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馈线自动化系统是配电网系统的重要环节,本文从配电网系统及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分析出发,分析研究基于多Agent系统(MAS)网络式保护的FTU馈线自动化模式。FTU的设计基于Agent技术,构成MAS,其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判断模块,能够针对馈线的不同故障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实施馈线保护。  相似文献   

2.
馈线自动化系统是配电网系统的重要环节,文中从配电网系统及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分析出发,分析研究基于多Agent系统(MAS)网络式保护的FTU馈线自动化模式。FTU的设计基于Agent技术,构成MAS,其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判断模块能够针对馈线的不同故障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实施馈线保护。  相似文献   

3.
毛君龙  徐丙垠  陈文钢  赵艳雷 《电池》2021,51(4):393-396
作为馈线自动化终端(FTU)的后备电源,阀控式铅酸电池(VRLA)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电池的自放电,导致出厂前长期闲置的后备电源的电池组电压降低、性能变差,容易使新安装的FTU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在分析长期搁置的铅酸电池组由于自放电而使端电压和性能降低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在FTU终端设备上电时,...  相似文献   

4.
涂国梁 《供用电》2012,29(4):9-12
现在的馈线自动化技术主要在故障隔离方式和处理时间上还不能满足市中心区域重要敏感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分析比较了现有的3种主要的馈线自动化技术的特点与不足,提出了基于网络自愈功能馈线终端单元(FTU)的馈线自动化.其在厦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实例表明,不仅可缩小故障引起的停电范围,并将非故障区段恢复供电的时间缩短至秒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基于重合器和分段器配合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和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及国外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和现状,对比了这两种馈线自动化方式的优缺点.建议我国馈线自动化应当逐步发展,基于重合器和分段器配合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和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应相互结合,由基于重合器和分段器配合的馈线自动化逐步向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文辉  李艳琴  袁喆 《电气开关》2010,48(2):40-41,44
研究了馈线终端单元(FTU)目前的供电方式,针对这几种方式存在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基于CT电源的供电方案,并讨论了其电压等级和储能方式.研究表明该方案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基于10 kV电力线载波通信的馈线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结构.阐述了基于ARM7处理器的馈线终端单元(FTU)硬件平台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各个模块功能,其中,载波通信模块能有效应对信道的恶劣传输特性.软件设计采用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LC/OS-Ⅱ,能够实现继电保护、电量采集、载波通信、无线遥控等功能.鉴于目前还没有适用于配电网载波信道的通信协议,提出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通信协议设计方案,在IEC 870-5-101协议的基础上实现了灵活、可靠的中继通信.现场运行表明,系统稳定可靠,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同类型馈线终端单元FTU(Feeder Terminal Unit)检测中的插口状态自动识别问题,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FTU插口状态自动识别系统。该系统由工控机,图像采集处理模块和工业机器人组成,通过CCD相机与图像采集卡采集并处理图像,应用了中值滤波、灰度化、畸变矫正、相机标定等图像处理环节简化计算的方法,提出了FTU航插口的位置和角度偏差计算方法以及FTU插口视觉特征增强方法。上述方法解决了FTU自动化检测流程中插口识别准确性差、效率低等问题,提高了检测作业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人工带电作业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冼冀 《电工技术》2023,(24):90-92
雷电严重威胁到配网自动化馈线终端的稳定、可靠运行,导致配网自动化开关误动、拒动或“三遥” 失效频繁发生.详述感应雷过电压产生机理,分析配网自动化馈线终端在感应雷过电压下的损坏形式和失效机理,结合一次设备防雷措施,在配网自动化馈线终端原有的感应雷过电压防护电路前端多增一级防护电路,降低感应雷过电压的影响,有效保护配网自动化馈线终端,对提升配网自动化开关的运行可靠性有重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馈线自动化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关键要素,建立了馈线自动化对供电可靠性影响模型及成本效益分析模型。以某省B、C类供电区域典型负荷密度为例,对架空网和电缆网的接线方式,分别进行可靠性计算,比较不同馈线自动化实现模式对不同接线方式的影响,评估相应的投资成本和效益分析,并结合可靠性和经济性计算结果,得到了几种典型接线方式下馈线自动化各自可靠性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出了一种计及馈线自动化(feeder automation, FA)故障处理过程的配电终端优化布置方法。首先以自适应综合型FA模式为例,分析FA的故障定位、隔离与恢复供电的故障处理全过程,并基于电力系统仿真软件DIgSILENT建立了配电终端的动作信号逻辑模型。其次,在考虑了FA故障处理过程的条件下,计算包括故障区域与非故障区域的总负荷停电损失成本,与总投资成本共同构成模型目标函数。考虑系统平均供电可用率指标约束等因素,建立配电终端优化布置模型。然后,基于整数编码的人工蜂群算法确定配电终端最优安装总数,制定配电终端最优配置方案,计算出配电终端最优选址方案。最后,以冀北某地区10 k V配电网作为仿真算例,基于DIgSILENT模拟FA故障处理全过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配网的快速发展,配网自动化设备在配网建设中已不可或缺。针对常规试验接线方式在自动化开关仓调、现场调试及装置故障处理过程中接线速度慢,试验接线与终端二次端子连接不牢,且接线过程中易出现短路引起人身及设备伤害等问题,提出一种快捷配网FTU航插型防短路组合试验工具。经现场试验,该工具能够大幅度提高调试工作效率,保障现场工作安全,为保证设备的可靠动作、配网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网馈线供电能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缺乏评估分布式电源DG接入对配电网馈线供电能力影响的有效手段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电源置信容量角度的评估方法。首先基于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和小时晴空指数分别建立了风光的随机出力模型,采用全年时序模型叠加随机正态分布模拟负荷。其次应用场景削减技术提高配电网可靠性计算效率,进而基于等可靠性原则提出了考虑网架故障的DG置信容量的求解流程,并从该角度提出了定量计算馈线供电能力增量的算法。最后结合IEEE-RBTS算例分析了馈线负荷、负荷曲线与DG出力相关性以及DG接入位置和容量对馈线供电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DG接入负荷曲线与其出力相似度较高的馈线,以及优先规划DG以适当容量接入馈线末端有助于提升馈线的供电能力,延缓配网改造升级进程。  相似文献   

14.
电力系统作为一个庞大的输电系统,由于覆盖面广、运行环境恶劣,经常出现特殊的运行条件,也必然会对保护装置及用户产生影响。在结合微机差动保护装置算法及仿真建模的基础上,分析了负相序对差动保护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系统负相序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应县魏庄变一次系统为负相序的具体实例,利用向量图分析法,深入详细地分析了国内变压器微机保护在一次正相序系统和一次负相序系统中应用时各侧电流的相位关系,并进行了比较,指出只要按变压器本身的接线组别,各侧绕组和CT的二次实际接线方式设置相应控制字,变压器微机差动保护就能正确运行。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对现场工作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根据应县魏庄变一次系统为负相序的具体实例,利用向量图分析法,深入详细地分析了国内变压器微机保护在一次正相序系统和一次负相序系统中应用时各侧电流的相位关系,并进行了比较,指出只要按变压器本身的接线组别,各侧绕组和CT的二次实际接线方式设置相应控制字,变压器微机差动保护就能正确运行.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对现场工作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集中式馈线自动化的应用模式,基于供电可靠性分析构建针对电缆系统的评估模型.电缆系统按照故障类型可分为线路主干故障和环网单元故障,在考虑馈线N-1校验下,详细分析自动化故障处理过程,针对各类终端数量不同配置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供电可靠率分析研究,提出一种电缆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最后,以某园区电缆系统为例,利用评估方法比选出最优自动化终端建设方案,为园区自动化建设提供实用性指导.  相似文献   

18.
馈线联络对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最大供电能力(TSC)是衡量配电网建设水平的新指标,而馈线联络是影响TSC的关键因素,文中研究了馈线联络对TSC的影响。首先,定义了加权联络均衡度、联络效率等量化描述联络位置和联络效率的指标。其次,针对联络位置对TSC的影响,给出同等联络规模下TSC与加权联络均衡度的关系。再次,针对联络规模对TSC的影响,给出TSC、联络效率与联络规模的关系。最后,分析了不同联络建设次序下的TSC变化规律和特点。研究初步揭示了馈线联络对配电网TSC的作用机理,为优化配电网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余晖 《湖北电力》2005,29(Z1):36-37
阐述了文笔山变电站在系统一次为负相序的情况时,通过改变接线和定值的方法,达到了使主变微机差动保护满足系统要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广泛研究与应用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同步发展,传统被动单向式供电配电网正面临向双向供电的配电网发展的巨大挑战,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即有源配电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然而在有源配电网中传统馈线自动化技术难以保证选择的正确性,需要提供新的更有效的评价方法作为理论基础。针对目前大量分布式能源接入配电网所带来的电网自动化问题,基于有源配电网的特点并从馈线自动化(feeder automation,FA)动作过程与FA动作结果 2个角度来对FA处理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有源配电网的馈线自动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效果评价方法,为将来有源配电网的馈线自动化技术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