真伪性。对采用抽油泵的抽油井动态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辽河油田蒸汽吞吐油井存在气锁、出砂、后期油稠泵效降低的状况 ,研制了强启闭柱塞抽油泵。这种抽油泵柱塞游动阀采用机械强制开启和关闭的结构 ,柱塞为等径光管、浮动结构 ,可防止发生气锁游动阀、阀球关闭滞后、砂卡柱塞现象。强启闭柱塞抽油泵在锦州采油厂作业四区采油现场成功应用并批量推广 ,获得了良好效果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邬亦炯 《石油机械》1997,25(10):26-29,38
讨论了能量补偿泵增产理论的三个基本问题;1.补偿泵能否不要减少要沉没度?2.液体由泵入口升到动液面所需能量是由油层提供还是由补偿提供?3.补偿泵不降低动液面能否增产?指出弹簧推力只对上面泵起增压灌注作用,不会减少下面泵的沉没度需求。论证了有关储能活塞受力分析及补偿器进油不作功分析方面的错误:证实了液体由泵入口升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全浮动往复泵介杆密封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往复泵介杆处是个关键密封部位。为此,提供了一种新型全浮动往复泵介杆密封装置,这种介杆密封装置在工作中可随介杆自动调整中心,使介杆油封中心线与介杆中心线始终保持一致。现场使用证明,这种介杆密封装置能有效地防止介杆油封的偏磨,从而可延长油封使用寿命,增强密封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管式抽油泵无防落物功能的缺陷 ,研制开发了管式抽油泵新型防落物固定阀装置。这种装置主要由防落物固定阀总成、内管、外筒、上接头和下接头等构成 ,能够通过自身的沉砂和储砂结构有效地解决井口落物和井内沉砂等异物沉积在抽油泵固定阀和泵筒内造成堵塞而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 3口井的现场试验证明 ,这种防落物固定装置的防落物成功率达 10 0 % ,同时可使抽油泵泵效提高 4 6 4 %以上  相似文献   

11.
周广厚 《石油机械》1997,25(10):30-32,44
根据深井泵能量补偿装置工作原理和增产原理的分析,指出补偿装置有三个优点:抽汲高粘度原油或在低压低产油井中抽油有利;可以减少气体影响而提高泵效;兼有“井下振荡器”的作用。针对某些文献的不正确观点,提出四点看法:(1)只要有沉没度,动液面就参与作功,“动液面不作功”的观点不正确;(2)“节省油层能量”的观点既违背油井流入动态关系又无能量来源;(3)补偿装置只能减小气体影响而不能避免气体影响提高泵效;(4)“试验数据有误”的论述也欠妥。  相似文献   

12.
周继德  吉素芳 《石油机械》1998,26(12):34-35
为了验证灌注泵的增油效果,选择不同沉没度的4口油井,在抽汲参数等条件相同情况下,采用普通泵和灌注泵作对比试验。试验中采用从套管加药消泡的方法确定沉没度的真实值。试验表明,只有在沉没度和泵效低时,灌注泵的增油效果才明显;对于沉没度和泵效都较高的油井,灌注泵增油效果较小;当沉没度和泵效足够高时,灌注泵不增产,反而降低产量。对采用灌注泵后浪面升高和产量降低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油管内液柱压力与泵沉没压力之差必须大于灌注泵的灌注压力,才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谷志峰  张鹏  李飞 《石油机械》2003,31(7):20-21
组合式多功能热采泵在结构上采用了上、下2个同尺寸管径的工作筒,2个同径柱塞,1个中心导油管来实现大泵深抽强排技术,在上下泵筒之间增加一套环流注汽阀,实现下放杆注汽,在转抽时上提杆柱使柱塞进入工作位置,实现不动管柱转抽技术。该热采泵集下放管柱注汽技术、不动管柱转抽技术、检泵自动泄油技术及深抽强排技术于一体,具有注汽流道面积大、排液量大、泵效高、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和高效节能等优点。现场试验表明,它可提高热采油井综合效率10%~15%,提高采油强度40%~50%。  相似文献   

14.
付路长  张志华 《石油机械》2002,30(10):41-42
针对胜坨、宁海油田油井普遍出砂 ,造成有杆泵泵筒、活塞磨损 ,砂卡活塞 ,阀被刺坏等问题 ,开发研究了抽油泵下部挡砂装置。该装置由过滤和智能控制两部分组成。以砂粒在泵隙内研磨持续时间为依据 ,对过滤网的孔径大小进行研究得出 :过滤网孔径由泵间隙确定。为了防止因过滤装置被堵塞造成不供液 ,设计了智能控制机构 ,该机构在正常情况下关闭 ,当过滤装置堵塞后智能控制机构能自动打开起到保护作用。该装置共下井试验 2 0口井 ,工艺全部成功。  相似文献   

15.
针对压井作业会造成地层损害而降低油井产能以及由此导致修井费用增加的问题,推广应用了ZSX—1 型带压检泵装置。装置由油管悬挂密封装置、井下开关、单流泄油器、进油接头、防顶器和加重管等组成,可在套喷生产情况下正常起、下泵,有效地防止井喷,避免油层损害。文南油田35 井次的应用表明,这种装置使用效果较好,对稳油控水,保持油井正常生产,提高产能和维持油井潜力起到重要作用,直接经济效益明显,是文明施工作业的理想设备。  相似文献   

16.
往复式三缸柱塞高压隔膜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液压传递式隔离原理研制的往复式三缸柱塞高压隔膜系,解决了与工作介质直接接触的常规地面注入泵设备易损件严重磨损早期损坏的问题。论述了这种泵的设计原理和结构特点。6个月的注入强磨砺性粘土胶调剖剂的现场应用表明,泵隔膜平均寿命超过2600h,预测寿命可达4000h。泵的各项性能参数均达到设计要求,总效率达82%以上。实现了隔膜泵高压(20MPa)、大排量(17m3/h)设计,无故障运转时间长。  相似文献   

17.
姜文峰 《石油机械》2005,33(5):48-49
针对常规抽油泵使用中易发生磨损、砂卡和脱扣的弊端, 研制了高效防砂抽油泵。这种抽油泵采用等径柱塞, 上游动阀罩内无阀球, 仅通过螺纹与柱塞上部连接; 在柱塞上部和下部沿圆周方向开1圈或几圈径向通孔; 在下游动阀罩下部连接有引鞋, 引鞋上开有导流通孔和导流槽。10口试验井的现场使用表明, 这种泵具有减小磨损、减少泵漏失、防止砂卡和脱扣等特点,且结构简单, 维修方便, 成本低, 适用范围广, 已在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推广应用, 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