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消除铝合金结构件焊接残余应力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消除LC5 2热处理时效强化铝合金焊接残余应力的工艺 ,分析对比了热时效、振动时效 (VSR)和超声波时效三种不同消除铝合金焊接残余应力工艺的优缺点 ,指出合理的振动时效工艺是消除热处理时效强化类铝合金焊接残余应力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利用ZSX - 0 5振动时效设备对铝合金结构件 (管箱体 )进行处理 ,可以明显降低和均匀化焊接残余应力 ,降低率可以达到 4 0 %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飞机性能与可靠性、减轻质量,越来越多的铝合金整体结构件被采用。毛坯初始残余应力是引起铝合金整体结构件加工变形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毛坯内部三向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行高效精确的测量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传统剥层法操作繁琐、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测量毛坯三向残余应力方法——斜面法。实验以7075-T651铝合金预拉伸板为研究样件,分别利用剥层法和斜面法对其内部三向残余应力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以减小斜坡加工引起的残余应力测量误差。结果表明:传统剥层法与修正后的斜面法测量结果沿深度方向的分部规律均呈M形;与传统剥层法相比,斜面法测量效率提高10倍;残余应力经修正公式修正后的斜面法测量结果误差90%在6 MPa以内;新方法不仅可以精确高效地测量毛坯全厚度的残余应力,还能够对表层20 μm深度的残余应力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3.
缺口滚压强化后残余应力应变分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口零件滚压后,由于塑性变形而引起的残余压应力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其疲劳性能。研究了用平面应变压入模型来模拟滚压过程的可行性,并通过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缺口根部表面以下的残余应力应变分布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详细讨论了材料强度、缺口半径r以及压下量△h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文中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4.
结构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结构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金刚石单颗粒模拟砂轮磨削运动,通过改变切削参数和磨粒形状以真实模拟各种应力单独作用时对残余应力产生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试表面残余应力。研究结果表明:陶瓷磨削残余应力主要由挤压应力、切削应力和热应力的综合作用引起;三这三种方法中,切削应力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小,挤压应力产生残余压应力,热应力产生残余拉应力。冷却条件显著影响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镍离子注入Al2O3陶瓷表面引起的残余压应力和表面断裂韧度的变化,并根据压痕裂纹的断裂力学原理,给出了初步的力学解释。结果表明,二者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摩托车铝合金轮毂的挤压铸造吴岳壹林宏权(兵器工业第五二研究所宁波分所)轮毂是摩托车上的一个重要受力零部件,行驶过程中要受到弯曲、扭转、冲击、震动等多种作用,受力状态较复杂,要求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以保证驾驶者安全。铝合金轮毂具有重量轻、导热性好、... 相似文献
7.
用不同喷丸参数对2219-T8铝合金TIG焊接接头进行强化处理。用X射线衍射仪(XRD)、盲孔应力仪(MTS3000)检测试样喷丸前后残余应力场。结果表明:喷丸处理前,垂直于焊缝的横截面,纵向应力呈不规则"几"字型分布,表现为焊缝附近区域存在较大残余拉应力,远离焊缝的母材区接近零应力状态,随试样厚度增大,残余应力峰值增大;喷丸处理后,垂直于焊缝的横截面表面应力呈不规则"V"型分布,表现为焊缝附近区域产生较大残余压应力。在相同丸径情况下,玻璃丸较钢丸表面压应力更大。喷丸处理后,焊缝内部有限范围内压应力呈不规则"S"型分布。对相同材质弹丸,随弹丸直径增大,压应力层深度逐渐增大。在相同丸径下,钢丸较玻璃丸压应力层和峰值更大,且随钢丸直径增大,残余压应力峰值所在位置逐渐内移,其值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金属成型加工过程中由于变形不均匀而在成型部件中产生残余应力。在轴对称试样中测定轴向、径向及切向残余应力的准确方法是由Mesnage提出,并由Sachs进一步发展完善的。镗削法可用切削圓筒外表面材料时测得的内表面应变的类似过程进行补充。 本文的工作发展了先前对圆筒形弹性各向异性体材料中(即各向异性体主轴对应于圆筒轴向,径向和切向情况)残余应力分析。此外,本文考虑了具有残余剪应力的情况,这种残余剪应力是由于绕着圆筒轴扭转而产生并存在于圆筒中的。当这种剪应力存在时,残余应力分布的主轴将不平行于圆筒的主轴。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大尺寸铝合金车轮整体挤压成形,利用空心坯料省力成形和无余料分流降载措施降低了工件成形载荷,用镦粗预制坯和去除不变形区铸造组织技术提高工件的组织均匀性。综合考虑尺寸、载荷、性能,制定了大尺寸铝合金车轮的整体挤压成形工艺。在此基础上设计、制造相应的成形模具,完成车轮的试制,验证了工艺的可靠性,为类似工件的成形提供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曾志银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0,174(3):4-9
根据炮钢材料在加载与卸载过程中的真实应力应变关系,应用弹塑性厚壁圆筒的一般理论,建立了考虑加载、卸载线性强化及鲍辛格效应的应力方程.最终给出了一种液压开端自紧身管的残余应力解析解.并以相应的残余应力测试实验证明,该解析解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2024铝合金挤压过程动态再结晶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显微分析,研究了2024铝合金挤压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在热挤压过程中,由于剧烈的剪切变形,使得挤压制品周边金属中储存了大量畸变能,位错密度提高,且加剧了第二相粒子的偏聚和形变热效应,从而在制品边部金属中促使亚动态再结晶的发生;所产生的不稳定的再结晶组织是挤压制品粗晶环缺陷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两种工艺淬火的9CrSi双曲线管材矫直辊残余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与常规淬火相比,差温加热淬火能降低残余应力峰值,并使内孔表面呈压应力状态,有助于减小淬火开裂倾向.计算所得的常规淬火工件残余应力峰值位置,与实际生产中工件开裂部位相同,表明本文所用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
李革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6,19(2):54-57,64
提出了陶瓷基复合材料横向热残余应力的计算模型,并做了有限无计算分析,给出了热残余应力的分布图,提出热残余应力是影响界面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日本理学公司2904型X射线应力测量仪及其残余奥氏体测量附件,建立了侧倾固定η法的X射线应力测量法,测定了CrKα-W(211)晶面的X射线应力常数,解决了钨合金宏观残余应力测量的技术难题,并利用Wang-600计算机编程,实现了自动化测量。该方法还可推广应用于其它类似材料的应力测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合理的制造工艺,研制了国内第一把手枪用铝合金握把座,经5000发实弹射击考核表明,采用铝合金制造手枪握把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文中基于理想弹-塑性模型,进一步对精加工自紧-时效圆筒的应力状态作了分析,导出了残余应力公式以及自紧-时效身管的强度公式。计算了模拟管残余应力和强度,并与Sachs镗削法测定的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较好,从而证实了上述残余应力公式与强度计算公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